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大咖解惑,陈如冲教授谈FeNO与哮喘控制/症状管理关系

2024-01-24作者:阳平资讯

对于2型炎症驱动的哮喘来说,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可反应炎症过程、肺部炎症细胞聚集情况、支气管高反应等,故可辅助哮喘诊断。然而, FeNO水平与哮喘控制/症状管理有何关系?此外,无哮喘症状,但FeNO值异常升高患者又应如何管理?本期《中国医学论坛报》邀请到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的陈如冲教授,为我们解答这些问题。



FeNO水平与哮喘控制/症状管理有何关系?

陈如冲教授:FeNO值升高是哮喘气道2型炎症生物标志物之一,与哮喘恶化和急性发作有一定关系。


Th2、ILC2细胞等导致的IL-4和IL-13异常升高可促进气道上皮、巨噬细胞等细胞过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增加气道中NO(FeNO)含量1-2(见图1)。


作为一种反映气道炎症的生物学指标,FeNO具有测定简便、重复性好、非侵入性等优点,可用于辅助哮喘诊断与哮喘治疗与管理。


研究证实,基线高FeNO水平可以预测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后症状和肺功能改善。FeNO增高明显者对ICS的治疗反应性良好,症状、PEF和气道高反应性等指标的改善更优。此外,高FeNO水平是预测哮喘发作风险升高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影响哮喘发作或症状控制的因素较多,临床上结合肺功能、症状等多项指标来预测哮喘急性发作和控制水平可能会更为理想1


图1:FeNO在2型哮喘识别和疗效预测中的作用1-3.png

图1:FeNO在2型哮喘识别和疗效预测中的作用1-3

图注:NO 为一氧化氮;AHR 为气道高反应性;iNOS 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OS为嗜酸粒细胞;IL为白介素;IgE为免疫球蛋白E;Th2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2


无哮喘症状,但FeNO值异常升高患者如何管理?

陈如冲教授:FeNO升高是2型哮喘的常见生物标志物,可通过辅助回忆型提问确认是否存在症状,确认有症状者可考虑调整治疗方法。


FeNO升高是2型哮喘的常见生物标志物,通常提示呼吸道可能存在2型炎症1,4


FeNO升高是2型哮喘的常见生物标志物。对于症状稳定患者,FeNO值较高者的FEV1和气道阻塞的可逆性逐渐下降(图2)。即使没有症状,在FeNO值较高的情况下仍需慎重观察,查找FeNO异常升高的原因至关重要。


图2:FeNO值和气流限制的变化情况.png

图2:FeNO值和气流限制的变化情况


通过辅助回忆型提问来确认是否存在症状,如有,则需要考虑是否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主观判断是否存在症状可能会因不同的问询方法产生不同结果。在没有采用辅助回忆型提问时,有54.2%的哮喘患者认为自己无症状(图3)。然而,采用辅助回忆型提问后,69.3%的无症状患者自觉有症状。在采取措施前,应通过辅助回忆型提问仔细询问患者是否真的存在症状,如果确实存在症状,则需要考虑是否调整治疗方法。


3.png

图3:无辅助回忆型/辅助回忆型提问中自觉有症状的患者比例


专家寄语

FeNO作为一种2型哮喘的常见生物标志物,正确理解其在2型哮喘中的作用,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去判断病情,将有助于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希望能引起更多重视。






专家介绍




陈冲如.png

陈如冲 教授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导,过敏科副主任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PI;哮喘和慢咳学组组长;广东省科技厅呼吸健康国际联合实验室负责人;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大学学术声誉调查专家组成员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秘书;中国咳嗽联盟委员、学术秘书;中华预防医学会过敏分会常委、广东省呼吸健康学会过敏专委会主委等

  • 斯坦福-爱思唯尔呼吸领域全球高引学者(全球2%科学家)

  • 获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等成果奖励;

  • 获全国中青年呼吸学者精英、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广州市卫生重点人才、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 执笔或参编中国咳嗽诊治指南、难治性咳嗽诊治专家共识、ABPA诊治专家共识、奥马珠单抗应用专家共识等。

参考文献:

1.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及其在气道疾病诊治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1).

2. Escamilla-Gil JM, et al. Biomed Res Int. 2022 May 2;2022:5753524.

3. Sen P, et al. Cleve Clin J Med. 2023 Jun 1;90(6):363-370.

4. 2型炎症性疾病机制及靶向治疗专家共识(2022)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