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清达颗粒与缬沙坦胶囊治疗中国1级低中危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心血管临床研究展播

2025-03-22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清达颗粒缬沙坦胶囊治疗中国1级低中危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随机、双盲、双模拟、非劣效性、多中心试验

Efficacy and safety of Qingda granule versus valsartan capsule in Chinese grade 1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low-moderate risk: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double dummy, non-inferiority, multi-center trial

发表期刊:《药理研究》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IF: 9.1)

通讯作者:付长庚、龙霖梓

第一作者:曲华

主要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微信截图_20250322170004.png


推荐理由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本项目基于陈可冀院士学术思想,系统梳理高血压病因病机,创制新方药清达颗粒,针对1级高血压(低中危)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其降压效果与缬沙坦相当,且停药后血压维持更平稳。


研究解读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形成确有疗效的高血压中医防治方案是当前临床的重大需求。项目传承陈可冀院士学术思想,系统梳理高血压的中医病因病机特征,形成了干预高血压1级(低中危)的新方药——清达颗粒,并开展了清达颗粒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具体工作如下。


(1)系统挖掘整理陈可冀院士辨治高血压经验,明确了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认为“阴虚阳亢、心肝火盛”为高血压发病的关键病因病机,风、火、痰、瘀、虚是高血压的关键病理因素,并指出肝阳上亢是疾病早中期的病机特征。针对这一关键病机,创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清达颗粒。全方由天麻、钩藤、黄芩、莲子心组成,具有清肝热、平肝阳、舒达肝气之功效,主治高血压前期、新发1级高血压证属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的患者。


(2)针对高血压1级(低中危)这一高血压防控的关键阶段,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共纳入552例1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清达颗粒组与缬沙坦组,干预4周,随访4周。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期间,清达颗粒降压作用与缬沙坦疗效相当;停药4周后,清达颗粒组的血压维持平稳,优于缬沙坦组。此外,清达颗粒可显著降低肝阳上亢中医证候积分和汉密尔顿焦虑评分,能够有效缓解眩晕、头痛、心烦易怒、腰膝酸软、耳鸣、心悸、焦虑障碍等高血压相关症状。研究证明清达颗粒具有长效降压优势,为高血压1级(低中危)间歇给药提供了可能,为清达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高级别循证证据。


3)后续发表基础研究部分,分析鉴定了清达颗粒173个化学成分及112个入血成分,构建清达颗粒有效成分-高血压疾病靶点的复杂作用网络,提示清达颗粒具有调节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调节钙稳态等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紧张素Ⅱ埋泵刺激等多种高血压模型,验证了清达颗粒降压疗效,并证实清达颗粒可通过调控TGF-β1/Smad2/3p53NF-κB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降压及靶器官保护作用。该研究以“Qingda Granule Attenuates Hypertension-Induced Cardiac Damage via Regulating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Pathway”发表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IF:2.2)。

  
上述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60余篇,代表性文章有:

1. Efficacy and safety of Qingda granule versus valsartan capsule in Chinese grade 1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low-moderate risk: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double dummy, non-inferiority, multi-center trial.(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IF:9.1,JCR Q1)

2. Qingda granule attenuates cardiac fibrosis via suppression of the TGF-β1/Smad2/3 signaling pathway in vitro and in vivo(BIOMED PHARMACOTHER,IF:6.9 JCR Q2)

3. Qingda granule alleviate angiotensin ⅱ-induced hypertensive renal injury by suppress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ion through NOX1 and NF-κB pathways(BIOMED PHARMACOTHER,IF:6.9,JCR Q2)

4. Qingda Granule Attenuates Angiotensin II-Induced Renal Apoptosis and Activation of the p53 Pathway(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IF:4.4,JCR Q2)


专家点评

“清达颗粒防治高血压的循证评价及效应机制研究”项目是一项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科学价值的创新性研究。该项目基于陈可冀院士的学术思想,系统梳理了高血压的中医病因病机特征,提出了“阴虚阳亢、心肝火盛”为高血压发病的关键病因病机,并在此基础上创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清达颗粒。该研究不仅填补了目前市场上针对高血压1级(低中危)中成药的空白,还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首先,项目在理论方面具有创新性。通过系统挖掘陈可冀院士的临床经验,明确了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认为风、火、痰、瘀、虚是高血压的关键病理因素,率先总结出“阳亢→阴虚阳亢→阴虚→阴阳两虚→阳虚“的高血压证候演变规律,并指出肝阳上亢是疾病早中期的病机特征。针对这一关键病机,创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清达颗粒。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了清达颗粒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并开展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1级(低中危)提供了范式,体现了继承创新的理念。



