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注意!耳朵下这块不痛不痒的鼓包,可能是腮腺肿瘤

2021-12-22作者:cmt佳玲资讯
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非原创

医生,医生,我耳朵下面鼓起一个包!不痛不痒好多年了



您这是长了一颗腮腺肿瘤,需要手术治疗。


什么?肿瘤!良性还是恶心啊?治得好吗?医生救救我!!


这是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在查房时经常出现的对话。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聊聊什么是腮腺肿瘤?


顾名思义,来源于腮腺组织的良、恶性肿瘤都叫腮腺肿瘤。那么,腮腺又是什么呢?腮腺是体积最大的唾液腺,也就是分泌口水的器官之一,分泌的口水量约占总量的25%。腮腺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围绕着耳垂区呈一个不规则的椎体形。在腮腺的前缘,约有35%的人存在副腮腺,亦会出现肿瘤。

微信图片_20211214140709.jpg


腮腺肿瘤的发病情况


在唾液腺的不同解剖部位中,腮腺肿瘤的发生率最高,约占80%。良性肿瘤占大多数(约75%),恶性肿瘤只占少数(约25%)。良性肿瘤中以多形性腺瘤、沃辛瘤(又名腺淋巴瘤或乳头状淋巴囊腺瘤)、神经鞘瘤等最常见。恶性肿瘤多为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等。


腮腺肿瘤临床表现


腮腺良性肿瘤多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常系无意中发现,活动,无粘连,无功能障碍,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恶性肿瘤则多有疼痛症状,生长较快,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甚至浸润神经导致不同程度的面瘫。良性肿瘤中如多形性腺瘤,可在缓慢生长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出现生长加速,并伴有疼痛、面瘫等症状,应考虑恶变。

微信图片_20211214140716.jpg


腮腺肿瘤的诊断


可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细致的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常可初步判断腮腺肿瘤的性质。腮腺肿瘤术前一般不做活检,因为无论良、恶性肿瘤,均有发生瘤细胞种植的危险。如想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可考虑细针吸活检。采用外径为0.6mm的细针头,吸取少量组织,涂片做细胞学检查,判断肿瘤良恶性。但细针吸活检有其局限性,获取组织很少,少量组织的涂片难以概况肿瘤全貌,位置深的小肿瘤可能漏诊。因此腮腺肿瘤的确切诊断常依赖于肿瘤全部切除后的石蜡切片诊断。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大致可将腮腺恶性肿瘤分为三类:1.高度恶性肿瘤;2.低度恶性肿瘤;3.中度恶性肿瘤。

微信图片_20211214140721.jpg


腮腺肿瘤的治疗


腮腺肿瘤以手术为主,多数肿瘤,即使是良性肿瘤,包膜亦不完整,因此手术原则应从包膜外正常组织进行,同时切除部分或整个腺体。术中应尽可能保留面神经,并尽量减少机械性损伤。如术前已出现面瘫,或手术中发现面神经穿过瘤体,或为高度恶性肿瘤,应牺牲面神经,然后作面神经修复。


一般腮腺恶性肿瘤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不高,约15%左右。因此当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或不怀疑有转移者,原则上不做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但对高度恶性肿瘤患者,或临床上出现肿大淋巴结,并怀疑有淋巴结转移者,应考虑做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腮腺恶性肿瘤对放射线不敏感,目前亦未发现非常有效的化疗药物。因此单纯的放化疗很难达到根治效果。术后放化疗可作为腮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手段,以降低术后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


腮腺肿瘤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面瘫:面神经穿行腮腺,腮腺手术易造成面神经的损伤,可能出现口角歪斜,无法皱眉,额纹消失,闭眼不齐,鼻唇沟变浅等症状。术后可配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一般1-3个月面瘫症状会明显改善。如术中因肿瘤位置及性质牺牲了面神经,则会出现永久性面瘫。


2. 涎漏:即腮腺伤口内聚集口水致伤口延期愈合。因此腮腺肿瘤术后一般采用负压引流,并在拔除引流后继续加压包扎7-10天,嘱患者术后清淡饮食,不要食用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减少咀嚼运动以减少口水分泌,必要时可口服阿托品抑制口水分泌,并继续加压包扎。

3. 味觉出汗综合征:又称为耳颞神经综合征或Frey综合征。多在术后3~6个月发生,目前尚无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表现为当舌前2/3处受到味觉刺激,尤其酸性食物,或漱口、咀嚼可造成术侧耳前部、颞部和颊部皮肤血管扩张发热、潮红、出汗不适并有时会疼痛。其病因目前较公认的是神经迷走学说,认为是由于手术时切断腮腺区副交感神经纤维及分布与血管汗腺表面的交感神经纤维,术后发生神经断端错位生长所导致。有文献报道术中植入口腔生物膜阻隔相关神经可大大降低其发生概率。


总体来说,腮腺肿瘤以良性居多,治疗方式首选手术切除,术中注意保护面神经,恶性肿瘤必要时需牺牲面神经,并根据恶性程度及颈部淋巴结情况决定是否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及术后放化疗。


株洲市中心医院  平台发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