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血管组 张安琪 应云清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最严重且缺乏有效治疗方式的卒中类型,其高死亡率和残疾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血肿体积是ICH患者预后的独立决定因素,清除血肿成为临床管理的主要目标。然而,既往众多外科血肿清除临床试验均以“失败”告终,2024年发表的ENRICH研究是首个获得阳性结果的ICH手术试验,采用早期微创束旁手术(MIPS)方式改善了ICH患者的功能预后。ENRICH试验纳入的是出血量30~80mL、且能在发病24小时内接受微创手术的患者,范围较窄。远隔缺血适应(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
RIC)治疗是一种创新的非药物、非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反复诱发肢体的短暂缺血,对随后远隔器官的严重、长期缺血事件起到保护作用[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团队开展的RICA研究发现,长程RIC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人群具有保护作用,使卒中复发率降低24%,心脑血管疾病降低30%。既往研究利用小鼠模型证明ICH发生后每日1次的双侧RIC能够促进血肿消退、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血流,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2]。因此,RIC或许能为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提供获益。
吉训明院士团队开展的RICH-1研究已发现对ICH患者进行连续7日、每日重复RIC是安全的,并显示出促进血肿消退、减轻周围水肿的潜在作用[3]。
在此基础上,RICH-2研究旨在确定未接受手术治疗的ICH患者能否通过RIC改善90天功能预后。2024 ESOC大会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赵文博教授代表研究团队分享了研究结果。
RICH-2是一项由研究者发起的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的研究设计。
年龄18~80岁;
CT平扫诊断为幕上脑出血,血肿体积10~30 ml;
GCS>8分;
NIHSS 6~20分;
能够在发病后24~48小时内完成随机化并启动RIC治疗;
获取患者或其法定代表人的知情同意。
疑似继发于肿瘤、凝血功能障碍、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静脉窦血栓形成、脑梗死或颅脑外伤的ICH;
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内出血的ICH;
计划实行血肿清除术;
影像学提示中线明显偏移(>10 mm)或脑疝。
研究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将受试者按1:1分配到RIC组或对照组。分层因素包括:症状严重程度(NIHSS评分6~10分与NIHSS评分11~20分)、血肿体积(10~20 ml与21~30 ml)。对受试者、治疗医生、结局评估者及照料者均设盲。受试者在随机分组后即刻以及随后7天每日进行一次RIC或假RIC治疗。除此之外,所有患者接受指南推荐的标准药物治疗。患者在随机后第7天进行NIHSS评分和完善头颅CT检查以评估血肿吸收情况,在第30天、90天、180天进行随访,评估并记录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
主要终点:随机化后90天功能独立(mRS 0~2分)的患者比例。
次要终点:
(1)随机化后90天mRS 0~1分及mRS 0~3分的患者比例;(2)随机化后180天mRS 0~1分,0~2分及0~3分的患者比例;
(3)90天mRS移位分析;
(4)180天mRS移位分析;
(5)随机化后7天NIHSS评分变化。
安全性终点:
(1)随机化后180天任意原因导致死亡;
(2)7天内血肿扩大;
(3)7天内神经功能恶化(NIHSS增加≥4分或GCS增加≥2分);
(4)180天内任意不良或严重不良事件。
2021年4月22日至2024年4月30日,RICH-2研究从全国20家中心招募了458例受试者并完成随访,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29例,均纳入意向性分析(ITT analysis)。随机后共22例患者发生失访、改为手术治疗或方案违背,因此按方案分析(PP analysis)中试验组实际纳入221例,对照组215例。两组间基线特征均衡可比。
意向性分析中,试验组与对照组达到主要终点的比例无显著差异(68.1% vs. 71.2%,RR=0.98, 95%CI 0.88~1.09,p=0.69)。各亚组分析均未得出显著结果,但基线血肿体积为21~30 ml的亚组似乎有从RIC治疗中获益的趋势(RR=1.33,95% CI 0.91~1.96,p=0.21)。
主要结果的敏感性分析采用了两种模型。Model Ⅰ:将90天mRS随访缺失的患者排除(RR=0.98, 95%CI 0.88~1.09,p=0.75);Model Ⅱ:对90天随访缺失的患者,若明确仍然存活,90天mRS使用上一次随访时的mRS评分,如90天存活情况不详,则mRS=6(RR=0.99, 95%CI 0.89~1.10,p=0.86)。两种模型的结果均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两种模型的亚组分析中,基线血肿体积为21~30 ml的亚组同样有获益的趋势(p=0.18和p=0.14)。
次要终点中,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未见显著差异。安全性终点中,除RIC组报告了更多的疼痛事件(12 vs. 1,p=0.01)外,其他终点无显著差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