其次,项目在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通过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项目组证实了清达颗粒在治疗高血压1级(低中危)患者中的长效降压优势。研究结果显示,清达颗粒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血压,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眩晕、头痛、心烦易怒等,且停药后血压维持平稳,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为清达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此外,项目在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分析清达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构建了清达颗粒有效成分-高血压疾病靶点的复杂作用网络,揭示了其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降压及靶器官保护作用的机制。这一研究不仅阐明了清达颗粒的科学内涵,还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体而言,该项目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清达颗粒获批国家1.1类中药新药Ⅱ期临床试验批件,还在20余家三甲级医院推广应用,为高血压的中医药防治提供了新的方案。未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清达颗粒有望在高血压的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做出重要贡献。


创新背后

高血压悄然影响着无数人的健康。陈可冀院士毕生致力于中医药的研究与实践,他的学术思想如同灯塔,照亮了团队前行的道路。团队在陈院士的指导下,由龙霖副主任医师和曲华主治医师带领的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科研团队,系统梳理了高血压的中医病因病机特征,提出了“阴虚阳亢、心肝火盛”为高血压发病的关键病因病机,并创制了清达颗粒。


清达颗粒不仅继承了传统中医药的精髓,更融入了现代医学的智慧。团队在无数个日夜中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为了验证清达颗粒的疗效,团队开展了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552例1级高血压患者参与了这项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清达颗粒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血压,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眩晕、头痛、心烦易怒等。更令人振奋的是,清达颗粒在停药后仍能维持血压的平稳,显示出长效降压的优势。这一发现为高血压1级(低中危)患者的间歇给药提供了可能,也为清达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高级别的循证证据。


在基础研究方面,团队也深入挖掘了清达颗粒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鉴定了173个化学成分及112个入血成分,构建了清达颗粒有效成分-高血压疾病靶点的复杂作用网络。研究发现,清达颗粒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调节钙稳态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降压及靶器官保护作用。


在这段充满艰辛与荣耀的旅程中,团队每一位成员都倾注了无尽的心血与智慧。他们用科学的态度、严谨的方法,诠释了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也为无数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作者信息
推荐专家付长庚.jpg
付长庚
通讯作者

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医杂志(英文版)》、《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编委。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教授、首都名中医史大卓教授,从事临床工作14年,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入选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获得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青年医学科技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青年创新人才奖,相关事迹被《科学中国人》作为封面人物报道。近年来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主持及参与各级课题15项,发表论文80余篇。


龙霖梓
通讯作者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六批北京市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常务理事,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杂志审稿人。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教授和首都国医名师徐凤芹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十余年。擅长治疗老年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失眠。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2项,主持院校级教育课题3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 SCI论文1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30余篇。编写专著 5部,执笔指南1部,获批软件著作权3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荣获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荣获中组部第十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工作优秀个人奖。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陈可冀院士的降压经验方清达颗粒的研发工作,并荣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通讯作者曲华.jpg
曲华
第一作者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

现就职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入选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北京市医师科学家培训项目、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中国中医科学院优秀青年人才等。担任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客座副主编,eClinicalMedicine(柳叶刀子刊)、Pharmacological Research、Phytomedicine等杂志审稿人。师从首都名中医史大卓教授,长期从事活血化瘀中药防治心血管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相关研究内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以第一/共一或通讯/共通讯作者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IF2023=9.3)、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IF2022=11.21)、Advances in Nutrition(IF2021=11.57)等发表SCI论文4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相继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7项课题,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奖项。



团队介绍

团队合影.jpg

在龙霖梓、曲华二位老师带领下,团队致力于将科研与临床实际问题相结合,推动多项医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自2010年起,团队开展了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研究工作,成功建立了宏观表征与理化指标相结合的诊断标准,并在全国20家医院推广,发挥了创新示范作用,相关成果荣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此外,团队成员们承担了陈可冀院士的降压经验方清达颗粒的研发工作,完成了多中心、前瞻性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推动该药获得二期临床批件,并荣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中医药新技术新方法交叉学科研究方面,本团队承担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攻关项目,筛选关键治疗靶点,开发了针对CMVD大鼠模型的靶向近红外光学-磁纳米探针,首次实现了在体无创评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申请了1项专利。团队还围绕冠脉微循环障碍、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等临床重大问题,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参与了北京市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科技援疆计划、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等10余项课题。团队将继续努力深耕,求实创新,医研并进,精诚致远,为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和人类健康贡献智慧与力量。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