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中日友好医院:顶级“智囊团”献策ILD规范化诊疗

2024-06-27作者:论坛报鲁静资讯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组以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异质性疾病,具体类型超过200种,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病理改变多样,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涉及多学科内容。随着业内对ILD认识的逐渐深入,MDT已被证实为ILD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标准。

作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PCCM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ILD MDT诊疗水平稳居国内前列,其ILD MDT诊疗模式更因高规格、高水平、高质量而备受医患推崇,堪称ILD MDT业界“天花板”。

video
中日友好医院ILD MDT团队视频

近日,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独家专访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组长、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代华平教授ILD MDT团队。现将多位专家的真知灼见与深度思考精要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代华平.png
代华平教授
潜心钻研ILD,时刻牢记“以患者为中心”

攻克ILD,还患者健康生活。代华平教授及ILD MDT团队专注致远,对心中所热爱的事业精益求精。作为科室最具诊疗特色的专业组之一,间质性肺疾病专业组在学科带头人代华平教授的带领下,时刻牢记“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在疾病诊疗、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合作交流多方面屡创佳绩,再上层楼。

代华平教授提到,由于间质性肺疾病的异质性和复杂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决策制定带来了困扰,部分疾病类型病程进展迅速且无完全治愈的方法,是呼吸科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MDT可以有效提高ILD病因和诊断的准确性及可靠性。目前,中日友好医院ILD MDT团队汇集了呼吸专科、呼吸影像、呼吸病理、胸外科、风湿免疫科医生及基础研究人员,全国顶级多学科专家“智囊团”共同诊疗,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合理、规范化及个体化,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代华平教授介绍,ILD患者的全程管理非常重要。患者在接受治疗以后,临床医生要进行动态随访,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治疗方案。此外,代华平教授介绍,除了关注间质性肺疾病本身,还要关注并积极治疗疾病的合并症和并发症,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愈后。

早在2017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便成立了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中日医院呼吸专科联合体间质性肺疾病协作组。2022年1月,协作组启动了间质性肺疾病规范诊疗体系能力提升建设项目,持续提升间质性肺疾病的规范诊疗能力,获益广大患者。


勇执牛耳,将ILD-MDT价值最大化

“多学科讨论是间质性肺疾病诊断的关键步骤,我们坚持把多学科讨论做到流程化规范化,这其中的妙处,一是有利于病人能够得到及时且正确的诊断;二是有利于培养间质性肺疾病的多学科团队,团结对间质性肺疾病感兴趣的医生及其他相关人员;三是可以培养更多人才,进一步规范化培训年轻医生及从事间质性肺疾病诊疗的医生。”代华平教授坦言。

代华平教授介绍,具体而言,科室每周会定期开展疑难复杂间质性肺疾病的多学科讨论交流,不断开拓青年医生临床思维和诊疗思路,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同时建立起相对规范的间质性肺疾病诊断、治疗和随访体系及患者资料管理系统,疾病诊疗水平稳居全国前列。

“除了在中日友好医院开展间质性肺疾病的多学科讨论以外,还在全国范围内推进ILD-MDT形式,平均每月举办一到两次全国多中心间质性肺疾病的多学科讨论,让更多医生参与其中,共同学习探讨进步。”代华平教授补充。

为了进一步规范间质性肺疾病的多学科讨论,2023年,在全国间质性肺疾病领域专家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下,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ILD专家组共同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间质性肺疾病多学科讨论的中国专家共识——《间质性肺疾病多学科讨论规范中国专家共识》,旨在进一步指导临床上关于间质性肺疾病展开多学科的讨论,提升医务人员的疾病认知水平。


多学科专家“智囊团”为ILD诊疗群策群力

病情错综复杂,专家群策群力。在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马丽教授看来,大概50%-60%的ILD患者原发病因是结缔组织病(CTD),例如肌炎、硬皮病、类风湿、干燥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和间质性病变之间有非常多的联系。分析间质性肺疾病的原发原因,鉴于其病因的复杂性,马丽教授认为,要充分发挥三甲医院的优势,多科室间要强强联手进行ILD-MDT诊疗,让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放射诊断科主任谢晟教授认为,间质性肺疾病的精准诊断离不开各科室的协同配合,其中影像学方面信息的提供和解读相当重要。而ILD的影像学征象又是多种多样的,影像医生不但要去分辨它的形态,还要分辨它的分布,更重要的是要去理解影像学真相底下所蕴含的病理意义。影像科如果不参与和临床科室的MDT,实际上ILD很难得到正确诊断结果。对于临床来说,影像医生能提供胸部以外其他部位的诊断信息。对于病理科大夫来说,同样也要结合影像科大体解剖上的改变,才能够得出比较正确的诊断。

病理科主任钟定荣教授指出,MDT对ILD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在诊疗过程中,病理诊断是金标准,但因为现实诊断过程中无法获取大块活体,更多依靠穿刺、活检等技术,难以辨析病因,所以更需要与临床结合,进行多学科讨论。钟定荣教授补充说,“病理科要排除其它疾病,这非常关键。另外要给予临床诊断支持,通过显微镜下放大数百倍,在形态学上将病理看得更深入。此外,还可以通过免疫组化、特殊染色等手段,排除一些特殊感染,特殊细胞来源相关判定,让诊断更精准。”

病理科赵玲教授认为,能够参与MDT的病例往往更加复杂与典型,讨论也更加必要和紧迫。“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并推断出的疾病诊断,将会提供给临床部门。因为第一诊断可能并非最终诊断,我们可以作出相关鉴别诊断,对于一些病例的讨论,有可能最后完全通过病理来揭晓,这个过程我认为有意义和价值。”赵玲教授如是说。


科技攻关,ILD MDT推动呼吸学科高水平发展

身兼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的曹彬教授从学科发展的角度阐述了ILD MDT的重要性。曹彬教授提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病人数越来越多,正因为疾病诊断并不容易,才需要借助不同学科多位专家的共同智慧,来达到相对准确的治疗。而通过对病例的综合研讨,不仅可以凝练出重要的科学问题并进行集体攻关,还能够催生出新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及新药物研发,最终推动ILD从发病机制、诊断、到治疗全过程的发展,从整体上推动呼吸学科的高水平发展。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中日友好医院各位专家的全力推动下,间质性肺疾病专业组充分发挥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优势,不仅持续举办全国范围间质性肺疾病规范培训的线上线下活动,普及推广疾病临床诊疗的新概念、新技术、新方法,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大众的疾病认知水平。还开展了全国多中心联动的系列合作。目前,已建立发展了全国300多家中心参与间质病临床研究协作网络,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间质病的临床规范诊治与研究体系建设能力提升,为广大医院及患者创建了高效、便利的业务指导模式和规范牢固的生命救治网。

审批编码:PC-CN-1049132 有效期:2027-6-25

仅供医药相关专业人士参考

Tips

( 项目介绍 )


为提升临床医疗机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的支持下,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于2021年12月正式启动“领航计划——助力医学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示范项目”(下称“领航计划”)。“间质性肺疾病 多学科守卫者”——ILD MDT团队系列宣传片作为领航计划的子项目之一,通过对全国三甲公立医院优秀ILD MDT团队深入挖掘和宣传,树立诊疗标杆,突出诊疗特色,交流经验做法,以期提升医院及社会对ILD的重视,助力健康中国2030落地实施。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