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QL1706 (anti-PD-1 IgG4/CTLA-4 antibody) plus chemotherapy with or without bevacizumab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multi-cohort, phase II study
QL1706(抗PD-1/CTLA-4抗体,混合抗体)联合化疗±贝伐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项多队列Ⅱ期研究
发表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40.8)
通讯作者:张力 方文峰
第一作者:黄岩 杨云鹏 赵媛媛 赵洪云 周宁宁
主要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2024年1月29日,张力教授、方文峰教授团队的肺癌免疫治疗成果“QL1706(抗PD-1/CTLA-4抗体,混合抗体)联合化疗±贝伐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项多队列Ⅱ期研究”在线发表在医学权威期刊《信号转导和靶向治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作为肺癌免疫治疗的新方案,该研究有望引领肺癌免疫治疗新浪潮。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性抗肿瘤治疗经历了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创新变革,使得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不断延长。PD-1/PD-L1和CTLA-4抑制剂作为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生存获益。然而,这些治疗方法也面临着安全性问题的挑战。
EGFR-TKI目前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疗法。尽管初始客观缓解率(ORR)较高,但肿瘤最终均会耐药。耐药后化疗或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生存获益有效。存在临床未满足的需求,急需要新药、新方案的加入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获益。
根据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和前期试验证据,本试验旨在研究双重免疫疗法加化疗(2或4个周期)联合或不联合贝伐单抗随后维持免疫治疗是否会提供持久的缓解和生存获益。
QL1706是一种新型抗PD-1 IgG4和抗CTLA-4 IgG1组合抗体,可同时阻断PD-1和CTLA-4两个靶点。I期研究中,QL1706在包括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内的晚期实体瘤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因此,这项多队列Ⅱ期研究评估了QL1706联合化疗(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野生型和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该试验共筛选112例患者,其中91例入组。根据基因型,患者被纳入五个不同的队列(队列1~4,EGFR野生型;队列5,EGFR突变型并既往使用EGFR–TKI出现疾病进展)。
研究结果显示,QL1706联合化疗±贝伐珠单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表现出令人鼓舞的活性,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野生型患者中ORR为4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6.8个月,并且缓解持续时间可观,尚未达到中位持续缓解时间(mDOR)。应答者的中位免疫缓解持续时间(iDOR)为11.5个月。这些结果为QL1706的疗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未发生4级或5级不良反应。
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型患者,尽管经历EGFR-TKI治疗后进展,QL1706联合贝伐珠单抗化疗展现出良好的缓解率(ORR=54.8%)和mPFS(8.5个月),与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和贝伐珠单抗相比,具有潜在的优势。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型患者中,18例(58.1%)患者经历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最常见的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9%);谷草转氨酶(AST)升高(25.8%);谷丙转氨酶(ALT)升高(22.6%)等。其研究结果为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主任导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肺癌首席专家,中国抗癌协会(CACA)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临床研究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精准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主任医师
中肿国家重点实验室PI 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青年人才”
“广东省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青年拔尖人才”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委员
CSCO鼻咽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青委会副主委
广东省医学会精准医学与分子诊断专委会副主委
广东省临床医学会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专委会副主委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中国医学论坛报 胡岳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