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当房颤遇上冠心病,抗栓治疗如何选?

2021-09-01作者:论坛报沐雨综述
冠心病心律失常原创

作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刘慧宇 钟敬泉

为了提高基层及一线中青年医生对房颤的诊疗技能,促进房颤规范化诊治,改善房颤患者预后,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DQI)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与中国医学论坛报联合推出“CDQI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能力提升”栏目,邀请国内房颤领域知名专家,分享临床实用经验,解决房颤临床诊治常见问题。


本期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钟敬泉教授团队为大家分享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栓治疗策略。


微信图片_20210324162943.jpg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时患者血栓栓塞风险显著增加。房颤患者同时合并冠心病的概率较高,二者具有多种相同危险因素。


据报道,房颤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比例为20%~30%。冠心病患者需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而血栓栓塞高风险的房颤患者则需口服抗凝药物治疗以减少卒中等血栓栓塞事件。


冠心病与房颤合并存在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可有效减少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但会增加出血风险。因此,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管理具有极大的挑战。


缺血和出血风险评估


在启动抗栓治疗前,应对患者的血栓栓塞/缺血风险和出血风险进行评估。推荐使用CHA2DS2-VASc评分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评估;可使用HAS-BLED评分对患者进行出血风险评估。


已发表的循证医学证据


表1. 已发表的关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合并房颤患者不同抗栓治疗方案的主要随机对照研究

图片1.png

VKA:维生素K拮抗剂;DAPT: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上述研究均证实,双联抗栓治疗比传统的三联抗栓方案更有优势。双联抗栓治疗明显降低了出血风险,同时不增加缺血风险,而采用三联抗栓治疗会增加出血风险。针对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二者发生率相似。


各国指南共识


表2. 各国专家指南共识推荐

图片2.png

OAC:口服抗凝药;


ACS和/或PCI合并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方案


为了提高抗栓治疗的获益并减少出血风险,我国指南推荐大多数患者在ACS和/或PCI术后采用OAC+P2Y12受体抑制剂的双联抗栓治疗。


OAC治疗:OAC分为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和VKA两种。大多数PCI术后合并房颤的患者应首选NOAC。使用VKA的患者有以下几类情形:

对于PCI术前使用VKA的患者,当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良好且无血栓栓塞/出血并发症时,术后可继续使用 VKA;

合并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或机械人工心脏瓣膜患者应选择VKA;

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透析或肌酐清除率<15 ml/min),此类患者INR目标值为治疗范围下限(2.0~2.5)。

具有抗凝指征的房颤患者如无禁忌证,应终生持续抗凝治疗。以下为几项随机对照研究验证的NOAC给药方式:


表3. ACS和/或PCI合并心房颤动患者NOAC的给药方案

图片3.png

GPI:糖化血红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抗血小板治疗:围手术期考虑使用包含阿司匹林的三联抗栓方案。术后早期可根据患者的缺血/血栓及出血风险确定下一步抗血小板方案。


PCI术后1年由医师决定是否继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果继续服用,建议继续服用之前的抗血小板药物。停用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后,应继续给予卒中预防剂量的OAC。


当患者因肌酐清除率或其他因素在双联抗栓治疗时采用低剂量利伐沙班(15 mg或10 mg每日1次),在停用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后应采用足量利伐沙班(20 mg或15 mg每日1次)。


表4. 需OAC治疗的房颤患者PCI围术期及术后抗栓管理

图片4.png

SAPT:单一抗血小板治疗


PCI及起始OAC治疗后早期缺血和出血风险较高,术后前几个月应密切监测。采用VKA治疗的患者应密切监测INR。采用NOAC治疗患者应监测肾功能,必要时调整剂量。当出现小出血或瘀斑时,应及时就诊,不应随意停止抗栓治疗。应定期评估患者缺血和出血风险,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联合抗栓治疗的患者,术后推荐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以减少胃肠道出血,避免使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ACS和/或PCI合并房颤患者应在保证抗栓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三联抗栓疗程,继以OAC+SAPT的双联抗栓治疗。三联抗栓疗程取决于缺血/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


1. 根据CHA2DS2-VASc评分,如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具有抗凝指征,推荐应用卒中预防剂量的OAC单药治疗。


2. 对于具有高缺血风险、无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可考虑在长期OAC(如利伐沙班)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75~100 mg/d(或氯吡格雷75 mg/d)。


3. 对于适合NOAC的患者,推荐NOAC优于VKA。


表5. 高出血风险和高缺血风险情形

图片5.png

eGF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专家简介
图片1.png

钟敬泉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心内科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电生理主任、房颤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山东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山东省房颤中心联盟主席;山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常委;中国医促会心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心脏学院Fellow;WATCHMAN和LAMBRE左心耳封堵全球带教专家;国家心律失常介入专业培训基地培训导师;国家卫健委心律失常介入诊疗网络直报山东省负责人。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