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艾联合,新标“肝”丨综合疗法领跑诊治前沿,靶免介入联合治疗晚期肝癌未来可期

2023-12-15作者:Medical Editor-G资讯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位列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第4位、病死率第2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治疗现状亟待改善。近年来,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靶免联合方案在晚期肝癌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CARES-310研究显示,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双艾”组合)作为晚期肝癌的一线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可耐受的安全性。基于此,“双艾”组合正式获批晚期肝癌一线治疗适应症,改写了肝癌系统治疗格局。“双艾”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CHANCE2211研究近期在线发表于European radiology杂志,提示着靶免联合局部治疗可进一步提升疗效,丰富了广大肝癌患者的治疗选择,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


基于此背景,本期将为大家分享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向展望医生带来的“双艾”组合联合TACE及消融治疗综合疗法作为晚期肝癌患者一线治疗的经典案例,同时特邀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黄明声教授围绕该病例作精彩点评。




病例分享医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向展望 医生


病例点评专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黄明声 教授




向展望 医生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门静脉高压委员会副秘书长

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白求恩研究会介入医学分会委员

医疗专长:擅长肝脏及肺结节疾病诊断与微创介入治疗(包括肿瘤血管介入、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尤其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肺结节、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血管瘤、布-加氏综合症等疾病。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省级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SCI论文,受邀多次参加国内外会议并获得发言





基本情况


病历资料



患者男性,43岁


主诉:肝癌切除术后1年余,发现复发并增大3月。


现病史:患者自诉2017年8月因腹痛至当地医院就诊,考虑肝癌破裂出血,给予介入栓塞并术后1个月行肝癌切除+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肝细胞癌,后定期复查2017年12月提示肺转移,并于2018年1月行肺转移瘤消融治疗,同期给予阿帕替尼(500mg,QD)抗肿瘤治疗。2018年8月患者再次复查发现肝/肺内复发,未予处理,12月复查提示肿瘤增大,遂来我院门诊,拟“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肺转移(消融术后)”收治入院。


既往史: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年,规律口服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


入院检查:HGB:112g/L; ALT:115U/L; AST:115U/L; TBIL:17.7umol/L; ALB:40g/L; PT:14.7s; 腹水(-); 血肌酐/血尿素氮正常; AFP:6.76ng/ml; HBV-DNA:3.76*107IU/ml;ECOG 0分;Child-Pugh A级(5分)。






 辅助检查


2019-1-15术前MRI:肝5/6肝癌切除术后改变,术区未见明确肿瘤存活征象;肝S4/8结节,考虑为子灶,门静脉右前分支可疑受侵;肝硬化,脾大;胆囊切除术后改变。


2019-1-16胸部CT:1. 右肺下叶/中叶新发实性结节,考虑转移瘤(4枚);2. 双肺少许炎症。





 临床诊断


1. 原发性肝癌(BCLC-C期CNLC-IIIb期;ECOG 0分;Child-Pugh A级)

2. 肺转移瘤(4枚)

3.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治疗方案


MDT讨论及分析:


1. 肝癌切除术后肝肺转移,暂不考虑外科治疗,应以全身治疗为主,继续加强抗病毒治疗;


2. 靶向治疗是首选治疗方式,因患者合并肺转移,可继续使用阿帕替尼,必要时可加用免疫治疗;


3. 肝内复发灶血供丰富,A级肝功能,针对肝病灶可行介入栓塞治疗(TACE)联合局部治疗;肺内为寡转移灶,可以通过局部治疗获得良好局部控制率,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


综合诊疗建议,给予靶向联合免疫(双艾)+TACE联合局部肿瘤分步消融治疗(肝肺瘤灶)。








治疗经过1

患者为食管上段鳞状细胞癌(cT4aN0M0 IIIB期),进行新辅助治疗+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术后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给予2周期免疫治疗+化疗,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恶心、呕吐不适。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可,术后12天顺利出院,术后分期为ypT0N0M0 0期。术后辅助治疗给予4周期免疫治疗+化疗,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恶心、呕吐不适。


2019-1-20 TACE术:碘油10ml+THP40mg。


2019-1-20 肝肿瘤同步微波消融术(MWA):


2019-2-26 肺转移瘤MWA:


全身治疗:2019年1月25日至2021年6月23日,定期使用阿帕替尼250mg QD联合卡瑞利珠单抗200mg Q3w维持治疗,坚持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





疗效评价1

患者为食管上段鳞状细胞癌(cT4aN0M0 IIIB期),进行新辅助治疗+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术后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给予2周期免疫治疗+化疗,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恶心、呕吐不适。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可,术后12天顺利出院,术后分期为ypT0N0M0 0期。术后辅助治疗给予4周期免疫治疗+化疗,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恶心、呕吐不适。


