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高血压的治疗是心血管临床工作的重点,降压药物的应用至关重要。
硝苯地平作为一大类常用降压药,使用率高,本文总结了硝苯地平用药的多个知识点,期待对您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一
临床应用
1.成人的常规剂量
(1)心绞痛、高血压
1)普通口服制剂: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通常初始剂量为一次10 mg,一天3次(tid)。
常用维持剂量为一次10~20 mg,tid。
部分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痉挛的患者可用至一次20~30 mg,一日3~4次。
一日最大剂量不宜超过120 mg。
如病情紧急,可嚼碎服或舌下含服一次10 mg,根据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决定是否再次给药。
通常调整剂量需7~14日。
如症状明显、病情紧急,剂量调整期可缩短。
根据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发作频率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的剂量,可在3日内将本药的用量从一次10~20 mg调至一次30 mg,tid。
住院患者在密切监测下,可根据心绞痛或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控制情况,每隔4~6小时增加1次剂量,一次10 mg。
2)缓释片:10 mg规格一次20 mg,一天2次(bid);可增至一次40 mg,bid。
20 mg规格一次20 mg,一日1~2次。30 mg规格一次30 mg,一天1次(qd)。
3)控释片:通常一次30 mg,qd。
4)缓释胶囊:通常一次20 mg,12小时1次(q12h).;必要时可增至一次40 mg。
(2)高血压危象:静脉滴注一次2.5~5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在4~8小时内缓慢滴注,根据病情调整滴速及用量。
24小时内的最大量为15~30 mg,可重复使用3日(不宜超过3日),以后建议改用口服制剂。
2.其他状况时的剂量 肝、肾功能损害者应减少剂量,严重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给予较低剂量。
二
治疗窗
参考范围为25~100 μg/L;血药浓度>250 μg/L时出现中毒。
三
药动学特征
1.吸收 口服吸收良好,达90%左右,有首关效应,生物利用度较低。
口服10分钟起效,1~2小时达最大效应,作用维持6~7小时。
舌下含服2~3分钟起效,20分钟可以达血药峰浓度。
喷雾给药10分钟即现降压作用,经1小时疗效最为显著,约3小时后血压回升(个别可持续11小时)。
缓释片口服后,血药浓度于1.6~4小时达峰,可维持最低有效血药浓度为10 ng/ml以上的时间达12小时。
控释片口服后,血药浓度约6小时达平台,波动小,可维持24小时。静脉注射10分钟内可降低血压21%~26%。
本药在10~30 mg范围内,生物利用度和半衰期无显著性差别。
2.分布 组织分布广泛,肝、肾及肺中的浓度较高,在脑、骨骼肌中的浓度较低。
静脉注射后的分布半衰期为5~6分钟。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2%~98%,其主要代谢物的蛋白结合率为54%。
3.代谢 在体内,经肠黏膜和肝微粒体酶系统(CYP3A4)代谢产生无活性的代谢产物;半衰期(t1/2)呈双相,分部相半衰期(t1/2α)为2.5~3小时,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5小时,t1/2不受剂量影响。
亚洲人种对本药的代谢清除比欧洲人种慢。
4.排泄 70%~80%的药物以水溶性代谢物随尿液排泄,仅0.1%以药物原型随尿液排泄,20%随粪便排出,无蓄积作用。
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均不能清除本药。
四
不良反应
1.心血管系统 常见水肿、血管扩张,可见胸痛(心绞痛),少见心悸、心动过速、低血压、昏厥。
还可以出现外周缺血、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P-R间期延长、束支传导阻滞,可减小雷诺病患者的灌注压和局部血流,对局部缺血、溃疡或坏疽等患者是不利的。
本药舌下含化还可出现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突然撤药或减量可引起高血压危象。
2.代谢/内分泌系统 可见高钙血症、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男性乳腺发育等,偶见高血糖。
3.呼吸系统 呼吸困难、鼻塞、胸闷、气短、咳嗽,少见鼻出血、鼻充血。
还可出现肺水肿(多见于有梗阻的患者,如主动脉狭窄、肥厚型心肌病或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
本药不引起支气管痉挛,哮喘患者可以使用。
