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胰岛素效果不好,T2DM患者能选择人工胰腺治疗吗?NEJM揭秘

2025-04-19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非原创

e74fd46f0a8d50663a4c3fa6bf5d9af.png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



人工胰腺,又称为“自动胰岛素输送系统”,集成了持续动态葡萄糖监测与胰岛素泵技术,能够基于实时血糖水平自动调整胰岛素输注速率与剂量,模拟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模式,其在1型糖尿病中的益处已得到充分证实,成为新的治疗选择。

但人工胰腺是否也能为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获益,目前相关研究证据仍比较有限。

此外,随着胰高糖素样肽(GLP-1)受体激动剂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等新型降糖药物的普及,更多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已达到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推荐的<7%目标,但仍有一部分患者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于这部分患者的强化降糖治疗策略也仍在探索中。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已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在连续血糖监测的基础上,相比常规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使用人工胰腺可使HbA1c降幅更大,患者每天处于目标血糖时间多出3.4小时,且未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


图片


这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美国和加拿大21家医学中心确诊2型糖尿病至少6个月的成人患者319例。所有患者基线HbA1c平均水平为8.2%,入组前均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至少一次为速效胰岛素),或使用胰岛素泵至少3个月。


研究人员将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人工胰腺组(215例)或对照组(104例,维持此前的胰岛素输注方式),两组均接受连续血糖监测(CGM)。整个试验期间,患者均维持用药。44%和37%的患者分别正在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和SGLT2抑制剂,21%的患者同时使用这两种药物。人工胰腺组患者将接受仪器使用培训,且在使用2~4天后接受工作人员的进一步答疑解惑,治疗第13周结束后,恢复为入组前胰岛素输注方式,研究人员会在调整用法后的2~4天联系患者随访。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第7天和第8周接受网络随访,第4周和第13周接受门诊随访。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第13周时,人工胰腺组和对照组HbA1c平均水平分别为7.3%和7.7%,较基线分别下降了0.9%和0.3%,相比于对照组,人工胰腺组HbA1c平均水平绝对值多降低了0.6%P<0.001)。此外,人工胰腺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9%和30%的患者HbA1c较基线降低超过0.5%。


图片

▲人工胰腺组(蓝色)和对照组(红色)治疗13周时HbA1c累积分布情况


在不同亚组患者中(如年龄、性别等),人工胰腺组均具有类似的优势。基线时HbA1c水平较高的患者,治疗效果可能更好。研究发现,基线HbA1c水平≥9%的患者中,人工胰腺组HbA1c平均水平分别从10.3%降低至7.9%,对照组从9.7%降低至8.6%。


无论基线时使用何种降糖药,人工胰腺组的治疗效果均更好,具体而言:

  • 使用GLP-1受体抑制剂的患者中,人工胰腺组和对照组HbA1c平均水平分别降低0.8%和0.3%;

  • 使用SGLT2抑制剂的患者中,人工胰腺组和对照组HbA1c平均水平分别降低0.8%和0.2%;

  • 同时使用GLP-1受体抑制剂和SGLT2抑制剂的患者中,人工胰腺组和对照组HbA1c平均水平分别降低0.8%和0.1%.


次要结局方面,人工胰腺组也均优于对照组。

  • 目标血糖(3.88~9.99 mmol/L)达标时间占比:人工胰腺组自基线的48%,增加至第13周时的64%;而对照组自基线的51%,增加至第13周时的52%,相比于对照组,人工胰腺组平均多增加了14%(95%CI:11%~17%,P<0.0001),换句话说,人工胰腺组患者每天处于目标血糖时间比对照组多了3.4小时。这一优势在治疗第1周就有所体现,并持续维持到第13周(3个多月)。


图片

▲人工胰腺组(蓝色)和对照组(红色)治疗期内目标血糖达标时间占比趋势


  • 以小时为单位来看,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工胰腺组每小时目标血糖达标时间占比,以及平均血糖水平仍优于对照组。


图片

图片

▲人工胰腺组(蓝色)和对照组(红色)在一天不同时间点内目标血糖达标时间占比(上图),以及平均血糖(下图)趋势,其中实心圆圈代表中位数;阴影代表四分位数范围;1 mg/dl= 0.05551 mmol/L


  • 平均血糖水平:两组平均血糖水平均较基线有所下降,相比于对照组(10.54 mmol/L vs. 10.43 mmol/L),人工胰腺组(10.77 mmol/L vs. 9.43 mmol/L)平均血糖水平多降低了1.16 mmol/L(P<0.001);

  • 血糖水平>9.99 mmol/L的时间占比:人工胰腺组自基线的51%,降低至13周时的35%,而对照组从49%降低至48%,相比于对照组,人工胰腺组减少了14%(P<0.001);

  • 血糖水平>13.87 mmol/L的时间占比:人工胰腺组自基线的19.5%,降低至13周时的9.7%,而对照组从15.8%升高至16.7%,相比于对照组,人工胰腺组减少了9.1%(P<0.001);

  • 长期高血糖事件发生频率:人工胰腺组自基线的1.7次/周,降低至第13周的0.9次/周,对照组则基本维持不变(1.6次/周),相比于对照组,人工胰腺组长期高血糖事件频率降低了0.7次/周(P<0.001);


安全性方面,人工胰腺组报告了106起不良事件,多数与人工胰腺系统无关,而对照组报告了26起不良事件。人工胰腺组有一例患者发生不明原因的严重低血糖事件,食用碳水化合物后好转,人工胰腺系统发挥了预期的提醒作用,此外还发生了20起与设备相关的非严重高血糖事件,主要原因是设备组件故障。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总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连续血糖监测的基础上使用人工胰腺能进一步降低HbA1c水平;即使患者使用了GLP-1受体激动剂或SGLT2抑制剂,使用人工胰腺也能达到进一步优化血糖的目的,且更有利于基线HbA1c水平高的患者控制血糖


图片
END

来源:医学新视点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