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与青年学组组长
瞿介明教授
并举多策,互促共进,助推呼吸学科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感染学组在推动学科发展、深化医学研究与教育、提升临床诊疗水平等多个维度上展现出非凡的活力与成就,为呼吸感染领域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学术活动的蓬勃开展 感染学组精心组织并成功举办第十九届与第二十届全国呼吸感染学术年会。在今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年会上,学组负责六个核心板块,邀请国内外顶尖的感染病学专家进行主题演讲与深入交流,为与会者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此外,学组通过整合智慧成果,积极参与《呼吸危重症医学2024年汇编》的编写工作,提交书稿24篇,内容涵盖呼吸感染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诊疗经验分享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等。
继续教育的深度推进 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呼吸感染疾病诊疗能力,学组充分利用委员会丰富的专家资源,组建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的讲师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围绕肺部感染指南、共识性文件等内容,开展一系列临床技术培训、专家讲座及多学科病例讨论活动。特别是针对高发的致病病原体所致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推出中华医学会《呼吸道感染ABC》线上课程,课程内容实用、针对性强,受到广大基层医生的热烈欢迎,浏览量超40万。
专家共识的权威发布 过去一年,学组组织专家团队撰写并发表多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共识,如《下呼吸道感染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报告临床解读路径专家共识》《慢阻肺合并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等。这些共识的发布,不仅为临床医生在处理复杂、疑难感染病例时提供了权威指导,也进一步规范了相关疾病的诊疗流程,促进我国呼吸感染疾病诊疗水平的提升。
临床研究的持续深耕 学组始终将临床研究视为助力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持续推进了多项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如《医院获得性肺炎多中心流行病学调研项目》前瞻性研究部分,以及中国成人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肺隐球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等。
学科建设的未来规划 肺炎诊治能力是呼吸感染医生的核心能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规范化建设-肺炎专病能力提升项目将是未来学组的主要工作之一,通过开展配套培训内容,调研临床医生对于肺炎诊疗的困扰,聚焦不同宿主的差异化管理,提升临床实践能力。未来学组将继续秉承“服务临床、引领创新”的宗旨,密切关注老年人、器官移植、肿瘤、接受免疫治疗等特殊人群的宿主状态与合并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新发呼吸道病毒的流行趋势。同时,进一步加强在基层单位的共识推广及质控巡讲工作,并依托自身平台优势,积极开展更多有价值的研究项目,助力我国呼吸感染学科的发展。
展担当 献力量 承重任
青年学组近一年来坚持党建引领,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理论探索与实践提升相结合,严谨求实,团结奋进,在中华医学会学术部、科普部等部门和呼吸病学分会领导层的指导下,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聚焦高水平学术交流和研讨 组织召开第二十一届中青年呼吸学者论坛,邀请王辰院士、瞿介明教授、陈荣昌教授等业界权威参与,探讨呼吸学科最新理念与前沿进展,在思维碰撞中展现中青年呼吸学者风采。
立足临床能力,促进整体提升 坚持举办青年医师呼吸慢病挑战赛,包含临床基本技能比拼、英文病例演讲等模块,切实引导、促进青年医师专业实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提升。在今年的欧洲呼吸病学年会上,三十余位青年学者以小组讨论会、口头发言、壁报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与世界各地呼吸界同道交流,展现了中国呼吸青年的学术水平和风貌。
弘扬医者初心,继续开展中华医学会呼吸科技下乡系列活动 先后奔赴安宁、潍坊、桂林、浏阳、忻州各地,深入基层开展查房、义诊、讲课等帮扶活动,与当地建立长期联系。评选“基层中青年呼吸医生精英榜”,鼓励广大青年医师投入到呼吸疾病防治与基层工作中去。
吸引青年人才加入呼吸学科 在王辰院士的倡导下,开展“青委进校园”活动,先后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广州医科大学。精心设计活动内容,设立老专家口述历史、院士讲堂、主委谈呼吸学科发展、呼吸原创科研沙龙、呼吸青委与医学本科生共话成长心得、实地参观等环节,积极引导优秀青年学子懂呼吸、爱呼吸、学呼吸。
在今后的工作中,青年学组将继续举办中青年呼吸学者论坛等高水平学术活动,推进科技下乡(新疆昌吉、米泉、石河子、呼图壁,福建古田、武汉荆州等地)、“青委进校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等)、呼吸慢病管理全能挑战赛等各项工作,更好发挥中青年学者在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组长
陈荣昌教授
多方位、全链条推进慢阻肺病规范化诊疗和个体化管理
过去一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致力于从多方位、全链条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慢阻肺病规范化诊疗和个体化管理,先后牵头或与其他学组专家共同撰写、发布《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曲霉病诊治和管理专家共识》《肺癌合并慢阻肺诊疗国际专家共识》(肺癌学组牵头),并成功发布了《慢阻肺病全球创议(GOLD)2024中文版》,这是全球首次发布非英文版的GOLD指南,由郑劲平教授牵头,经学组多轮审阅校正,确保了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在科研和学术推广方面,学组成功举办了“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慢阻肺病学术会议”以及与美国胸科学会联合举办的“美国胸科学会流行病、临床与操作研究方法培训(ATS MECOR)”等高质量学术活动,提升了慢阻肺病领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在2023年第22个“世界慢阻肺日”,慢阻肺病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慢阻肺病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主题为“肺系生命,刻不容缓(Breathing is Life - Act Earlier)”的慢阻肺病宣教、义诊活动。
