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Chin Med J (Engl):“Fabulous”支架系统应用于B型主动脉夹层,优化主动脉重塑【心血管研究展播】

2024-04-16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Fabulous”支架系统应用于B型主动脉夹层,优化主动脉重塑

发表期刊: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 Med J (Engl),IF(2022):6.1]

通讯作者:符伟国

主要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推荐理由


Fabulous支架系统,将腔内修复术从仅关注近端破口的1.0 时代带入促进整体管腔重构的2.0时代。已完成前瞻性单臂多中心临床试验并实现商品化,在全国多个血管外科中心得到认可与应用。通过中国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研究解读


急性主动脉夹层(AD)是最常见的主动脉急症,每年比AAA造成更多的死亡。美国每年成年人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约为10~15人/10万,每年至少新增发病10 000例。我国没有流行病学资料,但临床病人越来越多。2011年全国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总体8 000例左右, TEVAR占70%,其中多数是主动脉夹层。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TBAD)发病时近端破口常常靠近主动脉峡部,是夹层假腔的入口,假腔在向远端发展中遇较大的分支血管时常使内膜从分支血管开口处断裂,形成的破口即夹层的远端破口。目前TEVAR治疗的原理是封堵夹层的近端破口,旷置远端破口,通过真腔血供改善,假腔血流减少来达到假腔的完全血栓化。


伴随TEVAR技术的趋向成熟及对TBAD的加深了解,聚焦点转移到了对主动脉重构的研究。相关研究发现主动脉支架段假腔的血栓化尚令人满意,但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术后支架远端主动脉假腔血栓化情况并非理想状态,部分患者假腔仍开放且持续增大形成动脉瘤。


传统的主动脉支架仅覆盖近端破口,支架远端真腔扩张不足,假腔未能充分血栓化,导致管腔正向重构欠佳。申请人根据亚洲人血管特点,研发出Fabulous支架系统,在修复主动脉夹层近端原发破口的同时通过裸支架的植入扩大真腔,增加远端组织血流灌注的同时促进管腔正向重构。已完成前瞻性、单臂、多中心临床试验,通过中国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相关成果发表在Front Cardiovasc Med(2021)、J Endovasc Ther(2022)和Chin Med J(2023)杂志上,Fabulous支架系统将腔内修复术仅关注近端破口的“1.0 时代”带入促进整体管腔重构的“2.0时代”。该项创新技术已经实现商品化,在国内多个血管外科中心得到认可与应用。



已发表系列文章:

image.png





专家点评


该项新技术自2022年5月24日取得国械注册许可后,在我院的手术施行例数逐步提高,2023年至今已完成15例Fabulous支架植入,并取得较好的早期疗效,均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与国际上最常使用的Zenith 夹层腔内系统相比,Fabulous支架系统具有多种锥度和不同直径以适应不同的主动脉解剖结构,其中裸支架的直径范围可从16-40mm,长度可从60-200mm。同时,裸支架区的假腔完全血栓形成的速率、再手术发生率和支架源性新发破口发生率均优于现有的Zenith 夹层腔内系统。


通过对2017年11月至2020年10月,中国14家中心共145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Fabulous支架系统腔内修复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主要安全性、有效性终点均满足临床需求,且一年内无分支动脉缺血或夹层动脉瘤的形成,术后二次干预率为0。


根据CTA结果对假腔血栓化程度进行评估,所有患者术前均不存在血栓化,植入支架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假腔血栓化。假腔完全血栓化率在术后30天为29.7%,经过一年随访升高至53.8%。Fabulous支架促进假腔血栓化的效果明显。


对主动脉真假腔直径的变化做了亚组分型,观察夹层累及腹腔干以下的患者的真腔直径显著性增大,假腔直径显著性减少。


在体积变化方面,患者术后1年覆膜支架节段真腔体积增加56%,覆膜支架远端至腹腔干开口上方(裸支架段)真腔体积增加32%,腹腔干至低位肾动脉真腔增加5%(未植入裸支架段),体积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为主动脉良性重塑。


通过与同期的传统TEVAR手术患者的数据对比,Fabulous支架具有良好的重塑效果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创新背后


Fabulous支架系统技术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符伟国教授与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与生产,该胸主动脉支架系统于2022年5月24日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AMPA)注册认证(注册证编号:国械注准20223130685)。


发明人先后在中国血管论坛暨2019年国家继续教育学习班(China Endovascular Course,CEC2019)、第五届血管创新论坛(VINNOVA 2020)、第十四届中国血管论坛暨2022年国家继续教育项目(CEC 2022)大会、在第七届血管创新论坛(VINNOVA2022)、2023年第50届Veithsymposium全球血管外科国际会议等多项国内外会议上发表重要演讲。相关成果发表在Front Cardiovasc Med(2021)、J Endovasc Ther(2022)和Chin Med J(2023)杂志上,获得第23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该产品上市至今,通过举办学习班,已有约100名外院医师进修该项技术,并且在全国过百家医院开展临床使用,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截止目前己完成超过600套支架植入,帮助主动脉夹层患者重获新生。该项创新成果已经获得4项中国发明专利,2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欧洲发明专利授权。其中,中国核心发明专利获得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并取得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立项。最终,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创新医疗器械技术评审中心对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获批上市。



作者介绍


图片1.png
通讯作者

符伟国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致力于主动脉和外周动脉疾病“腔内微创治疗”的研究,并成功获得多项创新性成果。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学科带头人,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分会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会长。获得上海医药卫生行风建设促进会第二届“医德楷模,选树人物”称号,荣获白求恩精神协会“白求恩式好医生”,敬佑生命.荣耀医者评选获“金柳叶刀奖”,荣获“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称号,入选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A类)计划,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优秀学科带头人。获得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多次获得上海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等奖项。


图片2.png
通讯作者

郭大乔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血管外科副主任,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血管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在周围血管动脉性疾病,尤其是颅外颈动脉硬化性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瘤及下肢静脉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疗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研究基础和临床经验,现任国际静脉联盟委员,美国血管外科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腔内血管外科医生分会颈动脉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血管外科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图片3.png
通讯作者

王利新

血管外科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血管外科副主任,厦门市泛血管疾病精准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青委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海医会血管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市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会长、亚太血管学术联盟(APA)青委会副理事长、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


图片4.png
通讯作者

董智慧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中共党员, 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党支部书记,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血管与创面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分会干细胞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市医 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兼秘书、 上海普外临床质控中心血管外科专家组委员兼秘书,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美国血管外科学会 、国际血管腔内专家协会会员。


图片10.png
第一作者

司逸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内首位复旦大学-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联合培养大血管主动脉外科临床型博士,致力于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研究及外周血管损伤后再内皮化修复机制研究。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外周血管方向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




团队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暨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点学科方向、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半个世纪以来,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培养了全中国近一半的血管外科专科医生和学科带头人,被誉为“中国血管外科的摇篮”。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对血管外科疾病治疗的年门诊量、手术量最大,治疗病种最全,经典手术与微创治疗并重,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为医学界和病人公认的权威医疗单位,是国内最早开展动脉疾病的腔内微创手术单位之一,专科手术种类和数量位居国内之首,凭借中山医院雄厚的综合实力,麻醉、影像、监护、心内、心外等科室的密切协助,在攻克高难度病例时,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比其他医院血管外科具有更大的优势。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