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本文作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周晓光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肖昕
广东省人民医院 农绍汉
早产儿呼吸中枢及呼吸系统的发育均不成熟,呼吸浅表、节律不规整,尤其是胎龄<28周的早产儿,出生时肺发育尚处于囊泡期,需经过4~6周逐渐过渡到肺泡期,因此常出现周期性呼吸或呼吸暂停。
持续超过20秒的重度呼吸暂停,会干扰大脑血流动力学,甚至影响患儿远期神经发育。反复呼吸暂停发作可致脑损伤等多种并发症,影响预后甚至导致死亡,应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
首先应确定是原发性呼吸暂停还是继发性呼吸暂停,对于继发性呼吸暂停,应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如控制感染、纠正低氧血症、低血糖及酸中毒、纠正贫血、调节适宜温度、解除梗阻等。但有些患儿可能有多个病因,均应查明给予处理。
对所有胎龄<35周的早产儿至少在生后1周应常规使用呼吸、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护仪进行持续监护,监护应持续到无呼吸暂停发作至少5天。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新生儿的头颈部应置于舒展位,上呼吸道有分泌物或胃内容物反流时,应轻柔地吸净。
(二)避免诱发呼吸暂停的反射
减少咽部吸引及插管,负压抽吸及放置胃管时动作要轻柔。若用经口喂养发生呼吸暂停时,应改用鼻饲,经鼻饲管喂养时宜采用缓慢滴入法,必要时可用胃肠道外营养。
(三)触觉刺激
给予触觉刺激和托背适用于每天发作3~5次的轻度患儿,在首次发作时或其他形式的治疗无效时亦常用,效果确切。缺点是需专人守护,由于每次操作时来不及洗手,有增加感染的可能。如刺激无效,呼吸未恢复,心率仍慢,应给予面罩复苏囊加压给氧。
(四)波动水床
波动水床治疗呼吸暂停的机制为通过前庭的位觉刺激,兴奋呼吸中枢。它可用呼吸机连接于一个橡皮袋代替。Korer等报道,使用波动水床可分别使中枢性、梗阻性和混合性呼吸暂停发作频率分别降低25%、35%和29%,而不影响睡眠醒觉周期。保持俯卧可显著缩短血氧饱和度下降所致心动过缓的发作时间。缺点是可能漏水、温度不易控制、水的污染和患儿需要一定程度的约束固定。
(五)氧疗
对刺激无反应的新生儿可采用复苏囊辅助通气或氧疗。一般吸入氧浓度低于40%或等于呼吸暂停之前的给氧浓度,以避免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升高。高血氧分压和高氧饱和度还有造成早产儿视网膜损害的危险。以鼻导管给氧为佳,流量1~2L/min,保持动脉血氧分压在8.0~10.66kPa(60~80mmHg)或脉搏血氧饱和度在88%~93%为宜。
节选自《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第2版)
来源:人卫儿科学
查看更多