展望未来,学组将进一步做好科普教育,提升基层的慢阻肺病诊疗能力,构建慢阻肺病的个体化诊疗和管理体系,同时将积极推进《慢阻肺病合并心力衰竭诊治指南》《生物制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等发布,积极践行《健康中国行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以及国家基本公卫项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规范(试行)》。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学组组长
李时悦教授
毕力同心,介入技术与学术并进
介入呼吸病学学组在呼吸病学分会的指导及带领下,以及全体委员和全国各位同道的共同努力下,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
进一步促进呼吸介入技术的普及、规范及提高 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呼吸介入培训班、学习班、会议等。2024年8月在广州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支气管镜培训班”,有来自欧洲、亚洲的17名外国学员参加。
医工结合,开发新技术、新设备 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基于液氮的冷冻探头在外周病变进行消融的探索性研究,新型射频消融治疗周围型肺癌的首个前瞻性、大样本、一年随访的临床研究,以及完成了国产机器人支气管镜的临床注册研究。
积极组织开展学术活动 2024年介入呼吸病学学组的年会投稿量首次突破200篇,2024年7月成功举办了学组年会,邀请包括美国、日本等地国际知名专家,参加代表数创新高。
未来工作规划:① 继续围绕“普及、规范、提高、赶超”的目标开展各项工作;② 针对“慢性气道疾病、肺结节/肺癌”两个学界的重点发展方向进行布局、突破;③ 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组长
解立新教授
携手并进,共促呼吸治疗发展:
呼吸治疗学组年度工作总结与展望
3年一届的呼吸治疗学组组长任期就要结束了,过去一年,呼吸治疗学组全体人员在分会领导的指导下做了以下工作。
认真筹办CTS年会呼吸治疗板块,按照大会要求,设立了1个全体会议发言,5个板块,29个专题报告,12个优秀论文发言,以及workshop。
撰写了国内第一个呼吸治疗师收费目录,将国内主流医疗单位呼吸治疗师能够收费和建议收费目录进行了汇总,为呼吸治疗师医疗收费迈出了坚实一步。
推动了国内呼吸治疗师职业资格认证,在总结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在当地职能部门支持下成功开展呼吸治疗师职业资格认定的经验基础上,经过多次讨论,初步选定在四川(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浙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解放军总医院)三地作为推广区域,推动呼吸治疗师职业资格认定,不断积累并优化认证流程与标准,进而逐步将这一认证体系推广至全国范围,为呼吸治疗师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呼吸治疗师是个年轻的职业门类,未来发展需要你我共同扶持,呵护发展。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副组长
刘辉国教授
下沉基层,着眼前沿,惠及中国哮喘患者
第十一届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在组长沈华浩教授带领下,各位副组长精细分工,全体委员真诚合作,全国呼吸哮喘同道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组积极开展《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和《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全国巡讲,辐射万余家医院,全面提升了国内的哮喘及咳嗽诊治水平,同时组织全国各省市哮喘相关专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24年世界哮喘日宣传教育活动。学组举办了第十三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第四届国际咳嗽会议和第十六届中国咳嗽论坛。此次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年会哮喘学组安排1个大会主题发言,6个哮喘学组专题会议,共30个讲座,内容覆盖哮喘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新进展,包括重度哮喘、咳嗽和变态反应、哮喘相关疾病等临床热点、难点问题,哮喘相关论文发言18个,完成《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书稿20篇。学组积极开展哮喘(咳嗽)领域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并组织牵头撰写多部重要指南、共识的修订,包括《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胸闷变异性哮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支气管激发试验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中国咳嗽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2023年更新)- 中文版》。多部哮喘领域指南及共识的发布,获评“2023年中国呼吸界十件大事”。在PCCM 规建管委会领导下,由PCCM 规建管委会支气管哮喘专业组拟定了“PCCM 规范化建设—支气管哮喘专病能力提升项目标准”。
未来工作规划:① 为持续推动哮喘规范化诊疗,学组积极开展指南全国巡讲“哮喘万里行活动”,启动全国慢性咳嗽亚专科建设项目,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建设,确保哮喘诊疗的同质化;② 牵头“轻度哮喘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哮喘自我管理问卷调查研究”等临床研究,建立“全新呼吸”哮喘登记数据库系统平台;③ 更新《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2024版)》《中国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撰写《哮喘患者健康教育中国专家共识(2024)》《支气管哮喘自我管理专家共识》第二版等指南和共识;④ 深化科研合作,开展哮喘发病机制、早期诊断、精准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为哮喘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手段。
来源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