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位列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第4位、病死率第2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治疗现状亟待改善。近年来,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靶免联合方案在晚期肝癌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CARES-310研究显示,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双艾”组合)作为晚期肝癌的一线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可耐受的安全性。基于此,“双艾”组合正式获批晚期肝癌一线治疗适应症,改写了肝癌系统治疗格局。“双艾”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CHANCE2211研究近期在线发表于European radiology杂志,提示着靶免联合局部治疗可进一步提升疗效,丰富了广大肝癌患者的治疗选择,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
基于此背景,本期将为大家分享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向展望医生带来的“双艾”组合联合TACE及消融治疗综合疗法作为晚期肝癌患者一线治疗的经典案例,同时特邀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黄明声教授围绕该病例作精彩点评。
病例分享医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向展望 医生
病例点评专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黄明声 教授
向展望 医生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门静脉高压委员会副秘书长
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白求恩研究会介入医学分会委员
医疗专长:擅长肝脏及肺结节疾病诊断与微创介入治疗(包括肿瘤血管介入、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尤其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肺结节、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血管瘤、布-加氏综合症等疾病。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省级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SCI论文,受邀多次参加国内外会议并获得发言
基本情况
病历资料
患者男性,43岁
主诉:肝癌切除术后1年余,发现复发并增大3月。
现病史:患者自诉2017年8月因腹痛至当地医院就诊,考虑肝癌破裂出血,给予介入栓塞并术后1个月行肝癌切除+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肝细胞癌,后定期复查2017年12月提示肺转移,并于2018年1月行肺转移瘤消融治疗,同期给予阿帕替尼(500mg,QD)抗肿瘤治疗。2018年8月患者再次复查发现肝/肺内复发,未予处理,12月复查提示肿瘤增大,遂来我院门诊,拟“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肺转移(消融术后)”收治入院。
既往史: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年,规律口服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
入院检查:HGB:112g/L; ALT:115U/L; AST:115U/L; TBIL:17.7umol/L; ALB:40g/L; PT:14.7s; 腹水(-); 血肌酐/血尿素氮正常; AFP:6.76ng/ml; HBV-DNA:3.76*107IU/ml;ECOG 0分;Child-Pugh A级(5分)。
辅助检查
2019-1-15术前MRI:肝5/6肝癌切除术后改变,术区未见明确肿瘤存活征象;肝S4/8结节,考虑为子灶,门静脉右前分支可疑受侵;肝硬化,脾大;胆囊切除术后改变。
2019-1-16胸部CT:1. 右肺下叶/中叶新发实性结节,考虑转移瘤(4枚);2. 双肺少许炎症。
临床诊断
1. 原发性肝癌(BCLC-C期;CNLC-IIIb期;ECOG 0分;Child-Pugh A级)
2. 肺转移瘤(4枚)
3.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治疗方案
MDT讨论及分析:
1. 肝癌切除术后肝肺转移,暂不考虑外科治疗,应以全身治疗为主,继续加强抗病毒治疗;
2. 靶向治疗是首选治疗方式,因患者合并肺转移,可继续使用阿帕替尼,必要时可加用免疫治疗;
3. 肝内复发灶血供丰富,A级肝功能,针对肝病灶可行介入栓塞治疗(TACE)联合局部治疗;肺内为寡转移灶,可以通过局部治疗获得良好局部控制率,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
综合诊疗建议,给予靶向联合免疫(双艾)+TACE联合局部肿瘤分步消融治疗(肝肺瘤灶)。
治疗经过1
2019-1-20 TACE术:碘油10ml+THP40mg。
2019-1-20 肝肿瘤同步微波消融术(MWA):
2019-2-26 肺转移瘤MWA:
全身治疗:2019年1月25日至2021年6月23日,定期使用阿帕替尼250mg QD联合卡瑞利珠单抗200mg Q3w维持治疗,坚持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
疗效评价1
2019-4-28(术后3个月)评估:肿瘤完全灭活,AFP恢复正常,疗效评价CR。
2019-4-28胸部增强CT(术后3个月):AFP正常。
2019-9-27胸部增强CT(术后8个月),肝内未见复发。
2019-9-27胸部增强CT(术后8个月),右肺新发转移瘤(1枚)。
2019-9-29右肺转移瘤RFA(单极,3cm裸端)。
2020-3-14(术后14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
2020-3-14(术后14个月)肺内消融术后改变,局部缩小/吸收,增强无强化。
2020-10-13(术后20个月)/2021-6-23(术后28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
治疗经过2
2021-9-19(术后31个月)肝内未见异常,PET-CT显示左肺们淋巴结24cm*19cm SUV 4,9,左肺门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
MDT讨论及分析:
1. 肝癌术后肺转移综合治疗后肺门淋巴结转移,暂不考虑外科治疗;
2. 靶免治疗是首选治疗方式,因已行药物治疗2年余,现出现进展,注意靶向耐药可能;
3. 局部淋巴结可行放射治疗,因临近食管,易出现放射性食管炎或食管瘘等并发症,不作为首选;
