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薛亚军 张萍
左心室血栓(LVT)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严重并发症,在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发生率高达9.1%。血栓脱落可导致卒中、系统性栓塞甚至死亡。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虽为一线治疗,但需频繁监测INR(国际标准化比值),且易受药物和食物相互作用影响。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如利伐沙班,因剂量固定、无需监测,成为潜在替代选择。那么,利伐沙班能否在疗效与安全性上匹敌华法林?
202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上,来自巴基斯坦国家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教授、首席研究员Jehangir Ali Shah博士发表了RIVAWAR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提示,利伐沙班在解决左心室血栓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均与华法林相当,且在死亡率、缺血性卒中或大出血方面未见显著差异。
RIVAWAR试验(NCT04970576)是由巴基斯坦国家心血管病研究所(NICVD)发起的单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非劣效性试验。纳入261例患者(男性占比80%,平均年龄55岁),其中90%为STEMI患者,94%存在严重左室功能障碍(LVEF≤35%),85%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配至利伐沙班组(20 mg/d)或华法林组,联合抗血小板治疗三个月。
主要终点为12周时经超声心动图证实的左心室血栓完全溶解率。
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率、缺血性卒中、主要出血事件。
两组血栓完全溶解率高度接近(利伐沙班95.8% 对 华法林96.6%,P=0.999),满足非劣效性假设(预设非劣效界值7%)。
不同性别、年龄、心肌梗死类型及左室射血分数亚组中,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均一致。
1. 利伐沙班在3个月时的血栓溶解率与华法林无显著差异,验证了其作为替代方案的可行性。
2. 利伐沙班固定剂量、无需INR监测,可简化治疗流程,提高患者依从性。
3. 两组出血与血栓事件风险相当,打破“新型抗凝药更易出血”的传统担忧。
1. 单中心与开放标签设计:可能引入选择偏倚和评估偏倚,需多中心双盲试验进一步验证。
2. 仅观察至3个月,缺乏长期血栓复发及远期预后的数据。
3. 纳入患者以巴基斯坦男性为主(79.3%),可能限制结论外推至其他人群。
RIVAWAR试验证实,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血栓患者,利伐沙班在3个月内的疗效与华法林相当,且安全性良好。这一发现为临床提供了更便捷的抗凝选择,尤其适用于INR监测困难或华法林不耐受的患者。未来研究需关注长期疗效、不同DOAC药物的比较,以及在高危人群(如女性、非STEMI患者)中的适用性。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医师,清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北京市卫健委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骨干人才
擅长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及高血压的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高脂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科研重点在冠状动脉微循环机制研究、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智慧体系建设、心脏瓣膜病智能辅助系统研发等,以第1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清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清华大学-丰田联合研究院跨学科专项课题、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扬帆”计划等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美国Mayo Clinic及Cedars sinai医学中心访问学者,曾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CSC临床技术创新奖、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等
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信息化学组委员及秘书,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数智健康分会秘书长,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冠心病专业组副组长,北京市昌平区心血管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副主任,北京健康教育协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数字诊疗分会常务委员,AACNAP、AVVC、EACVI、HFA等国际心血管学术委员会会员等。担任《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Robotics and 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杂志编委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心血管中心主任,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擅长心律失常诊治,疑难心血管疾病诊治,在心脏性猝死防治、遗传性心律失常领域贡献突出
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数智健康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心律心电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技术交流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心血管能力提升委员会秘书长等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执行主编、《ESC cardiovascular》副主编、《PACE》、《Cardiology Discovery》、《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杂志》、《中国起搏与电生理杂志》、《中华心力衰竭与心肌病杂志(电子版)》、《中华老年多器官杂志》、《临床心电学杂志》等编委
已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论著5部,高教出版社《内科学》副主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973子课题等基金资助。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奖等
曾获 “人民好医生”“白求恩式好医生”“中国杰出起搏贡献奖”“21世纪中国心电贡献奖”“首都最美巾帼奋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心律失常科普首席专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