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儒亮时评】老人跌倒,风险不亚于心脏病和中风。防范老人跌倒,也是生活照料和医疗防范的专业活。强化生活照料只是一个方面,更应率先作为一个健康培训项目,予以专业的教育和培训。这方面,老年大学、老年康复科室,更应积极行动,先行先试。
来源:健康有约、广州日报、老人报 转发:广东卫生信息 时间:2021-05-27
在我国,跌倒是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
对于年轻人来了,摔倒是一件拍拍屁股爬起来的小事,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危险并不亚于心脏病和中风发作。
小心“人生最后一次跌倒”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科主任中医师刘文刚介绍,摔倒不可怕,可怕的是摔倒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其中骨折是最常见的,尤其是对于老年人。
老人因为骨折需要长期卧床,更会造成严重后果,如肺炎、泌尿道感染、褥疮等,且卧床后会伴随急性钙流失,通常两周流失的量相当于平时的半年至一年流失的量。据相关统计,骨折后卧床的老人,两年内死亡率高达40%~60%。
摔倒时屁股着地最危险
摔倒的姿势有很多,如正面摔、仰面摔,侧面摔以及屁股着地摔倒等。乍一看,这么多摔倒姿势,好似屁股着地的摔倒姿势是最安全的,毕竟屁股上肉多。但事实上,屁股着地会引来最麻烦的两类骨折。
从骨科角度出发,摔倒导致的骨折中,有两种骨折是最麻烦的,一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二是股骨颈或股骨粗隆间骨折,而这两种骨折在屁股着地摔倒时发生率最高,所以屁股着地也可以说是最“危险”的摔倒姿势。
摔倒时一定要用手撑
那么,用什么姿势摔倒才更安全呢? 刘文刚表示,上肢骨折明显优于下肢骨折。
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摔倒时应避免卧床这一后果,能用手撑的时候一定要用手撑,上肢骨折虽然也会影响生活,但好过其他部位的骨折。
侧面摔是最安全的
在所有的摔倒姿势中,仰面摔很难实现用手撑地,稍不注意就会头部着地;正面摔方便主动用手支撑,整体较为安全,但仍会对内脏造成较大的冲击;而侧面摔手臂会下意识保护躯体,对内脏冲击更小,所以相较而言,侧面摔是最为安全的。
而且,在出现仰面和正面摔时,也可以尽最大努力侧身,如此也可起到保护作用。
为了提高应对摔倒的能力,老人在家也可以“练习”摔倒,注意一定要垫一个厚的、柔软的垫子,老人可演示摔倒可能发生的情况,摔到垫子上,培养自己摔倒时自救的能力。
摔倒以后不要动
相信老人都知道,摔倒后不要动,摔倒后,哪怕是坐起身的动作都可能会造成二次损伤。
刘文刚建议,老人如果摔倒了,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原则:
一定要保持摔倒时的姿势,躺着的就继续躺着,坐着的就继续坐着。
由于摔倒会对内脏造成冲击,可能会因为急性创伤反应或者颅脑损伤导致呕吐等情况发生,所以如果颈椎没有问题,可以缓慢侧头或者侧躺;
如果颈椎不能动,则要在外人帮助下,将身体呈轴线转动,帮助其侧身躺;
如果是正面摔倒,也要尽早恢复侧卧,该姿势摔倒,老人很容易造成头面部或鼻部口腔出血,容易造成阻塞气道或者误吸入肺部,引起呼吸困难。
此外,如果发现四肢骨折,需将患肢捆绑在身侧,可有效避免二次损伤。
家有老人,如何防摔?
