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Lancet Neurology杂志最新一期内容(Volume 23,Issue8)一次性发表了3项脑卒中相关的大型临床研究,分别是TASTE研究、ANGEL-REBOOT研究以及TRUTH研究。其中,ANGEL-REBOOT研究来自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以及缪中荣教授团队。这些研究旨在解决脑卒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见解。
TASTE:发病4.5h内使用灌注影像筛选替奈普酶及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比较
TASTE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非劣效性的III期临床研究,涉及35家中心,8个国家,4个大洲。研究旨在比较替奈普酶(Tenecteplase, TNK)和阿替普酶(Alteplase, rt-PA)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疗效。替奈普酶具有更高的血栓结合率和更快的血栓清除速率,且半衰期较长,仅需一次静脉团注。主要纳入标准包括:满足4.5小时内能够使用静脉溶栓的要求、DWI或CTP上的梗死核心<70ml、半暗带的mismatch比值>1.8且绝对值>15ml。主要终点为3个月mRS 0~1的患者比例。
2014年3月21日至2023年10月20日间,研究共招募并随机分配了680例患者至替奈普酶组(n=339)和阿替普酶组(n=341),所有患者均被纳入意向治疗分析(ITT人群)。共有5例患者丢失原始数据,此外还有74例患者违反了研究方案,因此符合研究方案分析(PP分析)包括601例患者(替奈普酶组295例,阿替普酶组306例)。
参与者的中位年龄为74岁(四分位数范围63-8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为7(4-11)、女性占比38%。
ITT分析中,达到主要终点的患者TNK组为57%,rt-PA组55%,标准风险差为0.03(95% CI: -0.031~0.1),未达到设定的非劣效下限,P=0.03(设定的单边非劣效阈值为p≤0.025);校正后的OR值1.11(0.93~1.32)。
PP分析中,达到主要终点的患者TNK组为59%,rt-PA组为56%,标准风险差为0.05(95% CI: -0.02~0.12),达到设定的非劣效下限,P=0.01(设定的单边非劣效阈值为p≤0.025);校正后的OR值1.20(0.90~1.60)。
安全性结局包括90天全因死亡,mRS 5~6人群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TASTE研究是目前最大的时间窗内使用灌注成像进行患者筛选的TNK相关研究。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在入组患者时需要有明确的证实低灌注目标影像的III期临床试验。TASTE的主要优势在于使用CTP筛选能够避免之前的三大非劣效研究(ACT,TRACE-2,ATTEST2)因为纳入stroke mimics以及缺少半暗带的患者人群而导致的偏倚。因此,TASTE再一次增加了TNK非劣效于rt-PA的信心,将TASTE加入荟萃分析后可以发现TNK在3个月mRS 0~1的预后方面具有明显的优效性。TASTE研究也将会加速目前在4.5小时内将TNK作为静脉溶栓的首选药物。
ANGEL-REBOOT研究旨在评估急性大血管闭塞(LVO)取栓再通失败(eTICI 0-2a)或处于再闭塞高风险(残余狭窄>70%)的情况下,补救性血管成形术(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相较于标准治疗(继续或终止取栓)的疗效与安全性。试验采用多中心、开放标签、终点盲法、随机对照设计。
1.年龄≥18岁,发病前mRS 0-2分,本次发病后NIHSS≥6分,发病时间在24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2.影像学标准:基于CT或DWI的ASPECTS≥6分(前循环)或pc-ASPECTS≥6分且桥脑-中脑指数<3分(后循环);
3.造影标准:责任血管为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M1段、椎-基底结合部或基底动脉闭塞,使用支架和/或抽吸取栓尝试1~3次后仍然未实现再通(eTICI 0-2a)或责任血管有严重的固定性狭窄(狭窄率>70%),经术者判定闭塞的动脉符合补救治疗要求的患者。
1.有占位效应的大面积脑梗死
2.取栓术前有颅内出血或取栓术中有颅内血管穿孔的征象。
本研究共纳入348例发病24小时内的急性LVO经机械取栓再通失败(eTICI 0-2a)或残余严重狭窄(>70%)的患者,实际入组约95%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CAD)-LVO。
补救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的主要结局(90天mRS评分)组间无统计学显著的差异(common odds ratio 0.86 , P=0.41),两组的死亡率相似(11% vs 10%),但补救治疗组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5% vs 1%)、PH-2型出血(3% vs 0%)和手术相关动脉夹层(14% vs 3%)的风险更高。
和标准治疗相比,补救成形术未能进一步改善90天内的临床预后和影像疗效指标;相反,补救成形术可能会增加术后24小时症状性颅内出血和PH-2型出血以及术中血管夹层并发症的风险,本研究结果暂不支持急性LVO患者取栓术后实施额外的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
ANGEL-REBOOT是全球唯一一个专门针对ICAD-LVO血管内治疗设计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欧洲卒中组织(ESO)更新发布了关于ICAD的治疗指南,该指南对ANGEL-REBOOT研究寄予了期望,它指出在中国正在进行的这项研究是全球唯一一个专门针对ICAD急诊血管内治疗设计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该试验结果将会为急性大血管闭塞取栓后残留严重狭窄(≥70%)或再通失败(1-3次取栓后eTICI 0-2a级)且术者判断可行血管成形的患者,采取急诊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进行血管成形补救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增添关键性证据。
TRUTH研究是一项前瞻性、观察性、整群平行组研究,旨在评估在血压超过指南阈值(185/110mmHg)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溶栓前主动降血压策略是否可以带来良好预后。
该研究于2015年1月1日开始,由于入组速度下降(归因于COVID-19大流行)和资金限制,于2022年1月5日提前终止。在终止时,总共纳入了来自37个荷兰卒中中心的1052例患者,其中包括来自27个使用主动降压策略中心的853例患者和来自10个使用非主动降压策略的中心的199例患者。主要结局90天mRS位移分析显示,主动降压并不能改善90天mRS[校正后OR(aOR)1.27(95% CI 0.96–1.68)]。与非降血压策略相比,主动降血压策略与可能的不良预后[mRS 2-6;aOR 1.34; 95% CI (0.91-1.97)],致残率或死亡[mRS 3-6; aOR 1.38; 95%CI (0.84-2.25)]风险增高有微弱的相关。
次要结局分析显示:主动降血压组(94%)接受静脉溶栓的患者比例高于非降血压组(52%;p<0.0001),中位入院至溶栓更短(35分钟vs 47分钟;p<0.0001)。与非降血压组相比,没有观察到主动降血压组有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几率增加[5% vs 3%;aOR 1.28(95% CI 0.62–2.62),p=0.24]。
在对年龄、性别、NIHSS评分进行的探索性亚组分析中,主动降压治疗与强化治疗相比均未明显改善预后。
在这项针对血压超过静脉溶栓指导阈值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中,研究者观察到与不主动降压治疗相比,尽管进行主动降压治疗的患者接受静脉溶栓的比例更高且DNT更短,然而两者在90天功能结局方面没有差异。虽然此研究结果出乎意料且与国际指南相矛盾,然而既往的多项大规模RCT均未证实积极降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研究再一次强调了急性缺血性卒中血压管理的复杂性,并再次提示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进行再灌注治疗前应当谨慎降压。
综合整理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神经《华山特约》专题、神经介入在线、Lancet Neurology官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