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HBV感染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1-2]。抗病毒治疗是当前主要的治疗措施,有效的病毒抑制会降低肝硬化并发症发生甚至降低肝脏相关的死亡率[3-4]。然而长期抗病毒治疗下仍有部分患者进展为肝癌,特别是肝硬化患者[5]。欧洲一项多中心研究[6]发现,在长期恩替卡韦(ETV)或替诺福韦(TDF)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仍有新的肝癌病例出现。研究[7]表明,ETV治疗超过5年的患者中仍有1.34%患者发生肝癌。因此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合理的肝癌风险监测极为重要。根据美国肝病学会和欧洲肝病学会指南,肝癌监测需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6个月进行一次筛查,并指出当肝细胞癌(HCC)年发生率大于0.2%被认为是有成本效益的[8-9]。
近年来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已开发许多风险评分来预测肝癌的风险,包括mREACH-B评分[10]、PAGE-B评分[11]、aMAP评分[12]、mPAGE-B评分[13]以及CAMD评分[14]。最近,基于美国和亚太地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研发了一项包含七个变量[男性、年龄、饮酒史、糖尿病、基线时肝硬化、血小板(PLT)以及甲胎蛋白(AFP)]的REAL-B评分,该评分能有效地对肝癌风险进行预测[15]。然而,对于REAL-B评分是否能有效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仍需更多队列进行验证。本研究对REAL-B评分预测肝癌的性能进行验证,并与mPAGE-B评分、aMAP评分和PAGE-B评分进行比较[11-13]。
吴雪, 楚伟可, 周辉, 等. 外部验证REAL-B评分对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2, 38(8): 1768-177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