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酸汤子”中毒事件已致8人死亡,黄曲霉原来是背锅侠,真凶终于浮出水面

2020-10-14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急诊

下面这张照片拍摄于2020年10月5日,11个人,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谁也想不到,照片中的9个人在一顿早餐后进了医院,6个人和拍照的人,都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微信图片_20201014105311.jpg

来源:新闻在线


李女士和丈夫张某也一起参加了聚餐,继7日晚张某不幸离世后,11日,在牡丹江红旗医院救治的62岁李女士也不幸去世。


至此,这起中毒事故死亡人数已升至8人。




这起惨案到底是如何引起的呢?




经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现场提取物检测,未查出氰化物(剧毒类)、有机磷类(农药类)、呋喃丹类(氨基甲酸酯类内吸性广谱杀虫剂)、安定类(催眠)、毒鼠强(鼠药类)等有毒物质,排除人为投毒可能。


经医院化验检测,食物中黄曲霉素严重超标,初步判定为黄曲霉素中毒。随后,黄曲霉毒素开始在网络上被口诛笔伐。


那么,真凶是它吗?


事件中居民食用的酸汤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冻一年,然而黄曲霉毒素产生的条件是,携带产毒基因的黄曲霉或寄生曲霉生长于25℃~32℃、80%~90%的相对湿度和一定的营养物质。


在冷冻条件下,细菌、霉菌会产生毒素吗?


事实上,黄曲霉的最低繁殖温度范围是6℃~8℃,在0℃以下不能产毒。 黄曲霉菌又是一种好氧微生物,它生长的最佳环境不是完全浸泡的地方,反而有点潮湿而又没有过多水的环境更适宜它的繁殖。 


所以这次事件中的食材中含有超标的黄曲霉毒素,极有可能是玉米或者玉米面本身就储存不当,在产生毒素后被做成了酸汤子,之后又被冷冻起来。


除此以外,黄曲霉毒素中毒后一般会在2~3周后快速发生中毒性肝病表现。


那么,黄曲霉会在极短时间内引起这种大规模的致死性中毒吗?专家也表示,即使事件中的食材黄曲霉素超标,也难以达到致死的剂量。


因此,导致此次食物中毒的未必就是黄曲霉素。




“真凶”浮出水面




随着进一步调查,真凶浮出水面!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该起事件为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这种可怕的米酵菌酸是什么?

 

微信图片_20201014105331.jpg

椰毒假单胞细菌


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中毒并不少见,全国均有分布。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


北方以酵米面制作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制作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米粉、薯粉等食品为主。

微信图片_20201014105348.jpg

这些食品的制作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


不要认为自己不吃这些传统饮食就没有危险,除了米面,它还常见于变质银耳、木耳


微信图片_20201014105352.jpg

鲜银耳一旦变质,极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食物中毒。1984年,山东东平县和河南郑州附近连续出现两次鲜银耳中毒,共有110人中毒,死亡9人。1988年河北省巨鹿县19人因鲜银耳中毒,死亡5人。为此,一些地方和部门专门有规定,鲜银耳不允许售卖!

微信图片_20201014105356.jpg


变质的黑木耳也不能小瞧。


2018年7月29日,浙江金华一家三口吃了浸泡2天的黑木耳出现中毒,其中7岁小女孩出现多脏器衰竭。




这种菌是怎么杀人的呢?




椰毒假单胞细菌会产生两种毒素——米酵菌酸(BA)和毒黄素(TF),对胃肠道黏膜还有神经血管等等都有很强的刺激。会造成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毒素还会透过胃肠道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造成全身各器官的损伤,包括肝、肾、心、脑等。


发病急,中毒潜伏期2~24小时。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体温一般不高,少数患者于发病后数小时有中等度发热。


继之实质脏器受到损害,肝脏受损最典型,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惊厥、休克、死亡。由于发病非常迅速,出现两个系统以上症状时,治疗上常常互相矛盾,无明显疗效,病死率极高。

      

为什么煮透后还会中毒?


米酵菌酸是酵米面的主要毒素,其耐热性强,经100℃煮沸甚至高压高热(121℃)也不被破坏,所以不论制成何种食品,也不论采用何种日常的烹调方法都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可引起重度食物中毒。


中毒多发生在什么季节、地区?


这种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季节变化时多见,尤其是夏、秋季节。温暖、湿润的天气,如果食物储存条件不好,有利于细菌大量生长繁殖。这时候,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就可能产生米酵菌酸,引起人畜中毒,多发生在农村,特别是山区、半山区等以玉米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区,城镇偶见。


酵米面食品进食量多,发病率高,病死率也高,其中小儿、年老、长年体弱多病者极易死亡


如何诊断?


一般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首先是看有没有吃过酵米面食品,有没有出现上面说的那些中毒症状,甚至出现多器官衰竭,同时排除其他原因的急性食物中毒,基本上就可以判断是这种情况了。    


发生中毒后该怎么办?


如果出现了中毒症状,出现中毒症状后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马上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咽喉部催吐,并进行洗胃和导泻,尽早、尽快地排出毒物。凡吃过同种食品的人,不论是否发病,一律送医院检查对症治疗。


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


来源:科普医哥综合整理自中国医学论坛报、蝌蚪五线谱、营养师顾中一、饮食参考、福建疾控、龙视新闻在线、哈尔滨日报、黑龙江新闻广播、 锦州爆料、果壳。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