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讲好皮科创新故事】乔建军教授:源于临床、服务临床,是解锁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秘诀

2024-09-26作者:侯良宇资讯
非原创


当今医学领域正在经历巨大变革,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更迭,中国医学力量的崛起,是科技进步的体现,更是无数专家学者不断突破、勇于探索的见证。特别是皮科领域,近年来在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涌现出多项创新成果。


本报特别推出“领航创新——讲好中国皮科领域创新故事”专栏,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开创者的世界,聆听他们的科研故事,感受他们的情怀与智慧。在这里,您将看到皮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它们如何从理论转化为实践,从梦想变为现实。


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乔建军教授,听乔教授为我们讲述他和团队的科研故事。



专家简历



乔建军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会长 

浙江省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候任主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甲病学组副组长





“这一现象与教科书上的描述不一样,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




乔建军教授介绍,自身炎症性疾病是一组以发热、皮肤改变伴随系统性损伤为特征的疾病,相对少见,包括AOSD、坏疽性脓皮病、sweet综合征、sapho综合征等。“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存在系统性炎症,而非抗体介导,且常伴随皮疹,鉴别诊断时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诊断难度大。基于此,我们开始思考如何以皮肤表现为切入点,提高这类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对此疾病的一系列研究,始于2015年时接诊的一例特殊的AOSD病例。该患者表现出持久且剧烈的瘙痒性皮疹,抓挠后皮肤会出现条索状的改变。根据皮肤病理检查结果,我们发现角化不良细胞在表皮上1/3层尤为明显。这一现象与教科书上的描述不一样,引发了我们极大的兴趣。随后,我们陆续接诊了更多具有相似皮肤改变的患者,并通过查阅文献,印证了这种皮肤改变在AOSD中的存在。”乔教授说。


自此之后,乔教授带领团队尝试将这种特殊的皮肤临床和病理改变作为诊断的标记,并积极探索其作为诊断工具的价值。乔教授介绍,在后续的研究中,他们发现这种皮肤改变在AOSD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而在其他疾病中则相对较罕见。这一发现无疑为他们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动力。乔教授带领团队开始系统地归纳和总结那些在皮肤病理上呈现角化不良细胞且临床上伴有发热和皮疹的患者资料,以深入探索病理学判断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通过横向比较分析AOSD、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性皮炎和皮肌炎等多种疾病的病理学特征,他们发现AOSD的角化不良细胞具有独特的分布模式——主要分布在表皮的上1/3层。这与红斑狼疮和皮肌炎的角化不良细胞分布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后者越靠近基底层数量越多;而药物性皮炎患者的角化不良细胞分布则显得杂乱无章缺乏规律性。





“观察AOSD的特征性皮损表现,大大地增强了我们明确诊断的信心。”




乔建军教授介绍:“在获得初步研究成果后,我们进一步探索其在量化诊断标准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我们观察到,当时的诊断标准主要关注了皮肤的其他一些表现,例如一过性风团样皮疹,但并未包含我们所发现的AOSD特有的皮损表现。基于这一观察,我们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假设:如果将这种独特的皮损表现纳入到AOSD的诊断标准中,是否有可能显著提升AOSD诊断的准确度?为了验证这一设想,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严谨的科学研究,并最终证实了将我们的科研发现转化为实际诊断依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进行临床诊治和科研工作过程中,有几例患者的诊疗经历让乔建军教授印象深刻。乔教授介绍:“这些患者初来院时,按照传统的诊疗流程,我们需要先排除其他多种疾病才能确诊。然而,通过应用我们新发现的方法,即观察AOSD的特征性皮损表现,大大地增强了我们明确诊断的信心。当然,我们仍然需要排除感染、肿瘤、其他免疫性疾病等可能性,但一旦出现AOSD的特征性皮损,其诊断的特异性就显著提高,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快地为患者提供相关治疗。这些病例的提前转化和及早治疗,可成功避免了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出现皮疹的患者,他们的预后可能相对较差,我们就更加注重早期的治疗。”





“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再通过科学研究解决问题,是转化成功的关键。”




当被问及在进行转化研究过程中,面临哪些困难时,乔建军教授指出,由于这类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导致病例收集比较困难。同时,这类疾病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皮肤科、急诊科、感染科和风湿科等,因此,跨学科合作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需要与众多专家紧密合作,共同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液相关的实验室数据,以完善病例库,为后续的风险分析奠定坚实基础。


那实现科研成果临床转化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乔教授认为,他们对疾病特性的深入理解和创新性假设的提出,以及后续通过科学研究验证这些假设的坚持和努力,这种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再通过科学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转化成功的关键。





“以问题为导向、科研与临床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我们将一直践行下去。”




团队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能取得丰硕成果,与良好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密不可分。当被问及成功经验时,乔建军教授指出:“临床医生要具备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一旦我们发现了问题,就会及时提出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去寻求解答。这通常包括进行临床观察性研究,如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来深入探索这些问题的本质。在必要时,我们也会开展一些基础研究,以更全面地理解问题。通过这样的科研训练,团队中那些对这类问题感兴趣的年轻医生能够逐渐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临床研究方法论。这不仅能使他们的研究工作更加出色,还能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并培养出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


“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科研与临床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也将一直践行下去。”乔教授说。





小结




乔建军教授以其深厚的科研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我们展示了科研创新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和价值。他的团队在自身炎症性疾病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将这些成果成功转化为临床诊断依据,提升了疾病的诊断水平。他们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科研创新是推动医学发展的不竭动力,而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模式则是科研成果有效转化的关键所在。我们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科研创新成果照亮医学前行的道路,为患者带来更好的诊疗体验和预后效果。



中国医学论坛报 侯良宇 采写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乔建军教授 审校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