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4 CSCO指南会 | 李宁教授:创新药物引领卵巢癌治疗格局不断优化

2024-05-01作者:CMT琳资讯
原创



为积极推动我国临床肿瘤学事业的发展、提高临床肿瘤医师的临床与科研水平,进一步促进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诊疗指南的制定和推广,2024年CSCO指南大会将于4月26-27日在济南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会议由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最新版CSCO指南将在本次会议发布。


为了解指南更新要点、推广指南应用,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开展跟着“国家队”学CSCO诊疗指南(2024版)专项活动。会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宁教授接受专访,对妇科肿瘤领域当前存在的诊疗难题和《CSCO卵巢癌诊疗指南》的更新方向进行了解读。








专家简介









访谈精粹

video

近年来,妇科肿瘤领域取得了极大进展,您认为目前妇科肿瘤还存在哪些诊疗难题尚未解决?




妇科肿瘤领域确实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作为妇科肿瘤中病死率最高的卵巢癌,最显著的两个问题是:


一,难以早期发现。卵巢的诊疗存在3个70%的数据,对于卵巢上皮癌而言,70%的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将近90%,但是在没有PARP抑制剂的时代,到了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到50%。可见早期和晚期发现并诊断的患者结局差别很大,所以实现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将极大改善卵巢癌患者的预后。这一难题在国际国内都有广泛的探索,但是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所以,早期诊断对于卵巢癌而言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需要我们去做更多的工作来解决。


卵巢癌面临的另外一个难题是化疗耐药。在PARP抑制剂已经广泛应用的时代,化疗耐药以外还有PARP抑制剂耐药。因此,各种药物耐药的难题迫在眉睫。在临床中可以看到,如果患者对化疗非常敏感,即使是在没有PARP抑制剂的时代,也可以有5年或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复发。但是一旦复发、耐药,患者的治疗选择就很少,即便现在有很多新药临床研究可以尝试,但是总体疗效提升仍有限。所以,如果将来可以克服耐药问题,未来卵巢癌的治疗效果将会更好。


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其早期诊断尚不存在难题。宫颈癌有很好的筛查方法,无论是宫颈的脱落细胞学还是HPV感染都可以做到在宫颈癌前病变阶段就发现,HPV疫苗的接种也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对于宫颈癌,只要有防范意识、按期查体、适龄接种疫苗,都可以有效预防或早期发现。对于子宫内膜癌而言,它在早期阶段就有比较明显的症状:不规则出血、月经结束之后出血,都有助于早期诊断,所以这两种癌的主要问题是复发之后的管理


复发之后化疗或其他药物治疗的效果都比较有限,虽然免疫治疗在近些年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子宫内膜癌领域,免疫治疗在复发后治疗甚至一线治疗中的应用都取得了不错的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益的人群还相对有限,主要局限在错配修复缺陷人群,在子宫内膜癌总人群占比不超过三分之一,所以大多数患者耐药后治疗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的新药研发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上就是妇科肿瘤诊疗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诊疗难题。


随着新药的开发和临床研究的开展,卵巢癌的诊疗进展迅速,在《CSCO卵巢癌诊疗指南》的更新中,有哪些研究值得关注?




妇科肿瘤领域近年来取得了极大进展,尤其是在药物治疗方面,新药层出不穷,从前几年PARP抑制剂在晚期卵巢癌中的应用,到更多创新药物的研发,都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结局。比如,PARP抑制剂作为晚期卵巢癌一线化疗之后的维持治疗,使很多卵巢癌患者推迟了复发,降低了复发风险。


其他创新药物如ADC类药物,无论在妇科肿瘤领域还是在实体瘤领域,都引发了相当的关注,并且在其他瘤种中也已经有相关药物获批。这类药物以抗体为导向,把真正具有杀伤作用的细胞毒药物靶向肿瘤组织,从而更精准地发挥肿瘤杀伤作用。在妇科肿瘤领域,ADC类药物也取得了极大进展,在宫颈癌、卵巢癌领域都有适应证获批,当然这是在国外。但在我国相应药物的研发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本次卵巢癌指南的更新也会提到ADC相关药物,比如已经在FDA获批,今年也将在国内上市的靶向叶酸受体α的ADC药物,索米妥昔单抗。这个药物单药治疗铂耐药复发卵巢癌和传统化疗相比,疗效有明显的提升。对于叶酸受体α高表达即表达率70%以上的患者,药物效果相当不错,这也是卵巢癌领域ADC类药物的一大进展。


