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剂量靠猜、分药靠掰”,儿童用药如何更精准?|六一话题

2021-06-01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热点
非原创 儿科

“徒手掰药片”

“药片捣成粉”

“冲剂减一半”

……

相信不少父母在给孩子喂药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儿童用药剂量如何精准拿捏,确保用药安全,成为父母们的难题,也是我国儿童用药面临的一大困境。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对于成人来说,每次服药一片还是两片,在说明书上都会清晰注明,我们也习以为常。


然而,有了孩子之后,突然发现大量常用药说明书并没有注明儿童用量。


好一点的是按照儿童体重、岁数标明相应剂量范围,更为普遍的情况,是写着“儿童用量酌减”或是“遵医嘱”,缺少明确的儿童适应证和用法用量,需要靠个人经验推测确定用量,也未明确标注不良反应警示等信息,服药的时候也常常是只能靠手掰、用刀切等,面临着分不准确的问题。


儿童药物用量模糊,考验着儿科医生的临床经验和能力水平,更考验家长对药物的了解和用药水平。


“吃药靠掰,用量靠猜”,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儿童专用药品的短缺,医生们只好选择将成人药物按比例划分出合适的剂量给儿童。


但在实际操作中产生的用量不清晰、分不准等问题,则增加了儿童用药的风险隐患。


2019年,湖南一位5岁的儿童因身体过敏服用抗过敏药物,医嘱上写的是吃3/5,但孩子的爸爸误以为是吃3-5片,给孩子一次性喂了5片药,导致孩子昏迷不醒而被紧急送医。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河南一位6岁大的男孩也因为过量服药而造成药物中毒。



儿童专用药匮乏问题,根本上需要从药物研发、生产上解决。


但从全球来看,儿童用药适宜的品种、数量、剂型都是相对较少的。


这与儿童药物开展研发、临床试验成本较高紧密相关,也与儿童本身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疾病进程特点有关。


不同于成人药物,儿童药物面对的人群数量较少,市场需求远不如成人药物,但研发投入多、要求高。


同时,受限于家长让儿童参与临床试验的意愿,儿童药物开展临床试验较难,收集数据难度更大。


由于儿童发病往往具有时间短、进程快的特点,对临床试验基地的要求更高、更为细致。高投入、高要求、市场规模小,让很多制药企业望而却步。


我国人口众多,儿童用药市场需求相对较大,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仅仅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用药需求,发展完善的儿童药物研发、临床试验、供应、使用、支付等体系,仍需要时间。


不久前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0-14岁儿童有25338万人,占总人口的17.95%,他们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

我国历来重视儿童用药的保障供应工作。


从印发《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对保障儿童用药提出具体要求,到成立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指导儿童药品的审批及使用;


从要求加强医疗机构儿童药品配备,增加儿童用药的可及性,到对儿童药品实施优先审评审批等,陆续制定3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


我国儿童用药情况逐渐改善。


2019年,我国医保目录调整中通过常规准入新增儿童用药38个,2020版医保目录中儿童用药的保障力度在逐渐加大。这些政策极大鼓励了我国儿童药物的研发,推动儿童药物品种、剂型、规格逐年增加,提升了儿童用药的安全性、依从性、便利性。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保障儿童用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药片虽小,却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民生大事。今后,还需要不断完善政策,鼓励儿童药物研发、临床试验,开展综合评价,强制儿童药物开展儿科研究并完善药品说明书,开展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监测等,确保儿童用药安全性,减少用药风险,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重视起来,协同发力,全力保障儿童用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这正是:儿童用药存难题,协同发力破困局。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