4.肌肉骨骼系统 多见踝部、足与小腿肿胀,可见肌痛、关节痛,少见肌肉痉挛、关节肿大。
5.泌尿生殖系统 可见尿频、夜尿增多、急性肾衰竭、性欲下降等,少见多尿、排尿困难、勃起功能障碍。
6.免疫系统 少见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性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包括喉头水肿)。
7.神经系统 常见头痛,可见嗜睡、睡眠紊乱、平衡失调,少见眩晕、偏头痛、头晕、神经质、抑郁、偏执、焦虑,罕见感觉迟钝,还可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如帕金森综合征),有诱发急性精神病发作可能。
8.消化系统 常见便秘、胃结石、吞咽困难、肠梗阻、肠道溃疡、呕吐、腹泻、胃肠痉挛、舌根麻木、可逆性消化不良、胃部烧灼感。
少见胃肠和腹部疼痛、恶心、消化不良、胃肠胀气、口干。
偶见食欲缺乏、牙龈增生。可见药物性肝炎,少见一过性氨基转移酶升高,黄疸、继发性肝炎,本药缓释片可致嗅觉丧失,还可出现味觉改变。
9.血液系统 可见粒细胞缺乏、白细胞减少,可见血小板聚集降低、出血时间延长。
还可出现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减少性或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0.皮肤 可见荨麻疹、瘙痒、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光敏感性变态反应、可触知的紫癜,少见红斑、面部潮红(通常在较高剂量时)、发汗。
还可出现红斑性肢痛、天疱疮、史-约综合征(SJS)、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
11.眼 可见眼痛,罕见视觉异常。还可见结膜炎、复视、眼睛干燥、视力调节改变、眶周水肿。
12.其他 少见非特异性疼痛、寒战。还可出现外周性水肿、发热。
五
监测指征
遗传因素的代谢个体差异;特殊患者人群用药的安全监护。
六
监测方法
1.采血时间点 监测谷浓度。规律给药36小时达稳态后,下一次用药前采血。
2.采血类型 静脉血2~4 ml,留取血浆进行测定。
3.监测频率 通常给药达稳态浓度后监测1次。对于严重肝损伤、出现毒性的患者应加强浓度监测频率。
4.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HPLC)、评定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
七
注意事项
1.饮食 有研究显示,饭后服用硝苯地平可使生物利用度增加,不同制剂导致的结果不同。
葡萄柚汁抑制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CYP3A4,特别是在肠壁,显示可以显著增加钙通道阻滞药口服给药后的生物利用度,对静脉给药的影响较小。
此外,吸烟、饮酒可以降低硝苯地平的清除率。
2.个体差异 对不同人种的研究发现,硝苯地平的代谢可分为快代谢和慢代谢。
通常来讲,黑色人种的清除率低于白色人种,男性的清除率低于女性。
3.疾病 肝硬化患者的硝苯地平药动学发生很大的改变,血浆清除率大幅降低,消除半衰期比健康受试者延长。
肝硬化患者对硝苯地平对心脏舒张压和心率的作用更敏感,因此对于肝硬化患者需要低剂量的硝苯地平,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
4.药物相互作用
(1)本药与胺碘酮合用可进一步抑制窦性心律或加重房室传导阻滞,因此对于病窦综合征或者不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避免合用。
(2)在使用芬太尼麻醉时,合用钙通道阻滞药和β受体拮抗药可导致严重的低血压,使用本药的患者需在手术中使用大剂量的芬太尼时应注意,如若可能,手术前应停用本药至少36小时。
(3)硝苯地平合用地尔硫䓬可使前者的血药浓度升高100%~200%,不良反应增加。
(4)硝苯地平可以被CYP3A4代谢,与该酶的诱导剂(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利福平)合用可降低本药的血药浓度,与该酶的抑制剂(如红霉素、西咪替丁、HIV蛋白酶抑制剂、口服避孕药)合用可升高本药的血药浓度。
(5)本药可增加他克莫司、长春新碱的毒性反应。
(6)与二甲双胍合用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必要时需要密切监测血糖。
(7)与地高辛合用可使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增强,合用时应监测不良反应,调整剂量。
八
监测指征
硝苯地平是CYP3A4的底物,其表达水平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硝苯地平的疗效可能与SLC14A2基因的rs1123617位点、rs3745009位点(等级3)及ADRA1A基因的rs1048101位点(等级3)有关。
节选自《治疗药物监测临床应用手册》 主编 张相林
来源:人卫药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