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科技评价以学术贡献和创新价值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
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科技成果评价要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全面准确反映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
而近期,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发表了构建全球心血管疾病学术影响力评价(CAPE)体系的构建方法学文章,则是对心血管专科领域的科技成果评价做出的积极回应。
作者表示,我国的一些医学科技评价大多基于Pubmed和Web of Science(WOS)等数据库及其学科分类体系,存在数据来源单一、学科细分不准确、数据清洗不足(主题、机构、作者的规范性差)等缺陷,且在评价过程中医学领域专家只进行指标权重制定,在检索策略、质量控制等方面参与度极低,导致评价结果在具体学科及亚学科中参考价值有限。
本研究由国家心血管中心专家完善更新了心血管学科主题词及入口词,内容涵盖心新了心血管学科主题词及入口词,内容涵盖心血管疾病、解剖学、检验检查、生理现象、手术、仪器设备等,并以此为基础按照相应规则进行自动主题标引,有效避免了上述缺点,并实现了符合中国临床特点的心血管亚学科分类,为学科评价提供了保障。
研究首次采集PubMed、WOS和Scopus三个国际知名论文数据库的心血管论文,并增加F1000标引论文、ESI高被引论文、JCR分区和影响因子、被引频次、AHA/ACC/ESC指南被引论文等指标。
研究检索到全球2016~2022年心血管领域论文1,545,103篇,最终用于全球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学术影响力排名的原创研究论文共81274篇。
2016~2022年,中国发表心血管疾病研究论文数量增幅为123.5%,共发表约7.68万篇,平均每天约30篇,仅次于美国(约11.41万篇),居世界第二位。
图 2016~2022年全球排名前十国家心血管论文总数的变化趋势
图 2016~2022 年全球排名前十国家心血管论文累积影响因子的变化趋势
但中国期刊引证报告(JCR)分区和中国科学院分区论文占比仅居世界第八位。
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全球医疗机构的学术影响力,除了考虑论文数量指标,项目组经过多次讨论并邀请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专家针对15项单项指标进行投票和打分,最终选出11项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且设定了相应的权重,从论文质量、论文数量、学术影响力和学科覆盖度四个维度,以2020~2022年原创研究论文为基础,首次公布全球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学术影响力百强排名,其中7家中国医疗机构已跻身前30名。
在2020~2022年全球医疗机构心血管原创研究论文影响力综合排名中,前三名均来自美国,分别为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美国梅奥诊所、美国麻省总医院;仅2家中国医疗机构进入前20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分别位居全球第4名和第15名。
2022年度全球医院心血管研究学术影响力综合排名(TOP20)
1 | 布莱根妇女医院,美国 |
2 | 梅奥诊所,美国 |
3 | 麻省总医院,美国 |
4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国 |
5 | 克利夫兰诊所,美国 |
6 | 耶鲁大学医学院,美国 |
7 | 德国心血管研究中心,德国 |
8 | 纽约长老会医院,美国 |
9 | 哥本哈根大学医院,丹麦 |
10 | 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学中心,美国 |
11 | 莱顿大学医学中心,荷兰 |
12 | 奥胡斯大学医院,丹麦 |
13 | 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美国 |
14 | 西达赛奈医学中心,美国 |
15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 |
16 | 奥斯陆大学医院,挪威 |
17 | 伯尔尼大学医院,瑞士 |
18 | 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美国 |
19 | 首尔国立大学医院,韩国 |
20 | 首尔峨山医院,韩国 |
另外针对9个心血管亚学科也进行了前30名排名,我国医疗机构在排名上均有所表现。
在2020~2022年中国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科技影响力综合排名中,前五名分别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在国内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科技影响力综合排名中,除了论文,CAPE还增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专利、奖励成果、科研平台、CDE药物临床试验等多项科技产出指标。
2022年度中国医院心血管病科技影响力综合百强
1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
2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3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4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5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6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7 | 广东省人民医院 |
8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9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10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11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12 |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
13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4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15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16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17 | 南京鼓楼医院 |
18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19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
20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21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22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23 |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
24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25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
26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27 |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28 |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
29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30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31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32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
33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34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35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36 | 南京市第一医院 |
37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38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39 |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
40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41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42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43 |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44 | 河南省人民医院 |
45 | 北部战区总医院 |
46 |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
47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48 | 北京医院 |
49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
50 |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
51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52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53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54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55 | 上海市胸科医院 |
56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
57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58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59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60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61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62 | 广东省中医院 |
63 |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
64 |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65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66 |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
67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
68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69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
70 |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71 |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
72 | 安徽省立医院 |
73 | 中日友好医院 |
74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75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76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77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78 |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79 |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80 |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81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82 | 东部战区总医院 |
83 |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84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85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86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87 |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88 | 四川省人民医院 |
89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90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
91 |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92 |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93 |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
94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95 |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96 |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97 | 天津市胸科医院 |
98 |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99 |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
100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该体系对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进行量化对比,描述中国在全球心血管疾病领域及其临床亚学科所处的地位和发展态势,并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授权发明专利、国家级获奖成果、科研平台、注册试验等数据,对中国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科技影响力进行评价,以推动中国心血管疾病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
同期述评指出,CAPE项目基本实现了针对全球的单一学科科技评价的目标,属于开创性探索工作。
CAPE从心血管学科纵深视角,聚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的评价体系以及深入到亚学科的相关研究,力求从学术数据层面呈现全球和中国的心血管疾病研究现状,以高质量文献为基础,结合专利、课题、临床试验等指标,按学科、亚学科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分类分析和挖掘,为心血管学科评价提供了支撑。
述评认为,针对科技评价的难点问题,CAPE项目组进行了诸多建设性的研究和实践。
一是 CAPE项目组依托国际权威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整合多个医学术语词表,建立心血管术语词表即“阜外词表”,并将其应用于心血管疾病领域的检索式构建和亚学科分类,为项目的推进提供了良好的工具基础。
二是项目组采用了特定的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了归一处理,能够提升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三是 CAPE 项目依托国内强大的临床专家团队,为项目科研临床一致性评价、亚学科分类边界划定、指标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CAPE 项目组也探索建立了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了指南引用、高影响力论文、专利、临床试验、课题等指标,进一步提高了对全国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领域科技产出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转自中国循环杂志
心脏支架进入百元时代后,该如何选?不妨听听心内科医生的肺腑之言
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时候,最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不能忽视! | 合理用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