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CDI治疗的首要原则是尽可能停止正在使用的抗菌药物;其次,口服有效治疗药物。静脉注射甲硝唑的疗效未得到证实,静脉注射万古霉素无效;此外,根据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国内尚无万古霉素口服制剂,可用注射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溶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口服或胃管入。
1.治疗方案
(1)无症状CD携带者:不存在腹泻、肠梗阻、结肠炎等临床症状的患者。不推荐进行CD实验室检测及治疗。
(2)轻-中度感染:CDI患者有腹泻等肠炎样症状,但没有重症感染表现。给予甲硝唑500 mg(口服或胃管入),每8 h一次。
(3)重症感染:CDI患者有腹泻,且存在以下任何一项因CDI导致的异常:白细胞>15×109/L、血肌酐较基线升高>50%、内镜发现伪膜。给予万古霉素125 mg溶液(口服或胃管入),每6 h一次。
(4)重症感染伴并发症:CDI患者符合重症感染诊断标准,且存在以下至少一项因CDI导致的异常:低血压、肠梗阻、中毒性巨结肠或弥漫性结肠炎、肠穿孔、需结肠切除、因CDI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治疗。首先需外科、感染内科医生会诊,评估结肠切除手术指征;给予万古霉素500 mg,每6 h一次,配伍甲硝唑500 mg(胃管入),每8 h一次;患者一旦病情稳定,万古霉素即应减量至125 mg,每6 h一次,同时停用甲硝唑;口服给药受限或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可经Foley导管给予万古霉素500mg(溶于100ml生理盐水)直肠保留灌肠每6 h一次,配伍甲硝唑500 mg,静脉输注,每8 h一次,该项治疗存在结肠穿孔的风险。
(5)复发性CDI:即使完成疗程的CDI患者,仍有20%左右的复发可能,其原因并非对甲硝唑或万古霉素耐药,而是芽孢清除失败或感染了新的CD。第一次复发时仍可采用原治疗方案;第二次复发时应给予万古霉素并逐渐减量,配合脉冲式给药模式或粪便菌群移植。万古霉素减量方法:125 mg,4次/d,10~14d;125 mg,2次/d,7 d;125 mg,1次/d,7d;125 mg,1次/2~3d,2~8周。
2.注意事项
(1)疗程:10~14 d。
(2)以下情况可考虑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溶液(口服或胃管入):服用甲硝唑治疗5d无效;复发性CDI(第二次发作开始即可给予);妊娠;≥65岁的患者;存在其他甲硝唑治疗禁忌及显著不良反应。
(3)仍需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其他部位感染的CDI患者:尽可能替换在用的诱发CDI的抗菌药物,特别是头孢菌素、克林霉素和喹诺酮类;尽可能缩短疗程;若调整药物后CDI有所缓解,应给予CDI标准疗程10~14 d;若诱发CDI的抗菌药物无法替代或停药,则抗CDI药物需要延长到抗菌药物疗程结束1周。
(4)抗CDI药物治疗不需要检测CD以确定CDI是否治愈。
(5)尽可能避免使用止泻剂。
(6)尽可能避免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因可增加CDI的患病风险。
(7)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基础感染病而非CDI的患者不需要给予甲硝唑或万古霉素进行CDI的预防治疗,因可能增加CDI的患病风险。
(8)CDI患者住院期间应进行接触隔离;使用水、肥皂进行手卫生而不能使用含乙醇手消毒剂。
3.内科治疗其他药物
(1)非达霉素:一种大环内酯类药物,抗菌谱窄,对肠道正常菌群影响小,疗效与万古霉素相当,
但复发率更低,有可能成为CDI患者(包括重症CDI)口服治疗的一线药物。
(2)利福昔明:常在治疗接近终点时给予,可减少多次复发的可能。
(3)替加环素:虽然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已批准的适应证不包括用于CDI治疗,也缺乏随机对照研究证据,但有个案报道经过7~24 d替加环素治疗,重症CDI患者获得了痊愈。
(4)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有文献证实其治疗效果,但需要更多研究支持。
1.所有重症CDI患者都应该进行腹部CT检查,明确是否存在中毒性巨结肠或全结肠炎,以尽早确定外科干预的时机。
2.若患者CDI导致的临床情况不稳定,如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内科治疗无效、重症感染性休克等,即应尽早开始外科干预,如结肠切除。新方法包括结肠旷置回肠造瘘、保留结肠并万古霉素冲洗术等。
3.结肠切除术的病死率高达25%~75%。
4.手术应在血清乳酸>5 mmol/L前实施。
5.结肠次全切除术保留直肠的CDI患者,术后仍需持续进行内科药物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
———粪便菌群移植
1.适应证:仅适用于复发性CDI,尤其是第三次发作以后。治愈率可高达90%以上,但对于接受结肠次全切除术的患者,效果不确定。
2.受者要求:操作前2 d不接受任何抗菌药物治疗;由于粪便菌群移植的有效性取决于治疗前结肠清洁状况,故建议操作前晚餐进流食、并接受灌肠或导泻剂清理肠道。
3.粪便供者要求:过去6个月内未使用过抗菌药物、免疫功能正常、无文身、未吸食毒品、无高危性行为、未被监禁、近期无疫区旅游史、无慢性消化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
4.粪便供者筛查:血液检查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及梅毒;粪便检查
包括虫卵和寄生虫、CD、粪便培养和药敏、鞭毛虫抗原。
5.供者粪便收集:供者操作前晚上服用导泻药,第二天早上收集粪便,混入500 ml盐水;尽可能混匀粪便;可以使用咖啡滤纸过滤粪渣制成悬液;悬液保存在低温容器中运送,并在6 h内完成移植。
6.途径和方法:多数经结肠镜进行粪菌移植,少数情况使用鼻胃管进行操作。受者到达操作间时服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洛哌丁胺)2片,以缓解肠蠕动;准备好的500 ml粪菌悬液经结肠镜注入患者右半结肠;嘱受者尽可能避免排便,保留至少2 h。
来源丨《协和医学杂志》 Medical Journal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作者丨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感染性疾病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
通信丨徐英春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