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专家共识:骨质疏松实验室诊断及影响因素

2022-09-17作者:壹声资讯
非原创

骨矿物质、激素、细胞因子、骨吸收标志物、骨形成标志物、基因、受体、微量元素等决定骨代谢的内环境和代谢调节过程,而且也是决定骨质量、骨强度的重要因素。


骨质疏松实验室诊断是通过对血液、组织液、细胞、蛋白、活体组织等进行实验分析,科学评价和判断全身骨代谢的动态变化及骨代谢的活性,对骨质疏松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疗效观察,以及骨代谢疾病的调控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image.png


基本检查


血常规

血常规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RBC) 、血红蛋白(Hb) 、白细胞(WBC)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及血小板( PLT) 等。


尿常规

 尿常规是排泄物检查,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


肝功能

包括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转氨酶、r-谷氨酰转肽酶等。与肝病有关的血清酶类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碱性磷酸酶(ALP) 及乳酸脱氢酶等。


血清蛋白电泳

血清中各类蛋白占总蛋白的百分比。对于肝、肾疾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有意义。


血钙

血钙(Ca) 是反映骨代谢的重要指标之一。钙营养不良时能够促使PTH上升,从而促进肾脏合成1,25(OH) 2D3 生成,促进骨形成。钙缺失为骨量减少的主要诱因。


25羟维生素D3

25羟维生素D3是维生素D3在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低血清25(OH) D3水平触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吸收增加,增进骨质流失,致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


血磷

磷是骨骼的重要成分,磷酸盐在体内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低磷血症可导致机体多种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磷代谢异常在临床上表现为多种代谢性骨病。


尿钙

测定24h尿液中钙的含量。


骨转换标志物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是成骨细胞的一种细胞外酶,其主要作用是在成骨过程中水解磷酸酶,为羟基磷灰石的沉积提供磷酸,同时水解焦磷酸盐,有利于成骨。


临床意义

慢性肾病、肿瘤骨转移、多发性骨髓瘤、高转换型骨质疏松、骨折,血清BALP明显升高。


血清骨钙素

骨钙素(OC)是反映骨形成的特异性生化指标,参与基质的矿化过程及成骨细胞分化,维持骨的正常矿化速率,抑制软骨的矿化速率,并抑制骨异常的羟磷灰石结晶形成。


临床意义

➤ OC浓度升高:提示骨形成速率加快,主要见于儿童生长期、成骨不全、肾功能不全、骨折、变形性骨炎、肿瘤骨转移、低磷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高转换骨质疏松症、尿毒症、佝偻病、卵巢切除术后等。


➤ OC浓度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肝病、糖尿病患者及孕妇等。


血清I型原胶原C-端前肽/血清I型原胶原N-端前肽

I型前胶原水解,去除其羧基及氨基端的附加肽段,生成原胶原,前胶原去除下来的羧基端附加肽段称I型原胶原 C-端前肽(PICP),氨基端附加肽段称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PICP或PINP在血清中的含量反映成骨细胞合成骨胶原的能力,是新骨形成的特异性的敏感指标。


临床意义

➤ 血清总PINP升高:骨代谢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总PINP升高。


➤ 血清PICP升高:儿童发育期、妊娠晚期、骨肿瘤、骨转移、骨质疏松症、畸形性骨炎、原发性甲旁亢、骨软化症、酒精性肝炎、绝经后妇女、肺纤维化、严重肝损害等血清PICP升高。


空腹2h尿钙/肌酐比值

尿Ca/Cr比值反映尿钙排泄水平。


临床意义

➤ 空腹晨尿Ca/Cr比值间接反映骨代谢功能,可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佝偻病及其他代谢性骨病的辅助诊断和治疗的动态观察。


➤ 儿童尿Ca/Cr比值超过正常标准时为特发性高尿钙症高风险人群,需进一步检查。


➤ 随妊娠进展尿Ca/Cr比值逐渐增加,尿Ca/Cr比值降低可作为诊断妊娠高血压的客观依据之一。


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是酸性磷酸酶6种同工酶中的一种。在正常人血清中,TRACP以两种不同的糖基化形式存在,即TRACP-5a和TRACP-5b,TRACP-5b作为第2代骨吸收标志物,是一个有特异和高敏感度的骨吸收指标。


临床意义

➤ TRACP增高:见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畸形性骨炎、肿瘤骨转移、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等;


