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STN-DBS与恶性帕金森病综合征

2023-08-05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非原创
点击学习神经重症临床干货

专家实用文章,指导NICU病房建设、诊断与监测!

作者及来源:史有才,邹世浩,王坤,等.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后恶性帕金森病综合征(附2例报告)[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0,17(03):354-357.



导读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of the subthalamic nucleus,STN-DBS)术后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恶性帕金森病综合征(Parkinsonism malignant syndrome,PMS)是一种极少见的急、危重并发症。多发生在PD药物治疗过程中或DBS术前术后突然停药或减药,DBS治疗过程中电能耗尽及调整刺激参数或治疗药物时。发生于STN-DBS术后的PMS并发症的文献报道很少;其一旦发生,若处理不及时、不恰当,预后不佳。

 

图片


1.临床资料

 

1.1病例1

 

男,53岁,患帕金森病3年于2017年11月入院。患者半年前曾患严重“热射病”在外院治疗,痊愈后PD症状明显加重,伴有明显喉鸣、吞咽及呼吸困难,经胃管鼻饲进食,喉镜见声带外展不能(图1)。

 

图片

由于采用多种抗PD药物治疗后喉鸣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不明显,PD症状加重,而入院行DBS治疗。患者的帕金森病Hoen-Yahr分期量表评定为Ⅳ期;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关”37分,“开”16分。病后持续服用美多芭1000mg/d,卡左双多巴控释片50mg/200mg3次/d。影像学检查未见脑内异常改变。

 

在局麻下行双侧STN深部电极置入(L301,品驰),2d后在全麻下置入脉冲发生器(G102R,品驰)。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术后3d出现一过性中度发热,血及脑脊液检查正常,1周后出院。术后4d复查头颅MRI示左侧电极周围水肿反应明显,未见其他异常改变。术后3周复查MRI示左侧电极周围水肿完全消失,随即开机程控,触点4+、1-,脉宽60μs,频率130Hz,幅度1.7V。触点C+、5-,脉宽80μs,频率160Hz,幅度2.4V。僵硬改善,但出现右侧肢体异动,将抗帕金森病药物逐渐减少。

 

1个月后,患者喉鸣及呼吸困难复发,并出现间断性发热;术后3个月因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治疗无效转入本院。查休:体温呈驰张型高热,呼吸快,气管插管,四肢肌张力高,右侧肢体异动。血肌酸激酶42U/L,胸部CT检查示肺部感染,诊断为PMS。行气管切开,应用抗生素及支持治疗等措施,增加美多芭至1500mg/d、普拉克索0.5mg/d;患者双侧肢体异动,右侧明显。

 

调整刺激参数为0.2V、2.1V,异动改善;但仍有高热、精神差、多汗、低血压、全身浮肿、低氧血症等危象。遂给予卡左双多巴控释片50mg/200mg3次/d,溴隐亭2.5mg/d;并逐步提高刺激参数:双侧均为单极双触点,脉宽60μs调到110μs,频率130Hz调到200Hz,幅度1.5V调到(4.0±0.2)V(表1);同时增加抗PD药物。治疗后患者的发热逐步好转(图2、3),1个月后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肢体僵硬及异动消失,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随访7个月,患者仍有言语及行走困难,其他症状稳定。经补充美多巴或调整刺激参数后,患者呼吸、运动功能改善1周后,逐步拔除气管插管和胃管。

图片

 

图片
图片


1.2病例2

 

女,68岁,患帕金森病9年于2013年10月入院。入院前联合应用美多芭1500mg/d、普拉克索0.5mg/d、溴隐亭5.0mg/d、恩他卡朋0.4g/d多种抗PD药物治疗。入院后帕金森病Hoen-Yahr分期量表评级为Ⅳ期;UPDRS评分“关”32分,“开”15分。局麻下行双侧STN-DBS(3389,Medtronic)置入,测试1周后患者行动灵活,肢体僵硬等症状改善满意。

 

复查头颅CT未见异常。在全麻下置入脉冲发生器(37601,ActivaPC,Medtronic)。术后UPDRS评分及病情明显好转,药量调整为美多芭1000mg/d。术后2周患者逐渐精神变差、全身无力、嗜睡、发热、低血压、四肢肌张力低,考虑为PMS;给予多巴胺维持血压、补液支持治疗。程控触点C+、3-,脉宽60μs,频率130Hz,幅度2.0V;触点C+、6-,脉宽80μs,频率160Hz,幅度2.8V。药物调整为美多芭1500mg/d,卡左双多巴控释片50mg/200mg/d,溴隐亭5.0mg/d。20d后患者上述症状明显好转,生命体征稳定出院。出院后3个月随访,患者四肢肌张力仍低,行走困难。

 

2.讨论

 

在PD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原PD症状显著加重,并伴有意识障碍、发热、多汗、血压不稳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重症状,为PMS或帕金森病高热综合征(Parkinsonism hyperpyrexia syndrome,PHS)。当DBS电能耗尽后出现上述危重症状时被称为恶性DBS停机综合征(DBS-withdrawal syndrome,DBSWS)。PMS很容易与其他药物治疗中出现的恶性安定类药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和恶性高热综合征(malignant hyperthermia syndrome,MHS)相混淆。因此,目前文献中对这一临床综合征尚缺乏统一的概念和描述,是神经内科及功能神经外科需要探讨的课题。

 

