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从中国数据看MOGAD的临床诊疗新启示

2024-04-17作者:李稳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一项中国研究

发表期刊: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IF(2022):11

通讯作者:全超

主要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推荐理由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疾病(MOGAD)是一种新兴的脱髓鞘疾病,在临床诊疗工作中遇到的MOGAD患者也越来较多,然而,目前对MOGAD疾病的认知十分有限,不少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仍存在困惑和误区。



研究解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免疫团队刻画了186例中国MOGAD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现,女性患病略多于男性(女性占53.8%),60.2%为复发型,整体年化复发率(ARR)为0.5。


截至末次随访,成人患者的ARR(0.6 vs 0.4,p=0.049)、扩展的残疾状态评分EDSS评分[1 (range 0–9.5) vs 1 (range 0–3.5), p=0.005]及视觉功能评分VFSS[0 (range 0–6) vs 0 (range 0–3),p=0.023]均显著高于儿童患者,成人首次发作至第一次复发的时间间隔也短于儿童患者(4.1  vs 12.2 月,p=0.001)。


血清MOG-Ab持续阳性一年以上与复发性病程相关(OR 7.41, p=0.000),而早期免疫抑制剂治疗减低ARR(p=0.008)。


成人患者,发作4次以上(OR 4.86,p=0.004)、首次发作恢复不佳(OR 75.28,p=0.000)与整体预后不良显著相关。


该研究表明早期免疫抑制治疗对预防后续发作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血清MOG-Ab持续阳性及第一次发作预后不良的成人患者。

作者介绍


全超.png

通讯作者

全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眼科专委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健康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遗传生化学组委员;ICC-Member of International Clinical Consortium for NMO;Neuroimmunology Reports 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包括“视神经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参编《实用内科学》《可治性罕见病》及《实用神经病学》

团队介绍



华山神内团队.png

团队主攻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点研究方向包括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多发性硬化(MS)、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MOGAD)及其他自身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基于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的平台,开展多种神经免疫罕见病队列的前瞻性登记研究,相关的临床队列研究多次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牵头多项MS疾病修正治疗(DMT)药物、生物靶向药物的国内外临床试验。团队成员多次在国际视神经脊髓炎圆桌会议、欧洲多发性硬化治疗与研究会议上交流成果。定期举办国际化精品学术会议《神经脱髓鞘时间》,支持患者组织《NMO上海之家》,服务于该领域的医生和患者。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