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大咖解读丨文富强教授:由机制探索到临床实践,看祛痰治疗在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价值

2021-11-11作者:Medical Editor-G资讯
原创 呼吸气道黏液高分泌祛痰治疗

气道黏液高分泌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最重要的临床生理特征之一 ,多年来的研究已经逐渐证实,气道黏液高分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囊性纤维化等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发病与临床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强调,气道黏液高分泌不仅仅是一种“临床症状 ”,更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高危发病因素,加速疾病进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制约因素,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应充分认识气道黏液高分泌的重要临床意义。


近期,本报荣幸邀请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文富强教授,就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发生机制、祛痰治疗药物选择以及最新进展等话题展开精彩阐述。


>>>
CMH发生机制复杂,与EGFR、炎症反应以及烟草烟雾暴露相关


慢性气道黏液高分泌(CMH) 是由于气道上皮黏液腺和杯状细胞分泌黏液过度导致,在临床通常描述为“慢性气道黏液高分泌”“慢性痰液产生”或“慢性支气管炎”。其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因素众多,目前一般认为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炎症反应以及烟草烟雾暴露相关。


EGFR与配体结合后激活其内在的蛋白激酶,进而诱导下游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通路,联合IL-13信号途径,增加 MUC5AC基因表达和纤毛细胞凋亡,导致慢阻肺患者气道黏液分泌过多;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通过上调EGFR的表达而直接刺激黏蛋白合成;烟草烟雾中含有的丙烯醛、乙醛等经上呼吸道吸收而刺激黏液高分泌。


机制图1.jpg

气道上皮含有基底细胞、分泌细胞和纤毛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分化受细菌感染、炎症因子和烟草暴露等因素影响(图源:The Potential Role and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MUC5AC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
祛痰治疗对慢性气道炎症意义重大,在“新冠”等急性气道疾病中亦受到新关注


祛痰治疗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的研究,尤其是中国学者开展的多中心、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改变了对祛痰药物是只有祛痰功能的“辅助治疗药物”的临床偏见,相关研究成果写入国际指南,影响了全球临床实践。


常用的祛痰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祛痰剂、黏液溶解剂、黏液动能剂和黏液调节剂四大类。其中,黏液溶解剂是一类含有巯基的化合物,该类药物能够解离黏蛋白中的二硫键,使痰液液化,黏稠性降低,容易咳出。以N-乙酰半胱氨酸(NAC)为例,该药可以打断黏蛋白二硫键,同时裂解与黏蛋白交联的DNA,达到强效祛痰的效果。在CMH表型的慢性气道疾病中,特别是在慢阻肺的治疗中,NAC受到2021GOLD指南和2021版中国慢阻肺诊治指南的一致推荐,同时,在支扩症的治疗中,NAC是《2021年中国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推荐的祛痰药物,每日2次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可减少支扩症急性加重次数。


不仅对慢性气道疾病意义重大,祛痰治疗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治疗中也有较多应用。以新冠肺炎为例,新冠病毒感染会导致黏膜炎的发生,并通过EGFR、炎症反应等机制,使得呼吸道黏膜产生大量黏液。钟南山院士曾指出,新冠肺炎的特点之一就是小气道黏液多,阻碍气道通畅。


对此,《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用药指引》建议,临床应高度重视新冠肺炎患者黏液的溶解及排出,尽早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等黏液溶解剂。2021版意大利新冠管理指南则将NAC作为唯一可用于新冠治疗的抗氧化祛痰药物。而单就NAC这一药物来说,由于急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常与氧化剂介导的炎症级联反应相关,因此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的NAC还可通过阻断炎症级联反应的机制来减少炎症,改善症状。


综上所述,祛痰治疗不仅在慢性气道疾病如COPD、支扩症等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冠肺炎以及其他急性气道疾病中同样可发挥重大价值。


>>>
小结


气道黏液高分泌是慢性气道炎性疾病患者气道阻塞、肺功能快速下降和急性加重发作频率增加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充分的研究证据表明,祛痰治疗在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NAC为代表的祛痰药物在急性以及慢性气道炎性疾病治疗中均有出色的表现,受到国内外指南共识的推荐,值得在临床中做更多应用和探索。



大咖访谈


图片1.png

教授

文富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大内科主任

华西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

华西医院呼吸内科主任(2005-2013)

