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图片,参与病例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1型糖尿病突出的并发症,也多见于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经及时合理治疗可逆转的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
DKA造成死亡的原因包括低血容量休克、严重的低血钾、代谢性酸中毒、脑水肿。
DKA治疗过程中,经过血容量补充、胰岛素使用及纠酸治疗后,糖原合成加快、pH值上升,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移动,可发生严重低血钾, 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发生DKA时,红细胞糖化血红蛋白增加,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减少,使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高,血氧解离曲线左移。酸中毒时,血氧解离曲线右移,释放氧增加,起代偿作用。若纠正酸中毒过快,失去这一代偿作用,可使组织缺氧加重,引起脏器功能紊乱,尤以脑缺氧加重、导致脑水肿最为重要。
严重失水、血容量减少和微循环障碍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肾灌注量减少引起少尿或无尿,严重者发生急性肾衰竭;严重酸中毒、失水、缺氧、体循环及微循环障碍可导致脑细胞失水或水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补液可纠正失水,恢复血容量和肾灌注,有助于降低血糖和清除酮体。
补液总量约为体重的10%,补液速度应先快后慢,对于无心力衰竭的患者,在开始2 h内输入1000~2000 ml,随后补液速度取决于脱水程度、电解质水平、尿量等。
一般24 h内补足预先估计的液体丢失量,约4000~6000 ml;老年人及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注意减少液量及减慢输液速度,并严密监测血浆渗透压,可将补液量的1/3~1/2经口服补充。
血糖>11.1mmol/L时可补充生理盐水,如伴低血压或休克应联合胶体溶液,同时注意监测血钠;血糖≤11.1 mmol/L时,须补充5%葡萄糖并继续胰岛素治疗,葡萄糖加胰岛素有利于减少酮体的产生。
值得注意的是,尿酮在DKA缓解时仍可持续存在,因尿酮检测主要测定的是乙酰乙酸及丙酮;而血酮检测主要测定的是β-羟丁酸,若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血酮正常而尿酮阳性,则表明病情好转,DKA缓解。
一般采用小剂量短效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每小时0.1 U/kg),保持血糖每小时下降2.8~4.2 mmol/L,如在第1 h内血糖下降不明显,且脱水已基本纠正,胰岛素剂量可加倍。对于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可采用皮下胰岛素注射。
当血糖降至11.1 mmol/L时,应开始给予5%葡萄糖液,并按比例加入胰岛素(葡萄糖∶胰岛素 2~4∶1)。此后每1~2 h测定1次血糖,根据血糖下降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使血糖维持在8.3~11.1 mmol/L。
DKA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失钾,由于酸中毒可使细胞内钾外流,治疗前血钾水平不能真实反映体内缺钾程度,补钾应根据血钾和尿量。
在输液中,只要患者血钾<5.2 mmol/L且尿量≥40 ml/h,应静脉补钾;若血钾<3.3 mmol/L,应优先进行补钾治疗;当血钾升至3.3 mmol/L时,再开始胰岛素治疗。
每日补钾总量为4~6 g,应密切监测血钾。待病情好转,血钾正常,已能进食者可改为口服补钾。
DKA的发病基础是酮酸生成过多,非碳酸氢盐损失过多,在经过补液和胰岛素治疗后,脂肪分解受抑制,酮体产生减少,氧化增加,可产生碳酸氢盐,酸中毒即可自行纠正,故仅在pH≤6.9时考虑适当补碱治疗。
补碱宜少宜慢,一般先使用5%碳酸氢钠100~200 ml,依据pH及碳酸氢盐再决定以后的用量。当血浆渗透压很高时,可用1.25%碳酸氢钠等渗溶液(3份注射用水+1份5%碳酸氢钠)输注。此后每2 h测定1次血pH值,直至其维持在7.0以上。
休克
一般经补液即可纠正,如合并出血、严重酸中毒、低血钾、感染、心梗、肾上腺功能不全等,可使用全血或血浆代用品,同时避免血糖下降过快,如休克持续存在可考虑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升压药物。
感染
感染是DKA最常见的诱因,也可以是其并发症,其中呼吸道及泌尿系统感染最常见,应积极治疗。因DKA可引起低体温和白细胞升高,故不能单靠有无发热或血象来判断是否感染。对于昏迷者,不论有无感染的证据,均应采用适当的抗生素以预防和治疗感染。
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年老或合并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输液过多等可导致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应注意预防,一旦出现,应予相应治疗;血钾过低和过高均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应在心电监护下,尽早发现,及时治疗。若患者同时合并低钾和心力衰竭,可采取床旁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
肾衰竭
DKA引发的失水和休克,或原来已有肾脏病变,以及治疗延误等均可引起急性肾衰竭。如患者经治疗后数小时仍无尿应考虑肾衰竭,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另外需要注意排除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者常有的膀胱扩张、尿潴留。
脑水肿
病死率高,可能与脑缺氧、补碱过早过多过快、血糖下降过快过低和补液过多等因素有关。如DKA经治疗后,血糖有所下降,酸中毒改善,但昏迷反而加重,或虽然一度清醒,但出现血压升高、心率下降、氧饱和度下降、再次昏迷等情况,应警惕脑水肿的可能。治疗DKA时减慢纠正高渗及酸中毒的降糖速度和幅度亦可减少脑水肿的发生。
版权说明: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论坛报“领航计划”专项培训,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请联系【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申请授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