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宋儒亮、郭尔绚、单玉涛、李永丰、何平、宋立志、 周攸、陈静雯
本期编委:单玉涛、郭尔绚
看似无巧不成书的案件背后
揭示了我们应急处突能力还不到家
宋儒亮 法治广东研究中心 广东省医学会医事法学分会 主任
这是一个令人唏嘘——“抽搐待查癫痫腹水”并给予静脉输液对症处理并留观患者,最终因重型颅脑损伤抢救无效死亡——的案件。教训,是对医疗风险识别不彻底、风险走向预测把握不精准和风险防范管理不到位的担忧;背后,引发了对医事法学领域一个新问题即应急处突能力的关注。
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对许多医务人员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但是,强调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风险的能力,早已明确。《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以及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本案的处置,其实就在考验医院、医务人员面对医疗风险的处置能力。
结合本案,从应急处突能力的提升角度,有三点值得我们持续想考:
专业识别医疗风险,是提升应急处突能力的第一步。本案中,风险识别是做了,但并不彻底。面对病患,就诊时医师是有风险意识的,“初步诊断考虑‘抽搐待查癫痫腹水’,并医嘱给予静脉输液对症处理并留观。”这就是具体的体现,反映了医师是知道病患可能存在的医疗风险,也即“癫痫”是最突发性的。
“癫痫”疾病提示我们,病情稳定的时候,难以预测它何时发作,犹如一头“灰犀牛”。“留观”的医嘱,就是对可能“癫痫”发作的一种防范,也即,“留观”,法律意义上就是医师在专业上做到了“谨慎注意”、“有说明告知”。
但是,“留观”之后的工作缺不彻底,比如,初步诊断是综合的,“癫痫”之外还可有的其他疾病,但没有列出;又比如,“留观”,只是“留”之,没有“观”之。病患在门诊仍然完全自由——“自行步入抢救室”、“自行返回留观室”——活动就是风险,“留观”的落实不到位、不彻底。
如果到位了、彻底了,诸如这么多——“跌倒”“摔伤”“头部”——就不会出现了。
预测出识别医疗风险的走向,是提升应急处突能力的第二步。本案中,风险预测有做了,但并不精准。上文可知,“初步诊断考虑‘抽搐待查癫痫腹水’,并医嘱给予静脉输液对症处理并留观。”体现了医师对风险的专业识别能力。
按理来说,伴随风险识别的,是谨慎、注意、说明和告知等义务法定职责运用。这些法律知识,医师平时的学习是到位的,掌握也是明确清楚的,这些内容的含义指向和防范对策,是难不倒专业医师的。
而这要有对应的防范、应对举措表现出来,比如,面对留观患者,执业时真觉得这个癫痫疾病有突然发作可能,那么,就像你执业时理解的那样,要把这种认识理解意义上的风险防范,切实转变到执业风险的具体操作上,增加防范力度,或强调让他留在自己视野可及之处;或者让护士加强护理;或者叮嘱患者让其家人来照顾一下等等。总之,识别了风险,既然留观,就不要让患者乱跑,要精准施策。而这,就要做、要落实,要管理起作用,否则,功亏一篑。本案中,医师最可惜就在于对已知风险的防范不彻底、应对不精准。
占领主动权,是提升应急处突能力的第三步。本案中,主动权提升努力了,但风险防范要到位,往往必须综合给力。面对医患之间的风险,防范工作不能只盯着医师、护士,不要限于执业层面讲风险、论防范。毕竟,有时候,有的风险真是连医生护士也是没办法的。面对医疗风险防范,既要强调活力,又要强调合力。
强调活力,就是要求医务人员提升应急处突能力。这其中,识别风险、预测走向和占领主动权,就是支持活力持续的关键。
强调合力,就是要求提高站位,把风险防范层级再提高。这其中,重点有三方面:
一是,要强调医院管理给力。防范医院风险,医院必须在第一线,要先给力。比如,加强一些硬件的设施;多一些摄像头;多配备一些辅助服务人员,多提供些应急法律法治方面的专业培训等,这都是一些有效方法。
二是,强调科技出力,就要建设智慧医院。一个重视科技的医院,不仅体现在医疗设备的供给上,上档次有水平,也体现在医院管理的科技服务能力上,有层次有能力。比如,如果有摄像头,问题就不难查清,也利于化解。摄像头的有无,不是医师护士的能力范畴,而是医院对防范风险科技的一种投入。
三是强调第三方力量。进行鉴定,就是一个选择。比如,患者在医院跌倒,医院问题还是患者问题?医院和患方,各执一词,怎么办?没有鉴定,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纠纷处理中的法院该听谁的?鉴定机构,就是第三方,就是面对两方各说各的情况下,通过鉴定,拿出一个意见来,助力问题化解。这,不是以鉴代判。选择和采纳鉴定意见,并不是退而求其次的一种选择。
医疗风险,医疗机遇,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的一部分。有机遇,我们要及时抓住,有风险,我们要及时应对。生活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往往在许多看似无巧不成书的案件背后,既有机遇也有风险。显然,就本案而言,法院的判决揭示了我们在风险防范还不到家;提醒着我们,面对无处不在的医疗风险时,我们的风险防范工作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提升之处。识别了可能的医疗专业风险,只是第一步,但这并不意味就能防范和应对好风险,要处理好风险,必须提高站位,牢牢掌握主动权,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医疗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否则,就输了。
这,是我们不乐意见到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