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潘亦博
近几年因应用头孢类药物期间或前后饮酒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甚至有导致死亡的报道。而“我感冒了,正在吃头孢消炎呢。”这句话也已成为酒桌上常用的拒酒词。可见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前后不可饮酒已深入人心。
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近几年在输注头孢类抗生素药物前,都会再三确认患者有无过敏史及饮酒史,并用原药为患者做过敏试验,双人确认无过敏反应后方给患者使用,停药后还会嘱咐患者一周内禁止饮酒。
但临床上一些药物的偶发现象,还是需要我们医务人员提高警惕的,下面来看看这个案例吧!
01
病例简介
患者女,57岁,因“右侧肾上腺肿瘤”收入我院,于2021年3月18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右侧肾上腺切除术”,术后出现体温升高,给予物理降温等对症治疗,体温仍继续升高。
体温升至39.1℃,给予地塞米松5mg入管,并继续物理降温,体温最高可达39.8℃,考虑肾上腺危象可能性大,遂给予生理盐水100ml+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滴注。
滴注5分钟后,患者出现面色潮红,呼吸急促,HR 126次/分,SPO2 85%,遂停止输注氢化可的松,予更换生理盐水输注。
患者转至我科(ICU)继续治疗,一小时后,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升至96%,心率降至100次/分左右,呼吸平稳,20次/分左右,改鼻导管吸氧,流量3L/min。
患者既往:2014年因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切除术,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无吸烟、饮酒史。
02
案例分析
该患者在使用氢化可的松后出现面色潮红、呼吸急促、心率快、血氧低的临床表现,同酒精中毒症状类似。笔者再次与患者家属沟通,患者家属述:“患者多年前少量饮酒曾出现面色潮红、心慌等症状,以后未再饮酒。”
查看患者医嘱,患者术后使用生理盐水100ml+头孢美唑1g静滴,预防术后感染。使用地塞米松降温,使用氢化可的松,均属于激素类药物,不易发生过敏反应,且都有抗过敏作用,为什么会发生类似于酒精中毒的症状呢?
且头孢美唑与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说明书内也没提到有配伍禁忌,那为什么该患者会在输注氢化可的松后5min就出现了不良反应呢?
笔者再次查看氢化可的松说明书发现,此患者使用的氢化可的松内辅料含有95%乙醇,见下图:
氢化可的松注射剂有两种类型:一是醇型;二是非醇型,即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临床中一般应用醇型较多,醇型中含乙醇,应用时必须充分稀后静脉滴注。
而该患者就是使用的含醇型药物,由此笔者怀疑该患者是发生了双硫仑样反应。
03
知识分享
何为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是由于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人体同时或先后吸收乙醇及药物后导致体内“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
进入体内的乙醇(酒精)需被代谢而排出,90%~98%的乙醇在肝脏被氧化代谢,其过程分为以下3步:
1.经肾辅酶I、肝醇脱氢酶、乙醇脱氢酶和细胞色素酶两条途径在肝脏氧化为乙醛。
2.其后,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继续氧化为乙酸。
3.乙酸继续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有些药品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与乙醛脱氢酶的中心部分结合,使乙醛代谢路径受阻,导致乙醛在体内蓄积,属于乙醛脱氢酶抑制剂的药品以具有甲硫四氮唑侧链结构的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及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居多。
临床表现
主要为颜面潮红、心悸、胸闷、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气促、烦躁不安、胸痛、腹痛、视物模糊、出汗等症状,查体时可有血压下降、心率加速(可达120次/min)及心电图正常或部分改变(如ST-T改变)等。
联合用药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时间间隔
使用多种用药时,发生双硫仑样反应主要集中出现在用药后5 min至2 h内,且与给药途径相关,静脉滴注最快,口服较慢。发生反应最快者不足5 min,最晚可在24 h 后出现。
含有乙醇的相关药物见下图
医务人员在应用易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期间,治疗完成至少5天内尽量避免联用含醇辅料药物、使用酒精擦浴降温等,提高对双硫仑样反应的风险意识,加强患者用药过程中的监护,逐步降低药源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药权益。
来源:中国护理管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