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IDSC2020 | 吴德沛:畅谈血液病感染流行及诊治进展

2020-12-25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感染原创

2020年9月10日至13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IDSC)第六届学术大会在美丽的苏州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直面感染  合作共赢”。多学科大咖齐聚,共同探讨当前感染病诊疗难点,分享各自领域抗感染最新进展,以及自己的独到见解与珍贵经验,可谓干货满满的“抗感染”学术盛宴!

在学术报告环节,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教授以“血液病感染流行及诊治进展”为题进行了精彩汇报!

者: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吴德沛

1599828586(1).png


一、血液病患者存在诸多感染危险因素


血液病患者存在诸多感染危险因素,包括:

第一,疾病因素:血液病本身合并粒细胞减少,如急性白血病(A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如多发性骨髓瘤(MM)、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第二,治疗因素:放化疗致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采用大剂量激素、环孢素A(CsA)、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LG)/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单抗、肿瘤靶向药。

第三,骨髓移植:预处理致骨髓空虚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免疫抑制剂。

第四,防御屏障破坏:肿瘤组织侵犯破坏黏膜组织,放化疗导致黏膜屏障破坏,以及各类穿刺插管术均可导致防御屏障破坏。

血液病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

①病灶隐匿,发热可能是唯一的症状;

②起病急骤,易在2~4天内发生严重的细菌感染,脓毒血症;

③临床表现不典型,不易形成局部化脓病灶;

④败血症、重型肺炎等严重感染发生率高,易发生混合感染。

我国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感染情况尤为严重。

一项回顾性研究调查了我国血液科1999~2006年1659例住院患者发生细菌和真菌感染情况。结果显示,总感染发生率为24.4%,医院感染约为社区感染的10倍(22.1% vs 2.3%)。

本团队于2012~2013年发表的一项国内研究(n=538)显示,总体医院感染为14.1%,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院内感染率更高。

二、血液病细菌感染流行和诊治进展


2008~2011年苏州大学附一院血液科感染病原菌检出率结果(n=562)显示,血液科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60.9%),其中大肠埃希菌为第一位致病菌(22.2%),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13.0%)。具体数据如下图所示。

1.jpg


2014~2015全国11家血液病中心的多中心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粒缺伴发热患者感染G-占比达70%以上。

全球血液科患者面临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严峻挑战。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已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粒缺感染患者检出菌中碳青霉烯类耐药情况严峻:一项纳入全球1995~2016年来自21个国家共计30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缺少患者感染G-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最高可达53%(2%~53%,平均9%)。

中国CRE感染形势同样严峻,血液科CRE感染情况不容乐观。2014~2015年江苏省三级医院血液科病房数据显示:CRE共检出123株,占所有肠杆菌科菌株的6.7%。

粒缺伴发热的诊断需要十分重视临床资料采集。首先,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是对患者进行感染评估时的基本工作;其次,粒缺伴发热患者的炎症症状和体征往往减弱或缺乏,发热常为严重潜在感染的唯一征象;最后,应重视血培养,至少行两套培养检查(外周+导管或2出外周静脉)。

早期发现并早期治疗是关键。粒缺伴发热患者的抗感染诊治流程如下图所示。

2.jpg

此外,还要积极筛查和识别CRE、CRAB、CRPA等耐药菌感染高危患者。

缺患者多重耐药感染的评估和治疗时机如下图所示。

3.jpg

“三剑客”:黏菌素、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对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对于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敏感率为85.1%、替加环素为93.3%、硫酸粘菌素为96.2%。


三、血液病真菌感染流行和诊治进展


我国的一项在35家血液中心开展的多中心、前瞻性、现状观察研究显示,血液病患者最主要的致病菌为曲霉菌和念珠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曲霉菌感染比例70.6%。其中,侵袭性真菌感染(IFD)发生率为7.7%,其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IFD发生率显著高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

4.jpg

在血液病真菌感染流行病学变迁方面,酵母菌检出率有所下降,而毛菌霉、隐球等罕见菌检出率上升。

从2005年到2020年,中国《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的发展经历多次变迁,如下图所示。

5.jpg

胸部CT仍是血液科最重要的真菌感染诊断工具。曲霉菌感染的特征性改变包括:晕轮征、空气新月征和空洞,是诊断曲霉菌感染的重要标志。毛霉菌感染表现为反晕征。CT非特征性改变以气道侵袭为主,CT特征性改变以血管侵袭为主。

6.jpg

对于感染病,过去是经验性治疗,也就是发热驱动的治疗,现在更多的是诊断驱动的治疗。与细菌一样,真菌耐药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但临床对其认知尚浅,有待更多的探讨。

四、血液病病毒感染流行和诊治进展


病毒感染是移植相关死亡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单纯疱疹病毒(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腺病毒等。

对于病毒感染,传统的治疗策略包括:降低免疫抑制剂、抗病毒药物、CD20单抗。此外,也有一些新的治疗策略在探索中,如过继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以及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PD-L1免疫治疗。

五、机遇与展望


感染性疾病防治进入精准时代,一些新的技术,如微流控芯片检测技术、NGS二代测序技术、核酸质谱和数字PCR都在发展中。而无菌部位病原体培养仍然是诊断感染相关性疾病的金标准!

2016年一项系统性回顾研究显示,通过粪菌移植(FMT)治疗艰难梭菌感染(CDI)成功率约83%~100%,FMT是治疗复发、难治性CDI的高效手段。苏大附一院血液科采用FMT治疗8例类固醇难治胃肠道急性GVHD初步研究,其中部分患者合并CDI。结果显示,接受FMT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都得到改善,细菌富集,微生物群落结构重;无进展生存率优于未接受FMT的患者。

最后,吴教授强调,多学科会诊对于感染性疾病诊疗非常重要,期待微生物、药学、影像学等多学科共同合作,大数据、技术的更新也能帮助改善感染病诊疗模式。

(中国医学论坛报整理发布,转载须申请授权。注:中国医学论坛报IDSC官方合作媒体)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