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病学研究室主任

我国首位呼吸病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全球慢阻肺诊治策略委员会成员及中国负责人

中国生理学会呼吸生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阻肺学组副组长

中国呼吸医师协会慢阻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慢阻肺联盟副主席

Respirology-Case Report、国际呼吸杂志副主编


video


气道黏液高分泌由理化因素、感染、氧化应激等多因素导致


文富强教授:气道黏液高分泌涉及到一大类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囊性纤维化等,是这些患者都有的一种临床症状,患者表现为长期咳痰。既往认为气道黏液高分泌是香烟、炒菜油烟、感染等因素激活气道上皮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其配体结合后激活系列蛋白激酶,导致炎症介质释放,刺激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痰液分泌合成和释放增加。


近年发现黏蛋白分泌增加是理化因素、感染、氧化应激等多因素造成的,如还涉及黏蛋白基因的调控网络的改变;在哮喘患者体内,Th2细胞因子水平增加对于黏蛋白分泌合成和释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细菌和病毒包括新冠病毒感染,可诱导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大量合成和释放黏蛋白,造成肺功能快速下降。另外,冬季冷空气刺激也可以导致气道上皮黏蛋白基因表达增加,黏蛋白合成增加,因此,在冷空气刺激情况下,不仅是慢阻肺或哮喘患者,即使健康人的痰液分泌也可能增加,导致肺功能下降,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就会发生急性加重而入院。


祛痰治疗对于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治疗意义重大


文富强教授:无论基础疾病是什么,痰液过度产生后共同的病理生理结果是造成气道阻塞,导致肺功能下降。黏蛋白表面有很多寡糖,可作为细菌的配体,因此黏液过度分泌后,可导致细菌定植而栓塞气道,进而刺激气道黏膜使之充血水肿,刺激炎症因子释放,造成杯状细胞生成和释放黏蛋白增加,就此形成恶性循环,病情不断加重,甚至诱发呼吸衰竭。2018年一项纳入5800受试者的大规模临床研究发现,慢阻肺患者虽都表现为呼吸困难,但合并咯痰的患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只有呼吸困难而无咯痰的患者,提示祛痰治疗非常有意义。


通过治疗原发病、戒烟、避免呼吸道病毒感染、避免雾霾暴露、不要接触生物燃料等措施可降低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可能,但对于已过度产生的痰液,如何清除?黏液溶解剂可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黏液粘稠度,使痰液变得稀薄、易排出,改善气道栓塞,从而改善胸闷、呼吸困难症状,并降低再次发生急性加重和细菌定植的机会。


钟南山院士牵头了一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评估高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NAC)长期治疗(1年)对于慢性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疗效,发现通过祛痰治疗可显著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发生率和因急性加重的住院率,并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日常活动能力和肺功能。


在救治新冠肺炎过程中,有研究者对最终因呼吸衰竭死亡的患者尸检发现,患者的小气道被痰液堵塞,因此呼吸机治疗效果非常差,基于此,《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用药指引》等等都指出,临床治疗中要高度重视黏液的溶解及排出,尽早使用黏液溶解剂如NAC等,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合以至于患者的临床结局。


祛痰药NAC优势显著,受到国内外多部指南共识推荐


文富强教授:NAC的使用可带来多种获益。


其一,NAC含有巯基,可以松解黏蛋白的二硫键,痰液变得稀薄,容易被排出,从而改善慢阻肺、支气管扩张、哮喘急性发作时的黏液栓塞,改善呼吸功能,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


其二,NAC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减少对气道杯状细胞的刺激,减少黏蛋白合成分泌。


其三,NAC破坏细菌表面由藻酸盐形成的生物被膜,被膜严重影响抗生素穿透能力,阻碍其发挥疗效,NAC使得抗菌素易于穿透进入感染局部,增加抗菌素的抗菌效应,尤其对有细菌定植的慢阻肺、慢支、支扩患者效果很好。


其四,对于感染造成的肺部损伤,可以通过抗氧化应激作用,减轻肺结构损害。最后,NAC的安全性和药物稳定性非常好。


目前NAC已经受到国内外多种肺部疾病指南的推荐,如《2021年中国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意大利新冠治疗管理指南》等多部指南均推荐其用于临床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改善患者生存,加快康复,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


探索不止,小气道痰液栓塞的评估有待进展


文富强教授:痰液栓塞多发生在直径2mm以下的小气道、外周气道,痰液没有颜色,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很难看到,因此在临床上有很多呼吸功能很差、结构损伤明显的慢阻肺患者,却无咯痰,实际上是痰液栓塞气道。我们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期间也发现,很多患者使用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高流量吸氧等措施后,氧合却难以改善,最后尸检才发现是小气道痰栓栓塞。而很多重症患者无法进行肺功能检测,而CT却又无法发现痰液,影响临床诊疗。国外现已有microCT对肺活检组织进行定量评估,但尚未应用于人体。相信未来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模拟能够对小气道痰液栓塞状况进行有效评估,并指导针对性给予药物干预。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