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胆囊息肉(polyp of gallbladder),是指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类病变,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PLG)。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但以非肿瘤性病变为多,一般认为直径15 mm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几乎全是恶性肿瘤性病变,故胆囊息肉样病变近几年来倍加重视。
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中以胆固醇息肉(CPs)最为多见。CPs患者绝大多数无临床症状,且胆囊功能良好。此类患者应予定期B超随访(3~6个月)。若出现明显症状或PLG迅速增大时才考虑手术。如届时胆囊功能良好,可作经皮胆囊镜息肉摘除。此类息肉往往<10 mm(82%),以多发性为主(75%)。外观呈桑葚状,蒂细如线,质脆易落,因而很易摘除。如胆囊功能不良,则可作腹腔镜胆囊切除(LC)。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密切关系,其中炎性息肉和腺肌增生症都是一种炎性反应性病变,胆固醇性息肉更是全身脂质代谢紊乱和胆囊局部炎症反应的结果,有人认为胆囊息肉与胆囊炎症和(或)结石症有关。
因胆囊息肉病变的病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其与胆囊炎症或胆囊结石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关。因此,预防胆囊息肉的关键是积极治疗引起胆囊慢性炎症的疾病。
良性非胆固醇性PLG占35%,包括腺瘤与腺肌瘤病、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等。其中炎症性息肉虽无恶变报道,但与胆囊炎症相伴,多数有临床症状。其余类型则均有恶变可能。因此,一经查获宜及时手术切除,以明确病理性质。
手术指征方面颇多争论。多数人主张以直径≥10 mm的PLG作为手术指征,对<10 mm者须保持警惕性。
Masi等甚至强调任何PLG均有恶性可能,一经发现均应切除。Lshikawa等认为最重要的指标是无蒂而不是大小。凡发现为无蒂PLG,即使<10 mm也应立即切除。而有蒂PLG,则可掌握为>10 mm时施行手术。
邓绍庆综合PLG的6个肿瘤高危因素为:单发、>10 mm、广基或蒂粗大、病变增长、年龄>50岁、合并结石。但也强调对<10 mm不能放松警惕,必须定期随访。
Kubota对PLG采用3种不同的胆囊切除术,即在胆囊结缔组织层中剥离的单纯胆囊切除术、切除全部胆囊结缔组织的全厚胆囊切除术与加作胆囊床部分肝组织的扩大胆囊切除术。根据术前判断的PLG性质加以选择。就癌肿而言,<18 mm者仍有早期癌的可能,仍可经LC行全厚胆囊切除术。若术后病理证实已浸润至浆膜下,则可作二次探查术。但若直径>18 mm,即有晚期癌的可能性,应直接开腹作扩大的胆囊切除,甚至加作广泛的淋巴结清扫。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平时喝水时,捏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放入水杯中当茶饮用。
(5)要多吃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小白菜、菠菜、韭菜、玉米、萝卜等。
(1)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2)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3)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
作者:浦人医普外一
来源:微创有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