很多人觉得,跌倒通常是个意外,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跌倒却往往意味各种大意。跌倒可以有很多办法预防和控制,对于老年人及身边的照顾者来说,这些都是必须要注意。
广东省疾控中心专家建议老年人可以先找医生做一个跌倒风险评估,清楚自己的身体情况。要遵医嘱服药,防止因为不恰当用药而导致身体不适。穿合脚、舒适、防滑的鞋子,如果腿脚不方便的话,可以请医生帮助挑选合适的拐杖等辅助行动工具,并坚持使用。
也要提醒大家,如果家中有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在家中摔伤的潜在风险。
清理好地上的杂物,特别是电线,要放到不易绊倒的地方;
去除家中高低不平的地方,比如台阶、门槛等;
还要物品尽量放置在低处,便于拿取;
如果家中养了宠物,一定要注意防止宠物把老人绊倒;
家中应采用防滑地板,浴室、马桶旁等地方应设置扶手;
放置老人换鞋的座椅或鞋凳;
家中要光线充足、尽量明亮。
只有把潜在的危险因素去除,才能防止老年人跌倒的意外发生。
另外,有骨科主任指出,预防摔倒需要增强肌肉力量,老人们在家可以靠墙站立,踮起脚尖,然后用力震地,可以给全身应力刺激,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也能让肌肉更有力量。
此外,使用拐杖也是非常有效的防摔方法。拐杖并非仅为一定要拐杖才能行走的人而准备的,即使行走自如,但若是摔倒的高危人群,出门时不妨也带根拐杖。如果嫌弃拐杖不好,也可携带粗头的雨伞。
预防“最后一次骨折”从预防骨质疏松开始
骨质疏松性骨折,也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质流失严重,在早期,身体会感到轻微异常,比如腰背疼痛、慢慢变矮,出现弯腰、驼背等。如果得不到重视,随着病情的进展,还可导致脊柱变形,甚至发生脆性骨折,其中最常见的是腕部、椎体或髋关节骨折。
据最新统计,近10年来,我国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总体患病率约23%,其中50~59岁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24%,80岁以上患病率增加至83%。
骨质疏松在老年人中,尤其是老年女性中更为常见。这主要是跟老年人激素水平降低,导致骨的吸收增加有关。其次,老年人往往比较容易患上各种慢性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导致骨代谢异常而继发骨质疏松。此外,老年人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消化功能下降,如果不注意特别补充,也容易出现营养缺乏的情况,进而影响了骨代谢。
对于和骨质疏松症伴随的骨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防患于未然”。
1. 改善生活方式
在平常生活中应注重适当运动、晒晒太阳、戒烟戒酒。
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老人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可以有效减少跌倒的发生,骨量更不容易丢失。太极拳、慢跑等都是很适合老人的运动方式。
人体的维生素D在皮肤中受到日晒时合成,充足的维生素D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矿化、保持肌力、改善平衡能力和降低跌倒风险。《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建议,每天11:30至15:00,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分钟,即可满足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要。
吸烟喝酒都是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饮酒除了有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以外,还可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2. 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充足的钙摄入对防治骨质疏松非常重要。建议骨质疏松症患者每天补钙1000~1200毫克。日常饮食加上500毫升牛奶就可满足人体所需的钙摄入。
此外,维生素D对于钙剂的吸收及增强肌肉力量密切相关。对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者,常有维生素D缺乏的特点,建议维生素D3摄入量为每天800~1200单位,所以除了每天晒晒太阳,平时可以多吃鱼肝油、三文鱼、肝脏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3. 定期检查骨密度
65岁以上女性或70岁以上男性,以及其他年龄段伴有骨质疏松高风险的朋友进行骨质疏松筛查,一旦发现骨质疏松症应及时前往骨质疏松症专科门诊接受规范治疗,以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
4. 规范治疗
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除了要注重钙剂和维生素D的补充以外,还应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规范治疗,如双膦酸类药物、甲状旁腺激素、中成药等,均有良好疗效。
看这篇文章的人,
也许大都还没到65岁,
但即使对于年轻人来说,
预防骨质疏松也应该是
一门不可不知的健康功课。
除了好好吃饭之外,
还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好好保护骨骼健康,
大家一起共勉吧。
来源:健康有约、广州日报、老人报
编辑:黄琪翔(实习)、朱晓华
责编:陈广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