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一文读懂!甲状腺癌术后碘-131治疗适应证有哪些?

2021-02-04作者:cmt佳玲资讯
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非原创


2019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的甲状腺癌指南2019年第1版和第2版中指出,甲状腺癌细分为以下六种病理类型,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型及数个亚型),甲状腺滤泡癌,许特尔细胞癌(Hiirthle细胞癌),低分化型甲状腺癌(5%),甲状腺未分化癌,甲状腺髓样癌。其中,前四类病理类型属于分化型甲癌,病灶细胞能够摄取-131,尤其是甲状腺乳头状和滤泡状癌,术后可考虑-131治疗,效果显著。


然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不摄取碘-131,不能进行术后碘-131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占到所有分化型甲状腺癌的95%,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对比2018NCCN和2019版NCCN甲状腺癌指南,发现2019版在甲癌术后-131治疗适应证方面有一点小小的变更。


因此,本文结合2019版NCCN甲状腺癌指南,主要分析哪些情况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需要做-131治疗。

(点击查看大图)

一、满足以下所有条件者,不推荐做碘131治疗:

微信图片_20210203170642.jpg


  • 病理类型为典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

  • 原发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

  • 病灶未突破甲状腺包膜(包膜完整)

  • 单病灶或多病灶(所有病灶直径之和≤1cm)

  • 抗体TgAb阴性

  • 术后未刺激状态下Tg <1 ng/mL(甲状腺全切除术后6-12周的Tg值)

  • 术后颈部超声阴性(颈部淋巴结未见异常) 

二、存在以下任一条,可选择性推荐做-131:

微信图片_20210203170644.jpg

  • 原发肿瘤最大直径2-4厘米

  • 高危病理学类型(低分化,高细胞型,柱状细胞型,图钉样细胞型.)

  • 淋巴管受侵犯

  • 颈部淋巴结转移

  • 多发病灶,其中一个病灶直径>1 cm

  • 术后未刺激状态下Tg <5~10 ng/mL(甲状腺全切除术后6-12周的Tg值)

  • 镜下发现肿瘤切除边缘阳性

  • 术后颈部超声阳性

但是,以上条件中的以下情况不需要-131治疗:

微信图片_20210203170647.jpg


  • T1b/T2(1-4cm)cN0甲状腺乳头状癌;

  • N1a (少于3-5个转移淋巴结,淋巴结内癌灶< 5 mm)甲状腺乳头状癌;

  • 尤其是在无干扰抗Tg抗体的情况下,术后Tg < 1 ng /mL。

微信图片_20210203170648.jpg

当个别临床因素的组合预测复发、远处转移或疾病特异性死亡的显著风险增加时(如原发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Tg、发病年龄),推荐使用-131。

1、基本信息。

年龄是AJCC/TNM甲状腺癌分期的重要参数。研究表明,年长者(年龄大于55岁)术后-131治疗生存获益更为显著。

2、病例亚型。

甲状腺乳头状癌有14个亚型。常见的高度侵袭性组织亚型包括高细胞型、柱状细胞型、图钉样细胞型等。如果病理报告提示有以上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治疗方案要更激进,手术后要尽早-131治疗。

3、肿瘤原发灶的大小。

原发灶最大径超过4cm,建议术后-131治疗。但是,临床上这种情况(肿瘤>4 cm)非常少见,多数病人的原发灶小于4cm,不可认为无须做-131治疗,此时要考虑到其他高风险复发的病理因素。

4、肿瘤原发灶的部位。

如果是双侧甲状腺有恶性肿瘤,则行甲状腺全部切除。如果是单侧甲状腺恶性肿瘤,是否腺叶切除或全部切除依据病情而定。但是,如果患者计划术后放射性碘-131治疗,则需行甲状全切。

5、肿瘤原发灶的数量。

多发病灶的患者复发率要高些,建议术后放射性-131治疗。

6、肿瘤原发灶的侵袭性。

病理报告如果提示有腺外侵犯、血管、神经侵犯、周围器官组织侵犯,肿瘤复发风险明显增高,甲状腺全切之后的碘-131治疗可降低复发率。

7、肿瘤切除边缘阳性。

此特征提示残留癌灶或甲状腺外浸润。应当考虑碘-131治疗。

8、肿瘤原发灶的BRAF基因突变。

阳性率为50%~60%。存在BRAF基因突变是否需要1311治疗,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但有研究提示,BRAF基因突变阳性,复发风险高。

9、病理颈部淋巴结转移(pN1)。

美国甲状腺学会(ATA)认为,病理颈部淋巴结转移数量大于5个,最大径超过3cm,属于中-高危复发风险,建议术后-131治疗。近来有大量数据表明,淋巴结病灶的结果侵犯似乎增加患者复发风险,因此也是决定-131辅助治疗的重要因素。此外,微小淋巴结转移(转移灶最大径不超过0.2 cm)是否要考虑-131治疗,需要更多数据来支撑。

10、临床颈部淋巴结转移(cN1)。

术前临床触诊及影像学手段(颈部超声、增强CT、PET/CT等)高度怀疑,且术后经过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建议术后放射性-131治疗。

11、复发性或持续性颈部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经历初始治疗(甲状腺全切+术后-131治疗),在随访期间发现可疑颈部淋巴结转移,再次手术(颈部淋巴结清扫)后病理证实为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否要做第二次碘-131治疗,需要综合评估来决定。

三、符合以下任一条件,必须做-131治疗。

微信图片_20210203170652.jpg


  • 肉眼下可见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

  • 原发肿瘤病灶直径>4 cm

  • 术后未刺激状态下的Tg>5~10 ng/mL

  • 淋巴结体积较大或淋巴结转移数量>5个

  • 明确或可疑远处转移者


因此,对于甲状腺癌术后是否需要采取-131治疗,以上内容可作为参考。


甲状腺Doctor平台发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