卵巢癌领域取得不错成果的另一方面还有免疫治疗,它在复发卵巢癌中开展了很多研究,包括单药治疗和化疗有效之后的维持治疗。虽然之前取得的结果并不亮眼,和传统治疗相比没有很大的提升。但在一线治疗领域,近期DUO-O研究的公布,显示在HRD阴性的患者中,化疗联合抗血管药物以及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三药联合的三药联合方案对比单药贝伐作为维持治疗有一定的疗效提升。但是这一疗效提升是以安全性也就是副反应的增加为代价的。所以在疗效提升的前提之下,我们还要考虑到更多药物的同时应用,会引起更多的临床反应,以及这些不良反应可能带来的停药风险。基于这一点,虽然免疫治疗在卵巢癌领域终于看到了阳性结果,但是在临床上究竟可以应用到什么程度,还有待临床实际应用的检验。这些是今年卵巢癌指南更新可能会涉及的主要药物。


当然,除了上述ADC类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之外,我们很熟悉的一个PARP抑制剂氟唑帕利,之前在铂敏感复发卵巢癌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今年研究进一步将氟唑帕利的应用推进到一线晚期卵巢癌治疗。FOCUS-1研究结果在刚刚结束的美国妇科肿瘤学会(SGO)年会中进行了发表,研究共设三个治疗组,安慰剂对照组、氟唑帕利单药组和氟唑帕利联合阿帕替尼组,和其他PARP抑制剂作为晚期卵巢癌一线治疗的入组标准基本一致,即做过减瘤手术,经过化疗之后能够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再进行氟唑帕利或氟唑帕利联合阿帕替尼联合治疗。这次公布的数据只涉及氟唑帕利单药对比安慰剂对照组的数据。和预期一致,氟唑帕利作为一个PARP抑制剂,前期结果非常扎实,在一线治疗方面也给晚期卵巢癌患者带来了PFS获益,复发风险明显降低,无论是在有BRCA突变的患者还是野生型患者,PFS较安慰剂对照组都有明显改善,具体数据也将在指南会中进一步交流。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药的研发也在广泛开展,因为它们还处于Ⅱ期研究阶段,所以目前还不能进入指南。比如对于低级别浆液性癌,针对这样发病率相对较低,化疗效果较差、复发之后缺乏治疗选择的癌种而言,今年SGO年会也公布了在这一人群中新药的临床研究结果,即RAF/MEK抑制剂联合FAK抑制剂,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疗效,对比既往化疗等传统治疗,客观有效率取得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这两种药物目前在我国仍不可及,且现在仍处于Ⅱ期研究阶段,还没有到可以更改指南的地步,我们仍期待其Ⅲ期结果的公布。


这些就是在本次指南会中可能会讲到的一些研究进展。


CSCO指南相较于国际上其他指南有什么特点?




CSCO系列指南独具特色。首先,每年都会定期更新,因为恶性肿瘤的治疗进展发展很快,指南如果不能跟随进展及时更新,其临床参考价值就会欠缺。CSCO专委会对指南的及时更新保证了指南对于基层医生临床实践指导价值的及时和准确。而且指南是“口袋书”的形式,大小刚好可以放在白大衣的口袋里,作为临床诊疗工作的参考书,查阅起来非常方便。


第二个特点是,指南采用表格这种简单易懂、一目了然的形式,对于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会有相应的注释、解读,所以查找临床问题比较方便。另外,还附有相应的参考文献,对于指南不够明确的地方还可以查阅相关文献原文,去更好地了解指南内容。


此外,CSCO指南并不是完全照搬国外指南,因为一些药物在国内外的可及性不同,作为指南推荐的原则之一,不太可及或者价格昂贵的药物暂时不会列入指南的Ⅰ级推荐。因此指南的编写还会参照目前国内的诊疗现状,以给国内的临床医生更好的指导。


CSCO系列指南的获取非常方便。CSCO会员可以直接在CSCO官方网站在线浏览,同时实体书在CSCO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官网都有相应的购买链接。对于不止需要单个瘤种指南的肿瘤科医生,也有相应的合订本指南推荐,用起来会很方便。现在肿瘤领域有很多新的治疗方法比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一类治疗方法在多个瘤种中都有应用,其管理和既往化疗、细胞毒药物等有很大区别。因此除了不同瘤种对应的诊疗指南,这种比较特殊的诊疗方法也有相应的指南,对于新药的临床应用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参考。我们在临床中会经常参考这些指南,比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应用的不同时间需要做什么检查,或出现不良反应时该怎样处理,指南都会给出相应的建议,让我们在临床中可以更加安全有效地为患者实施治疗,这也是专委会每年花大量精力更新指南来提升其临床参考价值的意义所在。


审阅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李宁

整理 |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黄琳琳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