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微循环阻力指数(caIMR)与心脏磁共振(CMR)评估微血管阻塞(MVO),显著提升了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术后的风险预测准确性
MR Uniformity Ratio Estimates to Evaluate Ventricular Mechanical Dyssynchrony and Prognosis Afte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发表期刊:《磁共振成像杂志》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F:3.3)
通讯作者:卜军
第一作者:董建勋
主要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本研究探讨了心脏磁共振(CMR)测得的左心室机械不同步指标(uniformity ratio estimates,UREs)和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关系,在中位随访时间5年的患者群体中,UREs更低的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风险升高到原来的3.5倍。为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增加了一个无创的远期预后因子,具有一定的临床转化价值。
背景和意义
左心室机械不同步常出现在心衰和心机病的患者中,在心肌梗死的患者中相关的研究则较少,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手段的进步,心脏磁共振也更普遍地在临床中被使用,对左心室收缩活动的测量也更加精准,本研究旨在寻找一个有效的心肌梗死后患者长期预后的危险因子。
方法与结论
研究纳入675例STEMI患者,入排后选取450例在发病7天内完成CMR并完成长期随访的患者,基于患者急性期的CMR检查图像,使用CVI42、MATLAB等软件测量计算UREs;主要终点时间包括:心血管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心衰再入院和脑卒中。
到达主要终点事件的患者的UREs显著高于没有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回归分析也同样证实了,UREs是心肌梗死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子,在进一步的多因素回归分析中,UREs是独立于梗死面积和LVEF这两个传统指标的危险因子。
临床价值
UREs是通过CMR这一无创检查进行测量的,能够在中位随访时间5年的患者群体中提供预后的预测价值,是对梗死面积、LVEF等传统指标的补充。
结论
本研究验证了左心室机械不同步指标UREs在心肌梗死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有望纳入指南,帮助临床进一步提前发现高危患者。
姜萌教授
心肌梗死发病率高,尽管临床上已深度重视,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依然很高,尤其是仍然缺乏对远期预后的预测指标,传统上更加依赖于临床医生的经验判断。本研究通过对心肌梗死患者的长期随访,结合急性期的检查,提出了UREs这一指标,其有以下优势:
1)无创性:心脏磁共振是一无创性检查,安全性较高,同时也没有放射性,患者的接受度更高;
2)长期性:该指标可以预测患者的长期预后,在中位时间5年的随访中,UREs表现出了对预后有效的预测价值,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提前5年发现这部分高危患者,并提前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3)独立性:UREs的预测价值是独立于梗死面积和LVEF等指标的,将其加入传统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后可以提升模型的诊断效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科研副院长,心内科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6年)、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7年)、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2年),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美国心脏协会专家会员(FAHA)、美国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FACC)、欧洲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FESC),TCT、CRT、EuroPCR、EuroCHORUS和TCT-AP等国际心血管大会的国际主席团成员。擅长复杂危重冠脉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和左心耳封堵等结构性心脏病的微创介入及药物治疗,研究成果写入国际心血管内科学教科书和欧洲心血管病临床指南等行业规范,总引用逾万次。先后获 “吴孟超医学青年奖”、“树兰医学青年奖”、“上海市学术带头人”等。
医学博士,美国杜克大学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科主任。担任国际心血管磁共振学会中国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大血管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代谢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心衰学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心电与心功能分会委员以及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影像学组组长。主要研究方向聚焦于从心肌病的早期诊断到心衰治疗。擅长各种疑难重症心肌病的影像学多模态诊断。长期从事心衰治疗及预后评价。对症对因治疗使心力衰竭症状、预后得到有效改善。先后获得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上海市东方英才拔尖人才;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医苑新星杰出人才等称号。
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住院医师。主攻冠心病诊疗以及心肌梗死心脏磁共振临床应用,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发表SCl论文2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历史底蕴深厚,是卫生健康委国家重点临床学科、教育部211重点学科、国内首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首批美国心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首批国家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高血压科普教育培训基地,是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心衰中心、国家级房颤中心、国家级康复中心。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