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药学笔记|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用药

2022-09-13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药学banner(1).png

点击上方图片,免费报名9月药学活动


目前国际上关于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情况的研究较少,且由于诊断标准不同,各研究报道的FD发病率差异较大。Meta分析显示全球儿童功能性腹痛的总患病率为13.5%,其中FD的患病率为4.5%。我国有关FD发病情况的报道更少。按罗马Ⅳ标准,我国陕西省中小学生FD的患病率为3%,其中符合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为69.9%,符合上腹痛综合征的为19.1%,11.0%的患儿两者皆有。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回顾分析了该院消化专科门诊FGID发病情况,显示≥4岁儿童中功能性胃肠病(FGID)占就诊人数的34.4%,其中FD患病率为59.0%。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标准对FD的诊治有较大的影响。研究显示FD对患儿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医疗费用花费较高但获益却普遍较低。

药物治疗

根据患儿的症状及其与进餐的关系,可选用促动力药、抑酸药,一般疗程2~4周。治疗无效者可适当延长疗程或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治疗。


1.抑酸及抗酸药

该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上腹痛综合征型FD的治疗。包括:

(1)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1 mg/(kg·次),1次/d,餐前口服,最大量40 mg/d]。

(2)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0.5 mg/(kg·次),2次/d,餐前或睡前口服,最大剂量40 mg/次]。

(3)中和胃酸药物如铝碳酸镁(250~500 mg/次,3次/d,餐后1~2 h口服)。以上药物对于缓解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反酸等症状有较明显的作用,因此是上腹痛综合征患儿的一线治疗药物,但要注意药物使用年龄限制。


2.促动力药:

(1)多潘立酮是选择性外周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能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促进胃排空,明显改善FD患儿餐后饱胀、早饱等症状。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可导致QT间期延长,并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从儿童用药的安全考虑,建议在大龄患儿中使用,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用法为0.3 mg/(kg·次),3次/d,餐前30 min口服。

(2)5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枸橼酸莫沙必利,可改善FD患儿早饱、腹痛等症状,用法为0.2 mg/(kg·次)(最大剂量5 mg/次),3次/d,餐前30 min口服,但其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尚不确定。


3.赛庚啶:

属于5羟色胺2受体拮抗剂,对儿童FD也有疗效,且较安全,推荐用法为0.25~0.50 mg/(kg·d)分2~3次口服。建议用于一线治疗效果欠佳的患儿。


4.精神心理干预:

导致FD的心理因素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医生应该具备足够的同情心、耐心。对于抑酸药和促胃动力药治疗无效且伴有明显精神心理障碍的患儿,建议请心理科或精神科医生协助诊治,经医生全面评估后,给予必要的行为治疗、认知疗法或心理干预以及精神类药物治疗,如舍曲林、阿米替林等,建议在精神及心理医生充分评估患儿病情后,由儿科消化、心理、精神科医生共同诊治及观察随访。


5.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治疗:

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FD患儿,如进一步检查提示Hp感染,不除外Hp相关性消化不良,可参考儿童Hp感染诊治指南进行根除治疗。


6.中医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以健脾开胃、消积导滞为主,根据患儿病情适当选用。大部分中成药缺乏疗效评估,目前神曲消食口服液、王氏保赤丸、健胃消食口服液等陆续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其他药物的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其他疗法还包括敷贴疗法、推拿疗法、针灸疗法等。


7.微生态制剂:

尚缺乏足够疗效评价的循证依据。



本文节选自《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


点击查看药学海报,截图至微信扫码报名

药学海报.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