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小儿肺热咳嗽,如何选用中药口服液(糖浆)?

2024-12-19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非原创

小儿因其器官及功能未发育成熟,自身的免疫系统不健全,很容易因外感风热或风寒引起咳嗽。若治疗不当或者患儿体质虚弱,风寒没有及时发散 ,延误时间,导致风寒郁久化热,以致肺气宣降失常,引起风热犯肺,表现为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口渴、头痛、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面对琳琅满目的药物,如何选用清泻肺热、化痰、平喘的中成药口服液(糖浆),用法用量多少才恰如其分?本文介绍几种常用的口服液(糖浆)的功效及用法用量。


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


功效:清热宣肺,平喘,利咽,


用法用量:1~2岁一次服3~5ml,3~5岁一次服5~10ml,6~14岁一次服10~15ml。一日3次。


适合:发热、喘息、咳嗽、咽痛患儿。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利咽


用法用量:1岁以内一次2.5~5ml,1~3岁一次5~10ml,3~7岁一次10~15ml,7~12岁一次15~20ml。一日3~4次。


适合: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扁桃体肿大患儿。


小儿咳喘灵口服液


功效:宣肺、清热、止咳、祛痰


用法用量:2岁以内一次2.5ml,3~4岁一次3.75ml,5~7岁一次5ml。一日3~4次;


适合:发热、咳嗽、喘息、痰多的患儿。


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


功效:清热宣肺、平喘,利咽 


用法用量:1~2岁一次3~5ml,3~5岁一次5~10ml,6~14一次10~15ml。一日3次。


适合:发热、喘息、咳嗽、咽痛的患儿。


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用法用量:1岁以内一次3ml,1~5岁一次10ml,5岁以上一次15~20ml。一日2~3次。


适合:发热、痰多、咳嗽、喘息的患儿。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


功效: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用法用量:1~3岁一次10ml,一日3次;4~7岁一次10ml,一日4次;8~12岁一次20ml。一日3次。


适合:发热、咳嗽、痰多、喘息的患儿。


急支糖浆


功效: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用法用量:1岁以内一次5ml,1~3岁一次7ml,3~7岁一次10ml,7岁以上一次15ml。一日3~4次。


适合:发热、咳嗽、有痰的患儿。


百咳静糖浆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用法用量:1~2岁一次5ml;3~5岁一次10ml。一日3次。


适合:发热、痰多、咳嗽、喘息的患儿。


肺力咳合剂


功效:止咳平喘、清热解毒、顺气祛痰。


用法用量:7岁以内一次10ml,7~14岁一次15ml,一日3次。


适合:喘息、痰多、发热的患儿。


小儿止咳糖浆


功效:祛痰,镇咳。


用法用量:2~5岁一次5ml,2岁以下酌情递减,5岁以上一次5~10ml;一日3~4次。


适合:痰多、咳嗽的患儿。


服用治疗风热止咳的注意事项


用药前请摇匀。


风寒感冒咳嗽者不宜使用。


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或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若同时使用多种药品,在使用止咳药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1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口服液或糖浆


小儿服药,家长应监护,不可盲目加量服用。


END


转自:基层医界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