➤ TRACP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血清/尿I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

I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CTX)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胶原降解标志物,a-CTX与β-CTX为同型异构体结构,CTX的水平反映了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


临床意义

骨质疏松症、Paget病、多发性骨髓瘤和肿瘤骨转移等患者血清CTX水平升高。


尿I型胶原N-末端肽交联

I型胶原N-末端肽交联(NTX)是骨胶原在肝脏中降解后,尿中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最终产物,是反映骨吸收的特异和敏感的指标。


临床意义

骨质疏松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畸形性骨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肿瘤骨转移和多发性骨髓瘤等都观察到NTX水平升高。


鉴别诊断检查项目


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沉降率(ESR) ,简称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


临床意义

生理性加快见于婴幼儿、经期、妊娠3个月到产后等。病理性加快见于急性炎症、活动性结核、风湿病活动期、组织严重破坏、贫血、恶性肿瘤等。


C-反应蛋白

是非特异的炎症标志物,是心血管疾病最强有力的预示因子与危险因子,在自身免疫病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临床意义

➤ 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死、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迅速升高。


➤ 辨别呼吸道感染类型。细菌感染时,CRP水平升高;而病毒感染时,CRP水平不升高或轻度升高。


➤ 恶性肿瘤患者CRP水平升高,可用于肝癌与肝脏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性激素六项

激素六项检测,也称性激素六项或生殖激素六项,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SH) 、促黄体生成素(LH) 、雌二醇(E2) 、孕酮(P) 、睾酮(T) 、催乳素(PRL) 。


临床意义

➤ 1,25-二羟基维生素D3维持血钙和血磷的正常 水平,促进骨和牙的钙化。


➤ 1,25-二羟基维生素D3影响细胞分化功能。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骨质疏松症。


甲状旁腺素

甲状旁腺素(PTH) 调节体内钙和磷的代谢,促使血钙水平升高,血磷水平下降。


临床意义

➤ PTH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可见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骨质疏松症; PTH水平正常或略高,同时存在低血钙和高血磷,则可考虑为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


➤ PTH 水平降低常见于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低镁血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非甲状腺功能亢进性高钙血症,如恶性肿瘤、结节病、维生素 D 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

游离T3、游离T4升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及严重全身性疾病等。


尿游离皮质醇

尿游离皮质醇(UFC) 由血液中游离皮质醇经肾小球滤过而来,反映肾上腺皮质的功能状态。


临床意义

➤ 升高见于皮质醇增多症、异位产生ACTH的肿瘤、垂体前叶机能亢进症。


➤ 降低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如阿狄森、西蒙、席汉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及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


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BG) 是通过测定人体血液的H+浓度和溶解在血液中的气体 (主要指CO、O2) ,判断人体呼吸功能与酸碱平衡状态。


血气的主要指标: PaO2、PaCO2、CaO2、SaO2、TCO2、P50。


酸碱平衡的主要指标: pH、PaCO2、HCO3-、TCO2、ABE、SBE及电解质( K+、Na+、Cl-、AG) 。


临床意义

➤ pH 值表示血液酸碱的实际状态,反映 H+ 浓度的指标。pH>7.45为碱血症,pH<7.35 为酸血症。


➤ 呼吸功能障碍时,PaO2下降。


➤ PaCO2>45 mmHg原发性呼酸或继发性代偿性代碱。PaCO2<35 mmHg为原发性呼碱或继发性代偿性代酸。


尿本周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产生大量本周蛋白,阳性率可达 35%~65%。


临床意义

本周蛋白量反映骨髓瘤病程和判断化疗效果。阳性也见于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淀粉样变、恶性淋巴瘤、慢性肾炎、骨转移、继发性骨质疏松等。


血尿轻链

轻链有两型,即κ型和λ型。κ型多于λ型,约为2∶1。多发性骨髓瘤(MM)导致血液中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患者血清中常能检测到κ增多或λ增多。血清中游离轻链增加,易从尿中排出。 


临床意义

➤ 血或尿中出现单一型轻链异常增多,另一型减少,破坏了κ/λ=2∶1的比值,应高度怀疑多发性骨髓瘤。


➤ 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感染、肝硬化、急慢性肝炎一般表现为κ、λ同时增多,比值不变。


来源:MediEndo整理自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2.28(9):1249-1259.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