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三位肺癌领域专家围绕诊疗进展与临床实践展开深度探讨,现将核心要点整理如下。
陈宏斌教授强调肺癌病理分类与精准评估
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85%,含腺癌、鳞癌等)和小细胞肺癌(15%,恶性程度高、生长快)。腺癌多见于女性及非吸烟者,具有贴壁生长、微乳头型/实体型亚型预后差异显著的特点,需通过TTF-1、NA等免疫组化标志物确诊。基因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至关重要,如东亚人群EGFR突变率达50%,为靶向治疗提供关键依据。合并慢阻肺患者需多学科会诊(MDT)制定方案,并全程监测FEV1、弥散功能等肺功能指标。
汪巍教授聚焦复发耐药与治疗策略
复发原因包括微转移病灶、切缘阳性等,耐药机制涉及旁路激活、肿瘤转化等。局部复发或寡转移灶可采用手术/放疗控制,广泛转移则需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全身干预。新辅助治疗适用于局部晚期可切除、驱动基因突变及高危复发人群,可缩小肿瘤、降低分期,提高根治性。MDT团队通过综合评估病情、体能状态及并发症,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许斌教授阐述靶向治疗与患者教育
三代靶向药物(如FLAURA、ALEX研究)在EGFR/ALK阳性患者中展现显著生存优势。ALK阳性患者发病年龄轻、易转移,需精准靶向治疗并动态调整方案。患者教育强调“好药先用”理念,结合线下科普与线上宣教提升疾病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引入MDT模式实现综合治疗。
三位专家一致认为,肺癌诊疗需基于病理分型、基因检测及多学科协作,兼顾治疗精准性与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严谨的学术支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