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注意!这 8 种常用药物与咖啡“气场不合”,同用有危险!

2023-03-04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原创

盘点那些与咖啡“气场不合”的药物


清晨、午后,上班、加班,疲乏时总想来一杯咖啡提提神,部分咖啡“狂热者”甚至把咖啡当水喝。咖啡是有提神醒脑的效果,但当咖啡与药物“相遇”,会对身体产生哪些作用呢?是否有一些常用药物与咖啡同服,可能会“碰撞”出可怕的不良反应?


咖啡与药物最好不要同服


咖啡之所以有提神醒脑的功效,是因为其中富含的咖啡因可使中枢兴奋。


咖啡因也是大多数功能性饮料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适量的咖啡因对神经有保护作用,但摄入不当亦对人体有害,尤其在服药的同时,饮用咖啡或者含咖啡因的饮品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严重时危及生命!


这主要是因为咖啡因会干扰药物的代谢,与许多种药物都有相互作用,导致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



01

甲状腺素类药物

此类药物包括: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素钠等。

甲减患者服用甲状腺素类药物期间,如果同时饮用咖啡,药物吸收效果会降低约一半,临床中屡次发生过患者由于喝咖啡导致药效减弱、无法控制症状的情况。

图片

02

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

此类药物包括:阿仑膦酸钠等。

一方面,咖啡中的咖啡因会降低人体对钙质的吸收,并加速体内钙的清除,导致高水平的尿钙及肠道分泌钙。另一方面,咖啡因也会降低人体对阿仑膦酸钠(骨再吸收抑制剂)的吸收率,致使人体的钙质进一步流失,加重骨质疏松症症状。因此,骨质疏松症患者或骨折风险较高的人群不宜长期饮用咖啡。

图片

03

口服避孕药

此类药物包括:复方炔诺酮片、复方甲地孕酮片等。

绝大多数口服避孕药会干扰咖啡因的代谢,使咖啡因在体内的停留时间比平常延长4小时左右,可能引起机体的不适。而避孕药本身又可因咖啡因的破坏作用,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

图片

04

B族维生素

咖啡因可刺激神经及肾上腺素的分泌,消耗人体内B族维生素,还可与维生素B1结合,降低其在体内的吸收。因此,补充B族维生素时,尽量不要饮用咖啡,否则容易影响神经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图片

05

利尿剂

此类药物包括:氢氯噻嗪、呋塞米、螺内酯等。

咖啡因可以促使肾脏通过尿路系统排泄更多水和钠,具有利尿、利钠作用。如果服用利尿剂的患者同时饮用咖啡,可能导致机体失钠增多,特别是服用呋塞米等排钾利尿剂时,容易造成体内钾、钠离子的过度流失,严重者可出现低钠血症等电解质紊乱。

图片

06

解热镇痛药

此类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在内的很多感冒药。

这些解热镇痛药本身就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而咖啡因也会刺激胃酸的分泌,加重胃肠道症状,持续高剂量的咖啡因摄入可能还会导致消化性溃疡、糜烂性食道炎以及胃食管反流病等。

图片

07

喹诺酮类抗生素

此类药物包括:环丙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等。

这些药物均会抑制肝脏中药物代谢酶的作用,大大降低了咖啡因的消除率,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可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和心律失常、昏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会危及生命,英国曾有因此中毒死亡的报告。

图片

08

呼吸系统用药

此类药物包括:沙丁胺醇、氨茶碱等。

沙丁胺醇与咖啡同时服用,可增加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起协同作用,导致震颤、头痛、心动过速等症状。

氨茶碱与咖啡因结构相似,二者同服可加强兴奋作用和毒性,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和心律失常、昏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来源:综编自人卫药学、北京安贞医院等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