4. 局部淋巴结可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提高局部控制率;
综合以上建议,给予放射性粒子植入 +“双艾”组合继续维持治疗。
2021-9-28 肺门淋巴结放射性粒子植入术(10颗)。
疗效评价2
2022-3-7复查肝肺内未见异常,肺门淋巴结缩小,粒子聚集。
2022-7-7(术后41个月):复查肝/肺/肺门淋巴结较前无变化。
治疗经过3
2022-11-16(术后45个月)复查双肺新发结节,考虑转移,AFP升高,遂于2022-12-4及2023-1-28分次行肺转移瘤射频消融术。
疗效评价3
2023-3-22(术后49个月)复查双肺转移瘤无活性,AFP明显下降,余病灶均未见异常。
2023-5-22(术后51个月)复查肺消融术后局部炎症吸收,未见复发及转移,AFP正常。
2021-9至2023-3 AFP变化水平:
2019-2至2023-3血肌酐变化水平:
患者自2021-2月起出现尿蛋白2+,出现肾功能损伤,至2022年6月明显加重,暂停靶免治疗,后复查肌酐水平较前改善,尿蛋白仍2+。
2019-2至2023-3尿素氮变化水平:
后续治疗及随访
患者肾功能受损,尿蛋白2+,考虑靶向药物引起,经暂停及对症治疗后肾功能较前改善,然尿蛋白仍2+,经院内讨论后建议暂不启用系统治疗(靶免),密切随诊观察。
诊疗历程
病例小结
本例患者确诊为原发性肝癌(BCLC-C期;CNLC-IIIb期;Child-Pugh A级),结合患者自身状况,MDT讨论以后决定给予靶免组合+TACE联合局部肿瘤分步消融治疗(肝肺瘤灶)。2019-1-20 行局麻下TACE术,肝肿瘤同步MWA。2019-1-25起开始使用“双艾”组合维持治疗。TACE术后3个月,肿瘤完全灭活,评价CR,AFP正常,肺部转移瘤呈消融术后改变,未见活性及新发。术后8个月,右肺新发转移瘤1枚,给予对症治疗,直至术后28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治疗期间定期“双艾”维持治疗,坚持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021-9-19(术后31个月)肝内未见异常,左肺门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再次MDT讨论后,给予放射性粒子植入+“双艾”继续维持治疗。随访复查,未见肝、肺或肺门淋巴结异常。2022-11-16(术后45个月)复查双肺新发结节,考虑转移,遂于2022-12-4及2023-1-28分次行肺转移瘤射频消融术,2023-5-22(术后51个月)末次随访,复查肺消融术后局部炎症吸收,未见复发及转移,AFP正常。
专家点评
黄明声 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南粤名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入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急诊介入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门静脉高压微创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放射介入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医疗专长:肝脏疾病的介入治疗
学术方向为肝癌介入术后复发转移的机制及防治,以及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基金4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包括在Hepatology、ER、genomics 等杂志中发表SCI收录的论著20篇,荣获2005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0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2020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3部
靶免介入强强联合,推动晚期肝癌一线治疗更上一层楼
单纯治疗方案未能满足现状,介入联合系统治疗重谱患者新生:尽管靶免联合手段已在晚期肝癌一线治疗中显示出了较好的前景,但从目前的治疗现状来看,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的局部控制率不足30%,难以实现客观缓解率(ORR)和PFS的同步改善,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治疗需求未被满足。基于此,靶免方案联合TACE等局部治疗的综合诊疗策略应运而生,为我国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进一步的临床获益。
优势互补,序贯联合,以消融为基础的综合方案显著延长患者生存
TACE联合靶免方案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TACE联合靶免方案对晚期肝癌的疗效,无论在RCT研究还是在真实世界中,都显著优于单一治疗手段。发表于《自然》杂志子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影响因子IF=38.104)的CHANCE001研究显示,在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TACE联合靶免方案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相比单纯TACE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肿瘤进展时间和生存期。随后,其子项目CHANCE2211研究发布了目前样本量最大的“双艾”联合TACE对比TACE的真实世界数据,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中位OS、PFS和ORR显著高于单纯TACE治疗组(中位OS:24.1个月 vs. 15.7个月;中位PFS:13.5个月 vs. 7.7个月;ORR,59.5% vs. 37.4%),为“双艾”联合TACE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再添新证,也为中晚期HCC的临床治疗指明了新的方向。
有效序贯,取长补短,综合治疗方案显著提升临床疗效:肿瘤消融被广泛应用于肝脏、肺等实体肿瘤的治疗中,无论作为根治性还是姑息性治疗手段,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肿瘤的发病机制复杂,消融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优势互补,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本例患者病情较为复杂,确诊肝癌后出现反复肺转移现象,需采取综合治疗方案。临床医生经缜密思考后大胆突破传统,在TACE及消融治疗等介入手段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双艾”方案,充分发挥药物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