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大会报告|王辰院士:专科医师不可进一步将临床局限于“亚专科”

2019-03-23作者:马赛马拉资讯
呼吸危重症论坛

3月23日早上,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五届呼吸危重症论坛在重庆盛大开幕。在大会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王辰院士进行了题为“专科医师不可进一步将临床限于‘亚专科’”的报告。

786345110_meitu_8.jpg

王辰院士

医生临床执业范围的历史变化

在临床医学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医生的临床执业范围也在发生着改变,从最初的“通科”(即包含了当时临床医学的全部内容),到之后的以专业为范围(如内科、外科),发展到现今的以专科(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心血管病学)为范围。

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临床医学发展的不同时期,学科所属知识技能的深度与广度不同。而所谓“专业(Specialty)”和“专科(Sub-specialty)”的划分是根据医生所能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体量来作出的。宽则泛,窄则专。

“亚专科”提法不妥
当今临床医学所包涵的知识总量,已远远超过一个人倾其一生所能学习掌握的程度,因此,如何在“博”与“深”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已成为医生职业发展与执业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多数患者在诊疗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都不会仅限于一种疾病或一项技术的范围,而是涉及到本专科范围内外的多种疾病或多项技术。

因此,作为一个专科医生,首先应具备本专科范围内各种疾病诊疗的通常基础,可以实施规范的诊疗,并且具备进行鉴别诊断的能力,懂得何时应当援求本专科内或专科外会诊。在此基础上,某位医生可在某个“亚专科”(英文中似无"Sub-sub-Specialty的说法)——更准确地说,应称为“领域(Ambit或Area) ”——有所擅长,形成特长,这也是医生成长与发展的必然走向。但是,绝不可因某一领域的“擅长”而偏废本专科内的其他领域,回避其他领域的临床诊疗工作。因为,当前的专科就是医学发展至今,临床上对医生知识技能广与深的恰当平衡点。只有掌握这一专科范围内所有病症的规范诊疗技能,才能敏锐进行鉴别诊断,自如合纵连横,实施有机的综合处置,也才能适应带教住院医师与专科培训医师的要求。

专科医师可以有所特长,但不可偏废
近年来,临床医学界有一种倾向,某一专科医师的执业范围似可以进一步分化聚焦至某一种疾病或某一项诊疗技术(所谓“亚专科”)的层级范围。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基于现阶段的医学发展程度与临床诊疗需求,医生的临床工作应以专科为范围,而不可进一步限于“亚专科”。
具体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专科,我们每一个PCCM专科医师,都应该具备呼吸系统感染、慢性呼吸疾病、肺血管疾病、呼吸衰竭与内科危重症等专科内各领域的诊疗基础与技能,并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巩固提升各领域诊疗能力与水平,才能在临床工作中明辨诊断,标本兼治,游刃有余。特别值得指出的是,PCCM专科是呼吸病与危重症医学充分交融的结果,其中切不可出现仅做呼吸或仅做危重症的医生,这样会使PCCM专科本来存在的天然妙处人为地丧失掉,易出现专科的分裂与从业者能力不足,又出现画地为牢的局面,失却PCCM职业生涯中的优势。

PCCM专科的主诊医师(Attending Physician)在门诊和普通病房应当诊治PCCM专科各种疾病患者,不可过于局限于自己所擅长病种或领域。PCCM专科医师不可固定于普通病房或ICU,应当轮转。临床工作“谱”不宜窄于专科,在此基础上可以形成某领域特长,但日常临床工作不可不及其余,否则会独木难支。

医生应当分清临床工作与研究工作特性的不同。研究领域可以不厌其“窄”、不厌其“专”,进而求其精深的发现与创新,但切不可以将临床诊疗工作范围局限于、混淆于研究领域。  
未来随着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医师执业范围有可能进一步分化,可能在不同专科间发生新的交叉融合,形成新的适宜临床工作范围。但在我们可及的“今生今世”,临床工作可以形成特长,但应以专科为基本范围。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