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李殿富教授解析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中的应用
基于多项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的结果,最近十几年来的国内外指南都明确推荐β受体阻滞剂作为慢性射血分数下降心衰(HFrEF)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表1)。无论是“金三角”,还是“新四联”,β受体阻滞剂始终都是组成之一。在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引发的心衰,或心衰并存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都是同样的lA类推荐。
表1 国内外指南均推荐β受体阻滞剂是心衰治疗的一线用药
在2021年ESC心衰指南中,对于HFrEF患者,ACEI、β受体阻滞剂、MRA和SGLT-2抑制剂均为ⅠA类推荐。
表2 HFrEF治疗的用药推荐
对于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HFmrEF,LVEF在40%~50%之间),指南也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以降低患者的心衰住院和死亡风险。
这类患者一部分来自HFrEF好转,也有一部分来自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病情恶化,根据一些小型研究或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亚组分析,β受体阻滞剂在降低HFmrEF患者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方面也有效(指南为Ⅱb类推荐)。未来随着研究证据的进一步加强,这方面可能会得到更高级别的推荐。
HFrEF患者如合并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也就是既往所说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β受体阻滞剂也是最强推荐(ⅠA)。因此,HFrEF合并CCS的患者应首先考虑使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绞痛(图1),在β受体阻滞剂足量使用的情况下,如果患者仍然有心绞痛发作,或有胸闷、劳力性气短等症状,静息心率在70 bpm以上者可以在β受体阻滞剂基础上加用伊伐布雷定,静息心率<70 bpm和(或)伴房颤者可加用其它二线或三线的抗心绞痛药物。
图1 HFmrEF合并CCS患者的治疗流程
所有大型临床研究中都排除了心衰伴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因此目前并无证据支持相关心衰治疗药物在这类患者中的应用。而β受体阻滞剂可以明确降低心衰伴轻、中重度肾功能不全[eGFR为45~59 ml/(min·1.73 m2)或30~44 ml/(min·1.73 m2)]患者的死亡率。
对于急性心衰,无论其病因是高血压、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抑或是急性心肌炎,最新指南都推荐在使用利尿剂及血管活性药物减轻水肿、改善症状,使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的情况下,经严密观察,需尽早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从小剂量开始,如美托洛尔1/4片乃至更低的剂量,之后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状况,逐步增加剂量。研究显示,急性心衰尽早使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的90天死亡率更低。
β受体阻滞剂对于慢性心衰合并症或危险因素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2018年中国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推荐:
慢性心衰合并高血压,优先推荐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血压仍不达标者可联合使用利尿剂和/或醛固酮受体拮抗剂(Ⅰ,C);
β受体阻滞剂是唯一可减少HFrEF患者猝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Ⅰ,A);
慢性心衰伴心绞痛的患者,缓解心绞痛的药物首选β受体阻滞剂(Ⅰ,A);
对于心衰伴糖尿病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和ACEI可防止心衰的发展。β受体阻滞剂在改善预后方面与非糖尿病患者一样有效。
新版ACC心衰指南进一步明确了β受体阻滞剂在HFrEF患者GDMT中的基石地位,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以减少心血管死亡和再住院风险作为ⅠA类推荐。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京敏教授:
血压低、心率慢时,β受体阻滞剂的负性肌力作用可能会表现得非常明显,血压可能会更低。此外,低血压时,通常交感是激活的,此时心率适当快一点是对低灌注、血压降低的代偿反应。因此,这种情况的患者通常不积极提倡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血流动力学稳定、血压上升后再考虑使用。
1.活动页面签到7天,可领取1年数字报
2.活动页面签到10天,可领取黄峻教授2022心衰盘点文章PDF版
3.活动页面签到15天,可领取本次专题活动电子学习证书
4.评论区留言,可获得双肩背包抽奖机会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中国医学论坛报社所有
中国医学论坛报版权所有,转载须授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