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由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胸痛中心专家委员会和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共同发起,联合国内心血管病学专家组建工作组制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冠状动脉内溶栓专家共识(2025)》发布。
根据STEMI救治原则,应优先实施紧急介入开通闭塞血管。遇到以下情况时,可考虑冠脉内溶栓。治疗原则强调以机械介入为主、药物干预为辅,尽可能减少联合药物使用,以降低出血与再栓塞风险。冠状动脉内溶栓后,应根据血流和血栓负荷,灵活选择支架置入、药物球囊或择期PCI治疗。
建议在常规预处理后,如仍有慢血流/无复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0~2级]、高血栓负荷(TIMI血栓分级≥4),且无冠状动脉内溶栓禁忌证的情况下,可考虑启动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
另外一种推荐的溶栓应用场景为支架置入后立即出现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或慢血流/无复流,在常规扩张血管药物无效时,可考虑冠状动脉内应用溶栓药物。
TIMI血流分级
TIMI血流分级是评估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情况的常用标准,该分级方法简便、实用,广泛用于临床冠状动脉造影中判断血流通畅程度,是STEMI患者血流重建效果评估的重要工具。
TIMI血栓分级
冠状动脉内血栓的程度常采用TIMI血栓分级用TIMI血栓分级。该分级基于造影图像中血栓的最大线性尺寸。
推荐使用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UK)可作为无特异性药物时的应急替代。冠状动脉内注射特异性溶栓药物,可选择性地激活血凝块中的纤溶酶原,产生局部溶解血栓效果。
推荐单次用药剂量从小剂量开始;若首次用药10 min内无明显改善,可考虑重复给药一次;最大总剂量不应超过全剂量的1/2。
术中评价方法:目前临床上最简便、快速且常规使用的术中评估方法为TIMI血流分级和TIMI血栓分级。术中评价主要是心肌灌注和微循环相关的指标。
术后评价方法:患者一旦离开导管室,便无法再通过影像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内的血栓与血流状况,需依赖一系列间接检查手段。心电图ST段改变(STR)是常用的评估方法。
STR为衡量指标
以术后90 min梗死相关动脉(IRA)导联STR作为衡量指标,STR=(术前ST段抬高值-术后ST段残余抬高值)/术前ST段抬高值。
参考资料: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冠状动脉内溶栓专家共识(202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