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强制休假”真的来了!这次有医护人员的份吗?

2020-08-25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医生

“强制休假”,真的可行吗?


听说有人想休假?
然而工作并不允许
而且最近的假期还要
再等两个月
……

微信图片_20200825173901.gif


国庆节、中秋节:10月1日至8日放假调休,共8天。9月27日(星期日)、10月10日(星期六)上班。


而医护人员呢
更惨!
往往都是在假期里上班
在朋友圈里感受别人的度假时光


而自己的朋友圈

能让亲戚朋友惊掉下巴——


image.png


全是工作!

医护人员,太难了!

深圳市前不久公布《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征求意见稿)》向公众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强制休假”制度,引发公众热议。

深圳“强制休假”新规引关注

《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征求意见稿)》第六十六条“强制休假”制度明确提出,用人单位应当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安排员工作息时间,对脑力和体力劳动负荷较重的员工,实行轮休制度,避免对员工健康造成人体机能过度损耗或者身心健康伤害。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员工带薪休假制度,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和工会等组织应当加强对用人单位落实员工带薪休假制度的监督检查。

医护人员就只能望"假"兴叹吗?

《意见稿》特别提到了这次强制休假的主要群体“对脑力和体力劳动负荷较重的员工”,显然,医护人员是很符合条件的。世间的工作360行,鲜有比医护人员身心承受压力更大、负荷更重的了!而医护人员罹患忧郁症、在工作岗位猝死的新闻时有耳闻。

仅2019年,在猝死的新闻中,就能看到很多医生不幸的身影。根据媒体报道不完全统计,近2019年就有10多位医生猝死:

2月25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疗中心俞萧开医生猝死,终年27岁。
4月12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唐江涛医生突发心梗猝死,终年40岁。
6月28日,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副主任医生张恒伟猝死,终年48岁。
6月30日,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医生王辉于家中猝死,终年32岁。
7月10日,辽宁省沈阳市某三甲医院皮肤科女医生猝死,终年31岁。
7月11日,上海中山医院肝外科博士医生猝死,终年30岁。
11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医生江金健猝死,终年30岁。
12月12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肛外科主任医师陈培猝死,终年49岁。
12月16日,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医生杨立峰因过度劳累猝死,终年39岁。
12月20日,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石君医生突发猝死,终年39岁。

另据调查显示,因为工作压力大、医患关系仍相对紧张等原因,医护人员抑郁症比例是普通人的4倍!

然而,在不断强调人性服务的当今医疗环境,个别医院开设了晚上和周末开择期手术、开设专科门诊等举措,惠及了患者的同时却未配备足额的医护人员数量,导致加班现象进一步凸显,休假更成为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早在 2010 年 6 月,北京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就提出将北京有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实行全年无假日门诊以适应群众利用休息日看病就医的需求,有效分流医院日常门诊就诊压力。


image.png

图:中国政府网


其他行业,都在积极寻求给员工更多休息时间,用给员工更多利益换取更高的工作效率。而医护人员面对的却是体力、精力的不断透支,这将换来什么呢?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以后遇到这样的新闻,真的不用再点赞、不用再赞扬,请给医护人员更多人权,更多假期,同其他行业一样!


我们喜见有“强制休假政策即将出台,只是担心医院成为“法外之地,医护人员成为“法外之众。好政策,不要忘了医生和护士!


补休无法兑换之苦

有人说,别老说你们都在工作,节假日值班,过后科室不是都给你们安排补休了吗?其实,身在其中的医护人员都明白,实际情况是,多数情况下根本没有时间补休。

有假期,却没时间放假。

别人的周末在旅途中,医护人员的周末在查房路上,开医嘱、执行医嘱、打针换药、准备下周手术,中午能回家吃个热乎的饭都是幸事。

更不存在让别人顶班而自己补休的事,大家都有积休,都有自己的工作,没理由给别的同事双份的工作量,而且医疗工作涉及人身安全与健康,没人敢假手于他人。


这样周而复始的结果就是休假越积越多,医务人员长期处于疲惫的工作状态。


大部分的加班时间积累因无法予以补休,只能变成了「不予计较」,部分医院会用「低价回收」、「定时一键消除」的方式进行处理,相比于医疗劳动价值,这样的处置方式显得无奈且杯水车薪。

医护人员期盼强制休假

经常有同行抱怨,怎么劳动法在医院里就骤然失效了呢?不但法定假期的权益常常无法足额享受,霸王条款还多的让人无奈,离职动辄要付天价违约金、培训费,即使履行正常解约程序还要押证等等多方设卡。说要加班、学习,一个电话立马就要到医院,好不容易休息一天,手机还不能关机,必须随时待命。

白衣天使光环下,医护人员也是有血有肉、知道累会犯困的人!


工作时间过长,正常假期无法享受,补休难以兑现,医护人员的劳动权益如何维护?


在新冠疫情最严重的那两三个月里,医护人员得到了至高无上的礼赞,也受到了比平时更加感人至深的关爱。那段日子,抗疫医护人员的心里是欣慰的,也是惶恐的。就像刚刚坠入爱河的少女,既为自己获得这份爱而欣喜,又为不知这份爱能够持续多久而不安。在奋力抗击疫情的时候,在其他抗疫一线工作人员接到单位发出的“强制休息令”时,也有一些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被“强制休息”,例如,湖北宜昌的23名医护在工作长达25天之后,就收到了“强制休息令”。

image.png

长期处于疲惫的工作状态,医护人员则更希望这种强制休息能成为常态,而为“战时”的权宜之计。休息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救死扶伤、正常工作的基本保障。牺牲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犹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最终是两败俱伤。


“强制休假”虽好,只是别忘了医护人员!


来源:护士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