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移植后生存率的影响
发表期刊:《国际肝胆胰疾病杂志》[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IF(2022):3.3]
通讯作者:李兰娟
第一作者:朱春侠 杨橹
主要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理由
该研究探讨了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对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后生存率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并发症数量的风险分层模型(TACC模型),有助于预测移植后的生存情况并确定移植的最佳时机。
研究解读
慢加急性肝衰竭(简称ACLF)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综合征,定义为慢性肝病患者的急性失代偿。肝移植(简称LT)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人员评估了肝移植前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对ACLF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
研究人员分析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进行的观察性队列研究,收集了临床特征、肝移植时的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所有ACLF的肝移植受者在术后1年内进行了随访。
结果显示,共有212名ACLF的肝移植受者入组,包括ACLF-1患者75人(35.4%),ACLF-2患者64人(30.2%),以及ACLF-3患者73人(34.4%)。肝移植的中位等待时间为11天(4~24天)。最常见的肝硬化相关并发症是腹水(78.8%),其次是肝性脑病(57.1%)、细菌感染(48.1%)、肝肾综合征(22.2%)和胃肠道出血(11.3%)。生存分析显示,与无并发症的患者相比,有并发症的患者术后3个月和1年的生存概率显著降低(所有P<0.05)。通过给每个并发症加1分,开发了一个简化模型:移植用于ACLF的肝硬化相关并发症(Transplantation for ACLF with Cirrhosis-related Complication,简称TACC)模型。TACC模型的风险分层识别了3个层次(≥ 4、= 3和 ≤ 2),分别代表高、中、低死亡风险(P<0.001)。此外,TACC模型在预测术后结果方面与其他四个预后模型(慢性肝病联盟ACLF评分、中国重症乙肝研究组ACLF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和Child-Turcotte-Pugh评分)具有可比的能力。
该研究“Impact of cirrhosis-related complications on posttransplant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于2023年发表在《国际肝胆胰疾病杂志》(IF:3.3]。
李兰娟院士:该研究评估了肝移植前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预后的影响。作者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进行了这项回顾性研究,共有212名ACLF的肝移植受者入组,中位等待时间为11天。该研究的结果很有趣,他们通过为每个并发症分配一个点来建立的TACC模型显示出与常用模型(CLIF-C ACLF、MELD等)相当或更优越的预测肝移植术后预后的能力。缺点是该研究是回顾性的单中心的,并且TACC模型并不完全客观。
尽管如此,该文章仍然是当前研究观点的有用补充。本文的结果对于帮助临床医生确定移植时机和优化有限供体肝脏的有效使用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介绍
通讯作者
李兰娟 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传染病重症诊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内科学(传染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长期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主编出版了我国首部《人工肝脏》《感染微生态学》和教育部规划教材《传染病学》等专著,成果在Nature、Lancet、NEJM、CELL、Engineering 等国内外优秀期刊上发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浙江省科技大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第一作者
朱春侠
浙江大学内科学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兼秘书,浙江省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肝病、肝硬化、肝衰竭、人工肝脏。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任务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编《Textbook of Infectious Diseases》《Artifical Liver》《临床案例分析与临床思维》《感染病临床必读(第二版)》等教材。近年来发表及参与发表SCI论文10余篇。
第一作者
杨橹
浙江大学医学院内科学传染病方向专业型硕士,目前就职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参与发表SCI文章3篇,中文核心1篇。荣获“浙江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
团队介绍
本团队是李兰娟院士领导的肝衰竭、人工肝脏研究团队,由多名从事肝脏疾病及人工肝脏临床研究的杰出医生和科研人员组成,团队成员包括临床医学、统计学和基础医学等多学科专家。研究方向主要聚焦肝衰竭的发病机制、重症化机制,以及临床救治策略,注重开发疾病风险预测方法和疾病治疗新方案,为我国肝脏疾病防治事业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