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重医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段均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Intensive Care Medicine《重症监护医学》(IF=29.6,Q1)发表文章“Low versus high 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in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for 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低对比高呼气末正压无创通气治疗低氧性呼吸衰竭: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该成果揭示了高呼气末正压通气可以提高患者的氧合指数,并降低患者无创通气治疗失败率。
重医附一院呼吸治疗师段均为独立通讯作者;重医附一院呼吸治疗师段均,达州市中心医院呼吸治疗师刘小毅,重医附属永川医院呼吸治疗师舒韦韦,重医附一院副主任医师田时静、副主任医师杨明金、呼吸治疗师马梦怡,为共同第一作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无创通气广泛应用于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中,是重症监护室的重要呼吸支持措施。但无创通气治疗失败率高,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平均治疗失败率约40%,而治疗失败将导致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6.7倍。如何降低无创通气治疗失败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研究团队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380例无创通气患者,随机分成低呼气末正压治疗组(190例)和高呼气末正压治疗组(190例)。结果显示,高呼气末正压通气策略降低患者28天无创通气治疗失败率11.1%,改善3天内氧合指数31mmHg,并发症相关指标包括无创通气不耐受、呕吐、误吸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此项研究首次在国际上提出采用面罩或鼻罩无创通气实施高呼气末正压通气的可行性,从安全性和有效性两方面证明了高呼气末正压通气策略的临床价值,为无创通气治疗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治疗参考。但亚组分析揭示,仅部分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能从高呼气末正压通气中获益,后续研究需进一步确定获益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理学机制。
专 家 简 介
段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技师,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学组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装备委员会学组委员,重庆市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
研发无创通气有效性评价量表,提出高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策略在低氧性无创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等技术。获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高影响力呼吸学术论文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Intensive Care Medicine,Critical Care等杂志发表SCI论著40余篇 ,其中IF>10分4篇。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