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峻,导致耐药细菌感染患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相关医疗费用大幅上升。《柳叶刀》(Lancet)杂志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证实,仅2019年全球就有770万人死于33种常见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已经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但是,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细菌产生的速度。因此,我国《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提出,急需推动新型抗微生物药物的研发。
噬菌体是能够特异性感染细菌的病毒,可用于耐药细菌感染的治疗。欧盟和美国于2013年和2016年相继启动噬菌体治疗临床试验,初步验证了噬菌体治疗耐药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证实了噬菌体治疗在脓毒症、尿路感染、骨髓炎和肺炎等感染救治中的价值。但是,尽管具备这些潜在的优势,噬菌体治疗目前并没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噬菌体治疗的经验主要来源于全球少数几个治疗中心,我国目前仅有上海和深圳两地开展了噬菌体治疗,可供参考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有限。目前,噬菌体治疗耐药菌感染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全球都缺乏噬菌体临床应用的规范和指南,无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估指标。
为规范和促进噬菌体临床应用,中国噬菌体研究联盟、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噬菌体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的噬菌体研究相关基础和临床一线专家共同撰写《噬菌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有明确的病原菌感染依据的细菌性肺炎、膀胱炎、细菌性上尿路感染、伤口感染、脓腔感染、骨感染、人工支架或移植物感染。
病原菌为常见的耐药菌(如: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且有可裂解这些病原菌的噬菌体库。此外,如有尚未建立噬菌体库的非常见病原菌感染,需要从头筛选新噬菌体,患者所需等待时间可能较长。
病原菌为多重耐药、泛耐药、全耐药的细菌,或敏感抗菌药物治疗超过一个疗程而无法治愈,或因患者自身原因对敏感性抗菌药物使用受限(如过敏、药物器官毒性等问题)。
患者出现以上耐药菌感染,且能前往可开展噬菌体治疗临床试验的医院就诊。
(二)禁忌证
(如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则不应行噬菌体治疗)
未配型到有效的噬菌体。
无可行的噬菌体给药途径或对给药途径(雾化吸入、置管、灌注、湿敷)有禁忌证。
患者拒绝接受噬菌体治疗。
如出现以下情况不宜行噬菌体治疗,除非临床评定患者除噬菌体治疗外无其他可行的抗菌治疗手段:生命体征(体温、心率、血压、呼吸)不稳定;进展性癌症;严重免疫系统紊乱;代偿或者失代偿肝功能障碍。
中国噬菌体研究联盟,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噬菌体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委员会. 噬菌体治疗中国专家建议[J]. 中华传染病杂志,41: 网络预发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