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4年11月13—16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办,江苏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六次学术会议在南京市举行。11月15日上午,全体大会3和全体大会4拉开帷幕,大会报告主题丰富,精彩纷呈,为与会学者奉上了一场学术盛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院士以“糖尿病防治体系的建立及实践”为主题进行了精彩报告。
贾伟平院士分享精彩报告
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近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已高达11.9%,且发病日趋年轻化,农村人群患病率快速增长。糖尿病可以导致视网膜、肾脏、神经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的损伤,是我国导致失明、肾衰竭、心脑血管事件和截肢的主要病因,疾病负担沉重。
糖尿病是国家实施综合防治管理策略的主要慢性病之一。基于我国糖尿病防治管理现况,贾伟平院士从不同层级对我国糖尿病防治管理战略进行了详细介绍。2009年起,糖尿病健康管理工作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全国推广实施;2015年起,国家将糖尿病作为分级诊疗首批试点疾病,依托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推动糖尿病患者的基层首诊、基本诊疗和防治管理。
贾伟平院士指出,糖尿病防治要从仅治疗患者的生理症状与疾患,到基于患者的社会、心理、环境、个体化危险因素,提供多维度、全程化、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转变。慢病协同服务促进系列政策、数字医学建设系列政策可有效提升慢病防控质量,贾伟平院士通过分享数字医学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案例,总结了数字医学的特点包括提高疗效、加强预防和教育、成本控制、增进医患互动、提高患者自主性、增强医疗服务可及性。
最后,贾伟平院士指出,糖尿病防控是多领域多部门协作的系统工程,需要来自国家和行业不同层面的鼎力支持,做到未雨绸缪关口前移,加速遏制、逐渐消除糖尿病对实际人群的健康危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在线上分享了以“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管理”为主题的大会报告。
王继光教授线上报告
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常见疾病,其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上升。两者经常合并存在,超过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
当两者合并存在时,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以及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进一步显著增加。因此,对于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除了管理和控制好血糖之外,还要管理控制高血压。
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均为高危或很高危,因此,包括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在内的指南均建议进行强化的血压管理,在可耐受的情况下将血压降低到130/80 mmHg以下;建议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物启动单药或联合降压治疗,以更有效预防各种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管理不仅困难,且是复杂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可能影响血压的管理和控制。GLP-1受体激动剂和SGLT-2抑制剂等新型降糖药物具有降压作用,而胰岛素、促泌类和增敏剂等则是导致高血压难以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可能受到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神经病变影响,更加强化的血压管理不仅没有进一步获益,副作用、不良反应的风险还显著增加。较早在美国进行的ACCORD试验中,将收缩压降至120 mmHg以下没有显著获益,而且在强化降糖治疗组是有害的,尤其是心血管死亡;其所观察到的脑卒中风险下降,则很可能只是不同心脑血管事件之间的竞争性风险或获益的结果。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母义明教授分享了以“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发展与前景”为主题的大会报告。
母义明教授分享报告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基础研究的历史已有50余年。迄今为止,绝大部分研究采用的是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其具有干细胞特性、来源广泛、免疫原性低和使用相对安全而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试验。
早期的研究多在1型糖尿病中开展,而且也获得了比较好的血糖控制效果,个别患者使用后可获得1年以上的长期缓解。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细胞治疗在近几年逐步开展起来。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和改善并发症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目前MSCs治疗糖尿病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治疗的有效性;
干细胞在体内的存活期;
MSCs的异质性;
MSCs的免疫原性;
MSCs干性的维持;
MSCs作用机制的复杂性;
MSCs的归巢;
MSCs的作用时机。
现有研究显示,早期治疗疗效优于晚期治疗,但具体早期治疗有效性的衡量指标尚不能完全确定。近几年,有关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技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有了较大的突破,将iPS分化成的β细胞产率从30%提高至80%以上,iPSC分化产生胰岛素分泌β细胞团在糖尿病小鼠移植后能快速分泌胰岛素以响应糖尿病小鼠的葡萄糖波动。
2021年3月,FDA授予VX-880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的快速通道资格,并启动了针对伴有严重低血糖和低血糖意识受损的1型糖尿病患者Ⅰ/Ⅱ期试验。国内也有开展人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胰岛细胞的基础研究,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但依然需要在人体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小英教授以“MAFLD研究探索:从基础到临床”为题,发表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李小英教授分享报告
肝脏作为糖脂代谢的中枢器官,在糖脂稳态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变性肝病(MASLD)使糖尿病风险增加2倍。然而,其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从基础研究来看,营养过剩导致的脂肪肝,CYP17A1基因表达增加,其产物17羟孕酮生成也会随之增加,后者激活糖皮质激素受体,促进肝糖异生,升高血糖。同时,MAFLD肝脏会发生低度内质网应激,诱导肝糖输出增加,血糖升高。而通过改善脂肪肝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
从临床试验来看,本课题组开展的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高强度运动组干预后肝脏脂肪含量平均下降39.1%,中等强度运动组下降35.5%,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高强度运动组与中等强度运动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之后10年糖尿病发病风险随访研究结果显示,高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降低了50%的糖尿病发病风险。
此外,本课题组开展的关于达格列净联合生活方式增加糖尿病缓解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显示,12个月干预期间达格列净组糖尿病缓解率可达44.2%,表明达格列净联合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在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显著增加糖尿病缓解率,是实现2型糖尿病缓解的有效途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