2019-4-28(术后3个月)评估:肿瘤完全灭活,AFP恢复正常疗效评价CR


2019-4-28胸部增强CT(术后3个月):AFP正常。


2019-9-27胸部增强CT(术后8个月),肝内未见复发。


2019-9-27胸部增强CT(术后8个月),右肺新发转移瘤(1枚)。


2019-9-29右肺转移瘤RFA(单极,3cm裸端)。


2020-3-14(术后14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


2020-3-14(术后14个月)肺内消融术后改变,局部缩小/吸收,增强无强化。


2020-10-13(术后20个月)/2021-6-23(术后28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





治疗经过2

患者为食管上段鳞状细胞癌(cT4aN0M0 IIIB期),进行新辅助治疗+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术后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给予2周期免疫治疗+化疗,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恶心、呕吐不适。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可,术后12天顺利出院,术后分期为ypT0N0M0 0期。术后辅助治疗给予4周期免疫治疗+化疗,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恶心、呕吐不适。


2021-9-19(术后31个月)肝内未见异常,PET-CT显示左肺们淋巴结24cm*19cm SUV 4,9,左肺门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


MDT讨论及分析:


1. 肝癌术后肺转移综合治疗后肺门淋巴结转移,暂不考虑外科治疗;


2. 靶免治疗是首选治疗方式,因已行药物治疗2年余,现出现进展,注意靶向耐药可能;


3. 局部淋巴结可行放射治疗,因临近食管,易出现放射性食管炎或食管瘘等并发症,不作为首选;


4. 局部淋巴结可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提高局部控制率;


综合以上建议,给予放射性粒子植入 +“双艾”组合继续维持治疗。


2021-9-28 肺门淋巴结放射性粒子植入术(10颗)。





疗效评价2

患者为食管上段鳞状细胞癌(cT4aN0M0 IIIB期),进行新辅助治疗+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术后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给予2周期免疫治疗+化疗,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恶心、呕吐不适。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可,术后12天顺利出院,术后分期为ypT0N0M0 0期。术后辅助治疗给予4周期免疫治疗+化疗,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恶心、呕吐不适。


2022-3-7复查肝肺内未见异常,肺门淋巴结缩小,粒子聚集。


2022-7-7(术后41个月):复查肝/肺/肺门淋巴结较前无变化。





治疗经过3

患者为食管上段鳞状细胞癌(cT4aN0M0 IIIB期),进行新辅助治疗+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术后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给予2周期免疫治疗+化疗,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恶心、呕吐不适。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可,术后12天顺利出院,术后分期为ypT0N0M0 0期。术后辅助治疗给予4周期免疫治疗+化疗,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恶心、呕吐不适。


2022-11-16(术后45个月)复查双肺新发结节,考虑转移,AFP升高,遂于2022-12-4及2023-1-28分次行肺转移瘤射频消融术。





疗效评价3

患者为食管上段鳞状细胞癌(cT4aN0M0 IIIB期),进行新辅助治疗+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术后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给予2周期免疫治疗+化疗,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恶心、呕吐不适。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可,术后12天顺利出院,术后分期为ypT0N0M0 0期。术后辅助治疗给予4周期免疫治疗+化疗,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恶心、呕吐不适。


2023-3-22(术后49个月)复查双肺转移瘤无活性,AFP明显下降,余病灶均未见异常。


2023-5-22(术后51个月)复查肺消融术后局部炎症吸收,未见复发及转移,AFP正常。


2021-9至2023-3 AFP变化水平:



2019-2至2023-3血肌酐变化水平:


患者自2021-2月起出现尿蛋白2+,出现肾功能损伤,至2022年6月明显加重,暂停靶免治疗,后复查肌酐水平较前改善,尿蛋白仍2+。


2019-2至2023-3尿素氮变化水平:






后续治疗及随访

患者为食管上段鳞状细胞癌(cT4aN0M0 IIIB期),进行新辅助治疗+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术后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给予2周期免疫治疗+化疗,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恶心、呕吐不适。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可,术后12天顺利出院,术后分期为ypT0N0M0 0期。术后辅助治疗给予4周期免疫治疗+化疗,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恶心、呕吐不适。


患者肾功能受损,尿蛋白2+,考虑靶向药物引起,经暂停及对症治疗后肾功能较前改善,然尿蛋白仍2+,经院内讨论后建议暂不启用系统治疗(靶免),密切随诊观察。





诊疗历程

患者为食管上段鳞状细胞癌(cT4aN0M0 IIIB期),进行新辅助治疗+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术后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给予2周期免疫治疗+化疗,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恶心、呕吐不适。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可,术后12天顺利出院,术后分期为ypT0N0M0 0期。术后辅助治疗给予4周期免疫治疗+化疗,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恶心、呕吐不适。






病例小结

患者为食管上段鳞状细胞癌(cT4aN0M0 IIIB期),进行新辅助治疗+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术后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给予2周期免疫治疗+化疗,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恶心、呕吐不适。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可,术后12天顺利出院,术后分期为ypT0N0M0 0期。术后辅助治疗给予4周期免疫治疗+化疗,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恶心、呕吐不适。


