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甲地·前沿 |甲状腺学进展-临床研究

2024-08-22作者:GJH资讯



导言


密歇根大学内分泌和糖尿病科Haymart MR教授从大量已经发表的研究中总结出甲状腺领域近两年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挑战,列出了临床科学五个类别的关键临床研究:甲状腺结节和癌症、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眼病、甲状腺和妊娠、甲状腺和儿科以及甲状腺的差异,发表在2022年1月的《甲状腺》杂志上。本文介绍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眼病领域选中的三篇代表性研究[1]


文章一


仿制的与品牌的左甲状腺素对于促甲状腺激素达标效果的比较研究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Generic vs Brand~Name Levothyroxine in Achieving Normal Thyrotropin Levels


2020年发表于JAMA Network Open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17645



重要性:我们目前还不了解,使用仿制左甲状腺素(LT4)或品牌LT4对血清TSH水平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目的:在一批待服用LT4的新诊甲减患者中,对比仿制LT4和品牌LT4TSH达标效果和维持效果的区别。


设计、设置和参与者:这是一项回顾性、1:1倾向得分配对的队列研究。该研究使用了OptumLabs Data Warehouse数据库,该数据库与商业保险和公立保险项目受试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是互通的。该研究的受试者为成年(年龄≥18岁)且TSH 4.5~19.9 mU/L的甲减患者。这些受试者从2008年1月1日~2017年10月1日期间内开始服用仿制LT4或品牌LT4。数据分析工作从2018年8月13日开始,至2019年10月25日结束。


暴露因素:服用仿制LT4或品牌LT4的患者。


主要结局变量:在服药后3个月期间内,血清TSH水平正常或显著异常(<0.1>10mU/L)的患者数目占比;以及服药后3个月期间内,TSH稳定至参考区间内的患者占比。


结果:一共有17598名患者被纳入此次研究(女性占69.0%,白种人占74.0%,年龄均值和标准差55.1±16.0)。其中,15299人服用仿制LT42299人服用品牌LT4。经倾向得分配对后,4570人被纳入分析,其中女性占75.6%,白种人占76.8%,年龄均值和标准差为50.3±13.8在服药3个月内血清TSH达到正常值的患者数目在仿制药和品牌药两组间差异不大(1722 [75.4%; 95% CI, 71.9%~79.0%] vs 1757 [76.9%; 95% CI, 73.4%-80.6%]; p = 0.23),而且TSH出现显著异常的患者数目也无统计学差异(94 [4.1%; 95% CI, 3.4%-5.0%] vs 88 [3.9%; 95% CI, 3.1%-4.7%]; p = 0.65)。在1034TSH达到正常值的患者中,TSH可以在3个月内维持稳定正常的患者数目也在两组间较为相似(427 [82.6%] vs 433 [83.8%]; p = 0.62)。


结论:对比仿制LT4和品牌LT4,该研究发现血清TSH达到正常和达到稳定的频率在两组间较为相似。这项研究提示,对于轻度甲功异常的患者,仿制LT4和品牌LT4可能同样有效。


文章二


左甲状腺素、干燥甲状腺提取物和左甲状腺素+碘塞罗宁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的疗效比较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Levothyroxine, Desiccated Thyroid Extract,and Levothyroxine + Liothyronine in Hypothyroidism


2021年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doi: 10.1210/clinem/dgab478


背景:既往关于左甲状腺素(LT4)、LT4+碘塞罗宁(LT3)、干燥甲状腺提取物(DTE)的疗效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在此项研究中调查了这些治疗方法的疗效,重点关注接受LT4治疗的甲减患者,并对症状最重的患者加以重点关注。


方法:此研究对75名甲减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双盲、交叉研究,将其随机分配到3个治疗组中的1个(LT4、LT4+LT3、DTE),为期22周。主要的结局变量包括甲状腺症状评分问卷(TSQ-36)、生活质量评分问卷(GHQ-12)、韦氏记忆量表第四版(VMS-IV)和贝克抑郁量表(BDI)。还有其他次要的结局变量,例如治疗偏好、生化指标,以及甲减病因和Thr92Ala-Dio2基因多态性对结果的影响。此研究使用线性混合模型进行分析,使用受试者作为随机因素,组作为固定效应。


结果:3个治疗组的血清TSH均保持在参考区间内。主要和次要的结局变量没有显著差异,只是DTE可导致心率轻微增加。治疗偏好没有差异,研究者未发现甲减病因或Thr92Ala基因多态性对结果的干扰。亚组分析提示,对于甲减症状较重的前1/3服用LT4的患者,他们对其余两种治疗的偏好较强,具体体现在,TSQ-36、GHQ-12、BDI 评分和视觉记忆指数(VMS-IV问卷内容)的评分会在换药后明显升高。


结论:总体来看,LT4、LT4+LT3和DTE治疗甲减的临床结局是相似的。但是,对于服用LT4且症状较明显的患者而言,他们更偏好LT4+LT3或DTE,且对这两种治疗的反应更加积极。


文章三


替妥木单抗用于治疗活动性甲状腺眼病


Teprotumumab for the Treatment of Active Thyroid Eye Disease


2020年1月发表于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doi: 10.1056/NEJMoa1910434


背景:甲状腺眼病(TED)是一种使人衰弱、毁容、可能致盲的眶周疾病。目前尚无FDA批准的药物治疗。有大量证据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IR)在TED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方法:在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多中心临床试验中,以1:1的比例将活动性TED患者分为静脉输注IGF-IR抑制剂(替妥木单抗)(首次10mg/kg体重,随后20mg/kg体重)或安慰剂组中,每3周注射1次,共计21周。此研究的最后一次随访在第24周。主要临床结局是第24周的突眼减轻程度(突眼减少≥2mm)。预设的次要结局包括第24周的眼部总体的应答改善(CAS临床活动度评分减少≥2分并且突眼减少≥2mm)、CAS评分0分或1分(提示无炎症反应或反应轻微)、0-24周眼球突出度的平均变化、复视减轻(复视分级减少≥1级)、生活质量评分的平均变化(GO-QoL,增加≥6分视为有临床意义)。


结果:共有41名患者被分入替妥木单抗组,42人被分入安慰剂组。用药组在第24周的突眼减轻的患者明显较安慰剂组更多(83% [34人] vs. 10% [4人],p < 0.001);若要使1例患者的眼球突出度减轻,需要治疗的平均人数为1.36。治疗组的所有次要结局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包括眼部总体的应答改善(78% [32人] vs. 7% [3人])、CAS 0-1分(59% [24人] vs. 21% [9人])、眼球突出度的平均变化(-2.82 mm vs. -0.54 mm)、复视减轻(68% [19人] vs. 29% [8人])、GO-QoL问卷评分的平均变化(13.79分 vs. 4.43分)(上述所有对应的p值均≤0.001)。在接受眼眶影像学检查的用药组6例患者中,可以观察到眼外肌缩小或眼眶脂肪量减少,或两种改善兼具。大多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为轻度或中度,用药组发生了2例严重事件,其中1起导致患者终止治疗(输液反应)。


结论:对于活动性TED患者,与安慰剂相比,替妥木单抗在眼球突出度、CAS评分、复视、生活质量方面使患者获得了较好结局;严重不良事件不常见。


[1] Haymart MR. Year in Thyroidology-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Challenges: Clinical Science Review. Thyroid. 2022 Jan;32(1):9-13. doi: 10.1089/thy.2021.0562. Epub 2021 Dec 16. PMID: 34806424.


作|者|介|绍
05f9eca693840f72ed8683973519c13.png
王夕畅

博士研究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

导师:单忠艳教授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