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一文说清:糖尿病和腔梗之间的关系

2021-01-29作者:壹声观点
糖尿病非原创

作者:江苏省人民医院  王敏、孙敏



糖尿病会影响心、脑、肾脏、四肢等,带来严重的发症,为了早期发现并干预并发症的发生,定期复诊是糖尿病患者的必做功课。“腔隙性脑死”的诊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也是糖尿病患者比较常见的合并疾病之一,那么,糖尿病和腔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糖尿病与腔的关系


是患者通过头颅CT检查或磁共振检查时,在报告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个专业名词,是指脑深部的一些微小血管(直径3~15mm)闭塞引起的局部死灶。然而也有观点认为,腔可能与衰老导致的脑血管萎缩相关,并不一定代表真正的脑死。


虽然腔和脑存在一定区别,但是,糖尿病伴随的腔不容忽视。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的卒中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大多数为缺血性卒中,既可以是大血管梗死,也可以是微血管病变,临床上大多数表现为腔梗。如果不注意控制危险因素,腔梗易反复发作,甚至引发大面积脑梗死。


糖尿病腔梗的高危因素


糖尿病患者血糖高,往往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伴随而来的血液黏度增加,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内皮受损等导致脑动脉的穿通支闭塞或栓塞,形成梗死灶。


提示腔梗发生的症状


由于腔梗的梗死灶小,梗死部位无功能,绝大多数患者患了腔梗也没有任何症状,多数因其他疾病影像学检查时发现。


但部分患者可伴有头痛、头晕、四肢麻木、失眠、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甚至肢体运动障碍等表现,此时应及时就诊。


如何防治腔


实际上,大部分腔本身并不需要特殊治疗,关键问题在于控制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降低腔再发及大面积脑的风险。


01
进一步检查


对于有症状的腔梗建议完善脑血管成像、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


02
控制危险因素


1. 血糖控制目标要个体化,并不是越低越好,总体建议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病程短的年轻患者在避免低血糖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更严格的糖化目标(6.0%~6.5%)。


2. 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


3. 血脂达标,单纯糖尿病患者要求低密度脂蛋白(LDL-C)控制在2.6 mmol/L以下,若合并其他危险因素,LDL-C应低于1.8 mmol/L。


4. 合理使用抗凝药物。


03
调整生活方式


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戒烟限酒,增加户外活动,保持情绪稳定。


04
药物治疗


目前理论上认为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血栓形成,但在腔梗方面尚缺乏临床循证依据证实。


来源:MMC大管家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