本例患者确诊为原发性肝癌(BCLC-C期;CNLC-IIIb期;Child-Pugh A级),结合患者自身状况,MDT讨论以后决定给予靶免组合+TACE联合局部肿瘤分步消融治疗(肝肺瘤灶)。2019-1-20 行局麻下TACE术,肝肿瘤同步MWA。2019-1-25起开始使用“双艾”组合维持治疗。TACE术后3个月,肿瘤完全灭活,评价CRAFP正常,肺部转移瘤呈消融术后改变,未见活性及新发。术后8个月,右肺新发转移瘤1枚,给予对症治疗,直至术后28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治疗期间定期“双艾”维持治疗,坚持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021-9-19(术后31个月)肝内未见异常,左肺门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再次MDT讨论后,给予放射性粒子植入+“双艾”继续维持治疗。随访复查,未见肝、肺或肺门淋巴结异常。2022-11-16(术后45个月)复查双肺新发结节,考虑转移,遂于2022-12-4及2023-1-28分次行肺转移瘤射频消融术,2023-5-22(术后51个月)末次随访,复查肺消融术后局部炎症吸收,未见复发及转移,AFP正常。







专家点评

患者为食管上段鳞状细胞癌(cT4aN0M0 IIIB期),进行新辅助治疗+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术后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给予2周期免疫治疗+化疗,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恶心、呕吐不适。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可,术后12天顺利出院,术后分期为ypT0N0M0 0期。术后辅助治疗给予4周期免疫治疗+化疗,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恶心、呕吐不适。




黄明声 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南粤名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入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急诊介入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门静脉高压微创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放射介入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医疗专长:肝脏疾病的介入治疗

学术方向为肝癌介入术后复发转移的机制及防治以及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省部级基金4。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包括HepatologyERgenomics 等杂志中发表SCI收录的论著20篇,荣获2005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0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0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3






靶免介入强强联合,推动晚期肝癌一线治疗更上一层楼


我国肝癌患者群体庞大,全球每年新发肝癌91万,死亡83万,其中近一半为中国患者。遗憾的是,80%左右的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直接导致了预后差、治疗不理想的现状。多学科参与是肝癌的常见诊疗模式,尤其对于晚期肝癌诊治意义重大,因此需要集各学科之所长,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及相应的综合诊疗策略。
 
靶免方案脱颖而出,三重药理机制奠定“双艾”一线治疗地位:近年来,靶免联合治疗逐渐成为晚期肝癌的标准治疗方案,相关研究成绩卓著,极大提升了系统治疗在肝癌诊疗领域中的地位,其中,“双艾”组合因其强效作用和可耐受安全性备受临床医生青睐。靶向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药物阿帕替尼是“双艾”组合制胜的法宝,具有促进血管正常化、改善肿瘤缺氧环境及不破坏淋巴-免疫体系三大独特药理机制,是适合国人疾病特点的靶向TKI,也是免疫药物“最强搭档”的优选方案。
 

单纯治疗方案未能满足现状,介入联合系统治疗重谱患者新生:尽管靶免联合手段已在晚期肝癌一线治疗中显示出了较好的前景,但从目前的治疗现状来看,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的局部控制率不足30%,难以实现客观缓解率(ORR)和PFS的同步改善,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治疗需求未被满足。基于此,靶免方案联合TACE等局部治疗的综合诊疗策略应运而生,为我国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进一步的临床获益。





优势互补,序贯联合,以消融为基础的综合方案显著延长患者生存


TACE联合靶免方案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TACE联合靶免方案对晚期肝癌的疗效,无论在RCT研究还是在真实世界中,都显著优于单一治疗手段。发表于《自然》杂志子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影响因子IF=38.104)的CHANCE001研究显示,在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TACE联合靶免方案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相比单纯TACE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肿瘤进展时间和生存期。随后,其子项目CHANCE2211研究发布了目前样本量最大的“双艾”联合TACE对比TACE的真实世界数据,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中位OS、PFS和ORR显著高于单纯TACE治疗组(中位OS:24.1个月 vs. 15.7个月;中位PFS:13.5个月 vs. 7.7个月;ORR,59.5% vs. 37.4%),为“双艾”联合TACE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再添新证,也为中晚期HCC的临床治疗指明了新的方向。


有效序贯取长补短,综合治疗方案显著提升临床疗效:肿瘤消融被广泛应用于肝脏、肺等实体肿瘤的治疗中,无论作为根治性还是姑息性治疗手段,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肿瘤的发病机制复杂,消融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优势互补,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本例患者病情较为复杂,确诊肝癌后出现反复肺转移现象,需采取综合治疗方案。临床医生经缜密思考后大胆突破传统,TACE及消融治疗等介入手段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双艾”方案,充分发挥药物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然而,在使用阿帕替尼靶向治疗3年余,“双艾”方案治疗治42个月后,患者出现肾功能受损,考虑靶向药物引起可能性大。经暂停及对症治疗后肾功能较前改善,但尿蛋白仍2+。因此,肝癌患者重新启用靶免治疗的最佳时机极为重要,这也是未来肝癌临床治疗探索中的新方向。此外,若肿瘤复发,下一步该如何选择治疗方案也是临床上需要攻克的难题。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