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适应证逐渐扩大,临床应用人群越来越多,在关注免疫治疗疗效的同时,临床医生和患者也更加关注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大国,HBV携带者占我国总人口的7.18%,HBV也是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因,绝大多数HCC患者合并有HBV感染。因此,不同于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美国肿瘤免疫治疗学会(SITC)等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推出的首部《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肝脏毒性管理上具有“中国特色”——更加关注在肝炎背景下的毒性管理。
在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晚期HCC的CheckMate-040研究中,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占总人数的48.1%,与非HBV或HCV感染患者相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和免疫相关肝炎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在使用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期间,不仅未观察到HBV的再激活,部分患者中甚至观察到HCV-RNA水平的短期降低。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晚期HCC的KEYNOTE-224研究中,合并HBV或HCV感染者占总入组人数的25%,总体免疫相关性肝炎的发生率仅3%,没有1例患者发生HBV或HCV的再激活;疗效方面,未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肿瘤缩小者占58%,合并HBV感染者为57%,合并HCV感染者为39%。在卡瑞丽珠单抗治疗我国晚期肝癌患者的II期研究中,纳入HBV阳性患者占83.9%,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的发生率分别为23.0%和24.4%,3/4级肝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1.4%和4.6%。因此,目前认为,肿瘤合并病毒性肝炎(HBV或HCV)患者使用ICI,在全程管理病毒性肝炎的前提下,ICI相关肝脏毒性可控,疗效与未感染者无显著差别。
对于合并HBV感染的患者,需在HBV-DNA<2000 IU/mL后再开始ICI治疗。即使HBV-DNA定量不高,如果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或)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也推荐在首次使用ICI前,给予抗病毒治疗(推荐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酯),并定期监测HBV-DNA、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HBcAb的水平。对于合并HCV感染的患者,由于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对HCC发生发展的影响尚无定论,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与ICI的作用机制是否相互影响仍然未知,且以上HCC的临床研究并未排除未经治疗的HCV感染患者。因此,目前认为,合并HCV感染的肿瘤患者,无须在ICI治疗的同时接受DAA或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但仍需定期监测HCV-RNA水平。
另外,对于激素治疗的减量时间,CSCO《指南》相对于ESMO指南,持有更为谨慎的态度。ESMO指南对于2级肝脏毒性,认为可在2周内完成激素减量,CSCO《指南》推荐激素减量时间需≥4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