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1 ESMO 拜耳消化道肿瘤靶向药物中外专家论坛——肠癌专场成功举办,引领肠癌靶向治疗

2022-03-12作者:赵梦雅资讯
结直肠癌非原创
图片





2021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成功落下帷幕,多项革命性研究成果、突破性研究思路为临床肿瘤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在消化肿瘤靶向药物方面,2021 ESMO为我们带来不少惊喜,再一次推动消化肿瘤治疗的发展。


为促进胃肠道肿瘤和肝脏肿瘤等治疗领域的前沿学术交流、探索中国抗癌新思路、提升我国肿瘤诊疗水平,“ 2021 ESMO 拜耳消化道肿瘤靶向药物中外专家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天舒教授担任肠癌专场的会议主席,并邀请维也纳医科大学Gerald Prager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峰教授共同参与,分享临床诊疗经验,探讨结直肠癌的治疗热点。现将会议内容整理如下,供读者交流讨论。






大会主席





1.1.1.png

大会主席:刘天舒教授





【学术专题】

Gerald Prager 教授

三线Chemo-break

瑞戈非尼方案治疗mCRC疗效显著







1.1.2.png


多条信号通路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关键基因的异常会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转移和免疫抑制。目前,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一、二线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三线及以上治疗可以选择瑞戈非尼等其他靶向药物。持续的抗VEGF治疗是持续控制肿瘤的关键,但随着肿瘤进展,bFGF、TGFβ-1等生长因子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越发重要。Kopetz等的一项研究表明,经过贝伐珠单抗治疗的mCRC患者PlGF、bFGF和PDGF水平明显升高,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和耐药。因此在治疗后期,需要及时调整治疗策略,应用多靶点抑制剂阻断上述信号分子的下游通路,才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


瑞戈非尼是一个小分子多激酶抑制剂,可在细胞内同时作用于多个关键靶点,包括与血管生成相关的 VEGFR-1/2/3,PDGFR,FGFR1/2,与肿瘤微环境相关的TIE2,CSF-1R和肿瘤细胞增殖相关的 KIT,RET,BRAF,RAF-1,肿瘤转移相关VEGFR2/3,PDGFR,丰富的作用靶点,贝伐珠单抗治疗进展后,可以全面持续抗血管,同时多通路改善肿瘤微环境,抑制肿瘤生长和侵袭。在全球范围内, mCRC患者入组瑞戈非尼相关的临床试验万例以上,其中包括Ⅲ期随机对照试验和各个国家学者开展的真实世界研究。大量数据显示,瑞戈非尼在三线治疗mCRC中显示出十分明确的疗效。瑞戈非尼的安全性同样在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三级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手足皮肤反应、乏力、高血压和腹泻等,在家治疗通过常规护理既可以处理。


为避免瑞戈非尼在mCRC患者中的不耐受,可选择剂量递增策略。ReDOS研究结果显示,瑞戈非尼剂量从每天80 mg递增至160 mg的给药策略优于始终给予160 mg标准剂量。REARRANGE研究中,第一个周期的剂量为120 mg ,第二个周期则升至160 mg ,也获得了与ReDOS研究类似的结果。


三线治疗及时选择瑞戈非尼,不要错过获益最佳窗口期。从几项研究结果来看,三线比例高的患者,瑞戈非尼治疗的疾病控制率(DCR)和mOS结果越好。此外,以瑞戈非尼作为三线治疗方案的患者接受后线治疗的比例更高,也提示瑞戈非尼可以承前启后,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王峰教授

瑞戈非尼三线治疗

中国mCRC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





1.1.3.png


结直肠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列第三位和第五位,随着治疗选择的丰富和早期筛查的普及,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也在不断提高。然而,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相较于美国仍存在明显的差距(56.9% vs 64.9%),中国结直肠癌诊疗仍需继续探索。


国内外指南对于mCRC治疗,结合患者的不同的分子特征给出了不同的推荐方案,其中瑞戈非尼是首选的三线治疗药物。瑞戈非尼的作用机制涉及多个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并调节免疫微环境。此外,瑞戈非尼还可以增强患者对后续治疗的敏感性。Kidd的一项研究显示,64例接受过瑞戈非尼治疗的患者中,33例其后又接受了其他方案的治疗,DCR达到61%,其中8例患者达到疾病稳定(SD)。


针对中国mCRC患者开展真实世界研究对指导中国结直肠癌治疗至关重要。RCT研究有着严格的入组标准,而真实世界研究纳入患者人群更广泛,能够提供更多有效性和安全性信息。近年来,中国学者开展了多项瑞戈非尼三线治疗mCRC的真实世界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筛选优势人群。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开展的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114例mCRC患者,旨在研究瑞戈非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DCR达到52.1%,mOS 达到11.0个月。亚组分析显示,既往无论是否接受过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患者OS均明显获益,既往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患者 OS10.7 个月。在剂量方面, 120mg 组起始的患者OS达到16.7个月。研究还显示,即使进展后,瑞戈非尼再联合其他治疗,仍有生存获益的趋势。另一项纳入了372例患者的中国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同样证实了瑞戈非尼在mCRC三线治疗中的疗效,mOS达到10.2个月,肺转移患者 mOS13.3 个月,肝转移的患者mOS 9.7个月,血行转移是结直肠癌肝转移和肺转移重要转移方式,瑞戈非尼多靶点作用机制可覆盖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因此可使结直肠癌肝肺转移患者获益再次从RWE研究中证实。






【热点对话】

瑞戈非尼在mCRC中的

探索性研究和未来发展方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天舒教授介绍了瑞戈非尼在mCRC中的探索方向。目前多项研究正在探索瑞戈非尼的联合治疗方案,以期进一步提高疗效。此外,寻找更为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和其他靶向治疗方案也是研究的热点。在今年ESMO中,有瑞戈非尼联合放疗等联合方案的研究在开展中,瑞戈非尼丰富的作用靶点,联合时选择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期待这些研究的最终结果。



审批号:PP-STI-CN-0680-1  

仅供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沟通使用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