典型的PMS临床特点是以原PD症状急性加重,肌肉僵硬,震颤,高热,伴有意识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表现,发生时间多见于突然停用抗PD药物数天内或DBS术后7~10d后。早期就出现体温升高是PMS常见症状,可高达40℃。目前认为,发热的机制是由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多巴胺传递障碍。同时持续肌张力增高,骨骼肌溶解释放致热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所致。此时,当患者处于脱水或高温环境下极易诱发PMS。

 

本研究的病例1患者住院前3个月曾发生严重的“热射病”,是否与已经存在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有关,值得考虑。PD中、晚期合并肺炎、尿路感染是PMS发热的主要原因。意识障碍可表现为嗜睡或昏迷,是PMS的第三个主要症状。而有的病例并不具有上述典型的临床表现,如病例1患者主要表现咽喉部肌张力增高,导致严重喉鸣,经喉镜检查证实双侧声带运动不能(图1),为PD患者中罕见表现。病例2患者则表现为肌张力低,不发热或低热等症状。此时,临床难于及时做出诊断。有的PMS患者表现出肌张力低的原因和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如果PMS长时间得不到缓解,会发生骨骼肌溶解现象,血中肌酸激酶可有不同程度升高。肌红蛋白升高导致肾功能衰竭,血液呈高凝状态,发生深静脉血栓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由于PMS的临床表现与原有的PD症状或感染症状存在交叉重叠,早期容易误诊。

 

目前,PMS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本研究认为如具有以下表现时应考虑PMS:

(1)病史中有明确的突然停用或快速减少抗PD药物量,或具有创伤、感染、手术、处于高温环境下等诱发因素;

(2)除原有PD症状急性加重以外,伴有高热、意识改变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3)实验室检查示血肌酸激酶不同程度升高,合并感染时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增高;

(4)长期接受DBS治疗的患者,检查其刺激器发现电能耗尽;

(5)PMS的影像学表现仍在研究中。


由于PMS和NMS以及PD运动不能危象(akinetic crisis)的表现极其相似,Martino等对NMS患者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检查,发现其壳核和尾状核结合电位值(binding potential)减少80%~95%,当病情好转后结合电位值恢复到之前的水平。这种突触前多巴胺转运体的改变为PD危象时提供重要的判断依据。

 

PMS的治疗应首先针对诱发原因。因其主要发生于抗PD药物减量或停药之后;因此,治疗包括即刻增加抗PD药量或大剂量联合用药,并静脉补液、加强营养支持,数日后常可见效(图2)。由于术中要观察DBS的即刻疗效,术前停药或减少抗PD药物用量是一种临床常规。通常术前2d停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术前12h停用左旋多巴类药物;以使患者处于“关”期状态。但其中隐藏DBS术后发生PMS的风险,故在DBS术前及术后应注意适量、适时地减少抗PD药用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毁损效应”期间,患者运动症状“开”期延长,也不可盲目自动减药,同时要关注患者出院后的用药依从性。DBS术后发生的PMS与手术本身的确切关系目前尚不清楚,通常从外科手术的角度考虑,大多在术后2~4周开机程控。在这期间内若出现PMS表现应及早开机,各刺激参数也相应较高(表1);随着刺激参数提高,可促进病情恢复。

 

对于中晚期或进展型PD患者采用联合多种抗PD药物治疗,或DBS刺激参数随病情发展有递增的PD患者,若在突然减药、停药以及DBS电能耗尽情况下可能成为PMS高危患者。哪些PD患者可能发生PMS及其预测因素目前尚在探索中,加之部分PD患者的特质原因以及非典型的PMS存在,神经内、外科及急诊科医师应警惕具有上述因素的PD患者发生PMS的可能性,特别是要注意DBS电能耗尽所致的DBSWS。

 

对长期接受DBS治疗的患者,要定期检测刺激器电能情况,评估电池使用寿命,以防止发生DBSWS。若发生DBSWS对抗PD药物治疗的反应不佳,须立即更换刺激器,可使病情迅速好转。并持续维持抗PD药量及有效DBS刺激参数的措施,防止PMS症状复发。尽管如此,PMS一旦发生,虽经积极处理能逆转病情,但患者的PD症状难与恢复到PMS之前的基线水平。

 

总之,在STN-DBS术后或调整药物期间发生的不明原因的意识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时应考虑到PMS的可能。虽然STN-DBS术后发生PMS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危重症,但随着临床开展DBS治疗PD的日渐增多,PMS应引起功能神经外科医师的重视。 

转自:神经科学论坛



精品专题推荐

d97468435fc827d54b326cb6e0f2b24.jpg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脑血管病专业组专家撰稿,21篇脑梗死临床诊疗干货文章,精准提升脑血管临床诊疗能力!

→点击进入

24134018b379adae33ad946d162765b.p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杨渊教授团队撰写17篇神经心理疾病临床干货文章,神经内科医生需要了解!

→点击进入

微信截图_20230713105729.png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帕金森病专家组倾力打造,2023年度帕金森病规范诊治能力提升培训!

→点击进入

微信截图_20220429110229.png

脑血管病影像读图实战训练,跟随天坛医院放射科沈宓老师,练就影像读图火眼金睛!

→点击进入


相关推荐


神经内科必会50个知识点!

从病例中学习脑出血的定位诊断

新发成人癫痫患者的药物治疗流程,一图掌握!

头晕背后的真相

神经系统经典知识点最全总结|图解

诊断癫痫,须掌握脑电图的判读!

脑疝的类型及其影像特征

癫痫持续状态新定义及10个诊治指标

周志强教授:眩晕的规范化诊治

双侧基底节、丘脑病变影像学表现

烟雾病临床分型研究进展

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办法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

帕金森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科常见影像征象总汇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